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向武 《今传媒》2006,(7):45-46
2001年7月,李成砚35岁,刚刚被任命为《农业科技报》的社长兼总编辑,《农业科技报》则处在生命元年。他这位年轻的当家人面对的是一张不可能再年轻的报纸,整个运作平台还处在拓荒建基之中,一切报纸运作所能想象的和不能想象的艰辛和简陋都在这里出现了。反观本世纪初国内的报业格局,综合性都市类报纸不断拓边掠地,各种专业类报纸都在节节退守,《农业科技报》能在这种情况下逆风飞扬、高歌猛进,其发展有如一段传奇故事。《农业科技报》的发展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艰难的开局李成砚和他的搭档,副总编刘波及最初的几位创业者,对报社2001…  相似文献   

2.
李成砚李成砚,1964年生,甘肃华池人,中共党员,主任记者,研究生学历。2001年7月起任《农业科技报》社社长、总编辑;2008年4月起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部长、《农业科技报》社社长。  相似文献   

3.
沈平 《今传媒》2006,(10):34
《农业科技报》自2001年7月更名改版以来,始终将报纸阅评工作当做一项与编采工作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并从2005年开始正式建立了报纸阅评制度,使报纸的整体质量大幅度提高。截至目前,报纸没有出现一次舆论导向、政策原则和违规宣传事故。《农业科技报》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正式设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涉农类报纸的生存更加艰难.与此同时,涉农类报纸的主体读者——农民群体也呈现日益分化的趋势,在报纸具有实用性的基础上,对可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涉农类报纸的可读性?笔者以国内有代表性的涉农类报纸《江苏农业科技报》、《河南科技报》、《河北农民报》为参照,以《山东科技报》为样本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1年7月29日,《农业科技报》在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式面世。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示范区党工委主办的一张涉农报纸,虽生逢盛世,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时,全国报业竞争如火如荼,农科类报纸前景堪忧。她的面世引人关注。五年,这张以服务“三农”为办报宗旨的涉农报纸终于不负众望,成为涉农报业的一朵奇葩。五年,《农业科技报》在示范区党工委的亲切关怀下,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报纸由当初的对开四版黑白报纸发展成对开八版彩色大报。报纸发行范围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发行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总量跃居全国涉农…  相似文献   

6.
沈平 《今传媒》2006,(10X):34-34
《农业科技报》自2001年7月更名改版以来,始终将报纸阅评工作当做一项与编采工作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并从2005年开始正式建立了报纸阅评制度,使报纸的整体质量大幅度提高。截至目前,报纸没有出现一次舆论导向、政策原则和违规宣传事故。  相似文献   

7.
《新闻知识》2006,(6):F0002-F0002
《农业科技报》创刊于2001年7月29日,是由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主管、主办的,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类大报.是中国杨凌“农高会”指定会刊,彩色对开八版,每周二、五出版,发行范围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科技报》还创办了子报《杨凌时讯》和《农业科技报》电子版.形成了“两报一网”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2011,(3):163
<正>《农业科技报》在坚持办好报纸、服务读者的同时,通过开展"心连心"科技下乡活动、创建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的"媒体推广模式"等形式,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新路子,引起了上级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10年6月8日,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悦来杨凌调研时,对《农业科技报》创新发展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2010,(12):30-32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主管、主办的《农业科技报》坚持以农为本的办报理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主动闯市场塑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报社综合实力跃居全国涉农报纸前列。中宣部《新闻阅评》第423期以《农业科技报成为农民的"贴心报"》为题,对《农业科技报》服务"三农"的经验给予全面总结和充分肯定。最近,按照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的要求,省委宣传部调研组对《农业科技报》近年创新发展实践进行了专题调研,由此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打好"创新"牌唱响"三农"歌——<农业科技报>创新发展的做法和启示》。不久前,省委宣传部向全省各市委宣传部和省直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转发了这一调研报告,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进一步研究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推动党报等媒体以及文化单位创新发展。现本刊予以转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近日,中国记协主办、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协办的2003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获奖作品在北京揭晓:《农业科技报》记者、青年作家王飞参评作品《古典的山西村》喜获年赛三等奖。《古典的山西村》刊载于《农业科技报》2003 年 9 月 19 日第八版,是记者王飞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生活精心创作的散文力作。作者探寻明清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起源入笔,以隽永简朴的文学语言,将平常普通的村居进行时间置换和文化背景对比,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该文刊出后引起异民居专家关注,《农民日报》等数家报纸转载,并被收入《华夏散文经典》一书。王飞…  相似文献   

11.
科技报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普宣传阵地,是不可再生的科普资源,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先崛起的报纸。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的科技报因受都市类报纸迅速发展、电视媒体大行其道、网络媒体方兴未艾的影响,科技报原有的读者群不断被分化,固有领地逐步缩小,科技报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报道不仅是面向农村的科技报纸报道的主要内容,近年来许多党报也增加了这方面的宣传报道。如何抓住重点,提高报道质量,搞好农业科技报道呢?作为面向农村的科技报应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开拓创新,走出切实可行的新路子。抓好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农业生产中采用了各种高新技术,起到很好的增产作用,但实用农业技术仍然不可忽视。如花生种早剥壳减产的问题,过去《山东科技报》曾介绍过,但现在仍然需要介绍。因为年轻农民对此并不一定知道。同时,我们还要注重高新技术的推广。如小麦种植,现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09,(5)
《农业科技报》创刊于2001年7月29日,是我国20部委共建支持的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主管主办、面向国内外开发  相似文献   

14.
1987年和1988年,我写的两篇短新闻分别获得了江苏省好新闻三等奖和全国科技报优秀作品三等奖。区区“三等奖”本不值一提,耐人寻味的是,这两则新闻,一则题为《牡丹村持之以恒建设规范化农田》,另一则题为《新淤村提水养鱼改造低产农田获得成功》,写的都是小小一个村的事。但都有幸登上了同一家报纸——《江苏农业科技报》的头版头条,而且都能被推出去参加评奖。是不是多数新闻单位都看重“村级新闻”?恐怕不见得。笔者学习写稿近三十年来,这样的事碰到过不止一次:有时采写一个乡或一个县属工厂的新闻之后,就教于县里时常用稿的高手,得到的回答往往是“省以上报纸、电台没把握,一个乡的稿子打不出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11,(3):162
<正>2011年新年伊始,农业科技报社"双喜临门";农业科技报社被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省级文明单位;同时,农业科技报社的"农业科技报"商标再次被陕西省工商局延续确认为省级著名商标。《农业科技报》创刊于2001年7月29日,由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主管、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类大报。  相似文献   

16.
李志民 《传媒》2006,(8):28-28
长期以来,《河南科技报》坚持扎根基层、立足报纸、服务"三农"的办报思路,在服务新农村的同时,报社的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普报纸"荣誉称号;连续三届被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省一级报;连续两届被授予全省"十佳报纸"荣誉称号;报纸发行量达到了36万份,在全国科技报系统中居于第一位.  相似文献   

17.
《新闻知识》2007,(9):F0004-F0004
《农业科技报》创刊于2001年7月29日,是由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类大报,是中国杨凌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报》作为一张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科普类专业性报纸,近几年来,陆续推出了一批批指导性强、实用性强、影响力大的策划式报道,强化了报纸的专业特色和个性特色,赢得了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一张涉农报纸的崛起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惠安 《今传媒》2009,(9):60-63,65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中国涉农报纸绝境逢生的故事. 2001年7月,李成砚调任<农业科技报>社社长、总编辑时,报社举步维艰: 报社的办公室是临时借用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的一间25平米的会议室,固定资产仅有一辆小面包车和三台照相机.银行账户上的流动资金仅剩3500元,还拖欠着编辑、记者5个月的工资,报纸的发行量仅仅只有……  相似文献   

20.
科技报的变迁 拥有四五十年历史的科技类报纸,都曾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辉煌过,发行份数最高的《湖南科技报》达到180多万,《河北科技报》的发行也曾达56万份,比河北省当时10个地市党报发行量之和还多,但到90年代中后期,发行量不断下降,有的难以为继改弦易辙。如何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寻求属于自己的一块空间?这个问题摆在了科技报人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