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的语用意义与语备意义关系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把词义重新划分为:语备意义和语用意义,提出的“语备词义”的名称,是用以描述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词义。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目的词除表达一定的语备意义外,又由于语境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某种变异,形成临时性的语用词义。两者的关系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语用词义〉语备意义,包括:1.语用词义:语备意义+临时附加义;2.语用词义≠语备意义,即语用词义=临时转义。  相似文献   

2.
词的语用意义在实现交际功能的价值中往往是不均衡的,其显性程度也有一些差别。据此可把语用词义分为:在语境中凸现为实现交际功能的显性语用词义和不起表义主导作用的隐而不显的隐性语用词义。与理性词义相比,语用词义具有自己的短暂性、主观性、灵活性和依附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词在规约词义之外还有一层深层隐含词义,它是指那些在规约过程中表面放弃,实则沉淀下来,隐含在词义底层的不明确的、主观色彩浓厚的、代表次要特征的语义成分。其对词语的形成或者词语的解读具有很大的价值,许多在现有词义理论中无法解释的现象可于隐含词义理论中得到圆满解释。  相似文献   

4.
王劫丹  龙飞 《海外英语》2011,(5):279-280
该文从翻译语用观的角度探讨了文学作品中语用隐含的特点,以《红楼梦》为案例分析了人物话语的原作品和译本中语用隐含的三种情况:保留原文中的隐含意图与人物对话中的隐含意图;没收与取消某个语用隐含;平添一个语用隐含或将原来的明示译变为语用隐含。案例分析显示原文里的语用隐含应该要在译文中保留,不能将其公开于文字;此外不能没收、取消或平添某个语用隐含。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义素理论主要用来分析静态语言中的词义,但对义位进入动态环境中所呈现出的丰富内涵,就显示出了揭示全面词义的局限性,而我们却可以从隐含义素的分析中找到贴切的答案。从认知角度看,隐含义素有其根本的属性:认知结构的动态性和主观情感评价性。并在交际中体现出重要的语用价值:表义的提示作用和为某些修辞的构成手段。  相似文献   

6.
语用意义、语境和隐含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用学研究的是话语和言语的交际系统,即说话人和受话人在特定语境中对语用意义的理解。文章在洋细分析了语用意义、语境和隐含意义之后认为,正确理解特定语境下说话人的隐含意图是进行成功交际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语境能确定或限定话语中词语各种各样的意义,制约着词义的理解,对词义具有调适作用:使词义单一化,使词义具体化,使词义延伸,赋予词语临时意义,赋予词语修辞意义。词语的这种受语境调适产生的言语义称作语境义,它在话语中常表现为表层语境义和深层语境义两个层次:表层语境义是理性意义项目在语境中的再现,体现着语境对词义项目的选择性;深层语境义往往是在词语原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语境的作用而生成了一个新的概念,词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观性很强。两者皆与语境信息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继80年代以来我国语言学家提出了语法乃至语言研究的句法(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理论以后,语言学界又出现了关于词义的三个平面的理论,即词义可分为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平面。其中,对于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的研究,早已有了完整而又科学的体系,但对语用意义的研究,还在探索阶段。所谓语用意义,是指词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所产生的、词汇意义之外的临时寓义和特定效果。语用意义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临时性。即语用寓义和语用效果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临时产生的,脱离开具体的语境,语用意义也随即消失。二是多变性…  相似文献   

9.
语用词义在主体方面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其结果必然存在判断之别。一方面是说话者根据交际的目的而赋予的个人主观义素;另一方面不同人理解的语用意义有深有浅,存在某些方面的偏差。这两者都因个人因素的参入而使语用词义体现着强烈的主观性。语用词义的这种主观性主要体现在联想视点的、内涵视,最的和色彩视点的个人主观义素上。  相似文献   

10.
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显化源文本的一些隐含意义,这些隐含意义就包含有语用意义.因此语用显译是翻译的必要策略.语用显译应:显化命题的形式,即消除原文表达的一词多义、结构歧义,使表达所指具体化,添加外在或内在的语言信息;显化交际意图,即通过转换句型和添加语言信息把发话者的意图如请求、拒绝、道歉等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