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持人语:许多读者来电、来信希望《新闻战线》刊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2001年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应读者要求,《新闻战线》5月号已刊出博士生试题,本期刊出硕士生试题,供有志报考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服务热线     
主持人语:近来,我们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或来电,希望本刊刊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名单,以便联系工作。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新闻战线》杂志的《服务热线》栏目收集到了相关资料,现予刊登,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最近收到一位部队基层报道员的来信,信中说他很喜欢搞新闻,也很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记者,可自己以前从没有写过新闻,更没有登过报,眼下又不可能脱产学习,所以感到很苦恼,不知道自己该从什么地方开始。这位报道员提出的问题对于初学新闻者无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读者雨知来信说,我的孩子是北京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即,他想报考大学的新闻专业,能否帮助介绍几所比较著名的有新闻学院的高校的情况及去年的录取分数线、今年计划招生人数? 主持人答:雨知读者,收到你的来信,我们马上和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广播学院招生办负责人取得了联系,现将有关情况略作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告学三个本科专业。2000年共招收了69人,2001年招生计划是120人,比去年扩招74%。文、理科均可报考。2000年该院在北京录取分数线文科最低分是567,理科最…  相似文献   

5.
钱遇 《视听界》2014,(5):99-101
一、新闻主持人在突发事件中价值实现的基础(一)体现舆论导向突发事件中,新闻主持人借助媒体平台,是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的管道。新闻媒体的职责是还原真相,通过新闻主持人播报权威、清晰的信息,让民众知道发生了什么,从而遏制谣言,避免社会恐慌。突发事件中,新闻主持人辅助媒体平台,是新闻舆论导向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息:《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  相似文献   

7.
报纸、电视和广播经常有这样一些新闻:你想知道的,一带而过;你不想知道的,没完没了。比如,报道会议,出席人员名单一大串,空话会话一大篇,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与广大群众有什么利害关系,不甚了了;报道事件,不讲来龙去脉,结果如何不得而知。看这类新闻,叫人干着急。自然这个“想知道和不想知道”是因人而异的,不能以个别人为依据,而应以广大读者为尺度。这种不看读者需要,不懂读者心理,不对读者胃D的毛病,在我们函授学员的新闻写作中也有表现。现举三例:起码要让外行人看懂学员黄跃忠写了一条无标题短新闻。全文如下:市…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武陟县人武部的新闻报道工作,近年来一直站在前列,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这其中也凝结着副部长司永顺的不少心血和汗水,人们戏称他是“咱们的记者长”。1985年,司永顺从部队调到武陆县人武部,当时部里没有专职报道员,新闻报道几乎是空白,部领导让他负责抓全县的民兵预备役报道工作。谁都知道这是个作难的活儿,可他却爽快地接了下来。他先从基层挑选20多名专武干部、退伍战士,组织他们参加市、县新闻单位的学习班和军报新闻函授,然后采取了传帮带的办法,分期分批带领他们深入生活,集体采访,分散写稿,相互切磋,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的广播电台正在发生着一个细微的变化:原来广播电台的所有部门,包括采编播、技术,工作的目标就是——听众,反馈渠道主要是听众来信,大部分时间电台并不知道他的听众在做什么,喜欢什么,播音间的主持人更像是在对着自己,对着空气或者假想的听众说话。他知道我们是谁,在说什么,但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他想听到什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情况发生了变化,听众在听到喜爱的广播节目时,会通过微博或短信平台与主持人互动,或者将节目分享给朋友。这样的受众,已经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听众,而是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用户。一、听众与用户听众是电台节目信息的接收者。"用户"这个词在企业中用得比较多,是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使用者、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写作》2004,(5):34-35
新闻出版家、报刊评论家邹韬奋先生一生创办过多种报刊,每次都受读者欢迎。报刊应该刊登什么,不应该刊登什么,他自有其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11.
军报通联部编辑王超志同志因病去世已经3个多月了。可每当想起我们朝夕相处、畅所欲言、切磋新闻业务的往事,我的心情就十分沉痛。他在疾病缠身十几年,身体素质极差的倩优下,仍为他所挚爱的新闻事业顽强工作,呕心沥血,表现了一个优秀新闻工作者可贵的人格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对于广大军报读者来说,王超志这个名字也许比较陌生。因为他在军报工作的十几年中,一直做着默默无闻的处理来信工作。据我所知,在这样漫长的时间中,他的名字在军报上出现总共不过10多次。然而,在这样平凡而又不容易出名的岗位上,超志从没有流露出无所作为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广播公司(ABC)《今晚国际新闻》主持人彼得·詹宁斯,一天都做些什么事情一年挣90万美元呢? 《达拉斯时代先驱报》记者史蒂文·雷迪克利夫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詹宁斯. 每晚半小时,每周五天,詹宁斯对着摄像机报告新闻。当然,这并不是他倣的全部工作,他还要做更多的工作.在纽约曼哈顿中心的那些摩天楼里,主持人并不止是梳梳头发、整理领带,然后拿着别人为他准备的新闻稿去读.一个不了解主持人工作的观众给詹宁斯写信说:“我知道,你只不过是  相似文献   

13.
看到好几家报上均辟有一个《背景新闻》栏目,读后才知道说的是“新闻背景”,根本不是什么“背景新闻”,我认为这样的栏目名不妥。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责任编辑和有关人员混淆了新闻和新闻背景的概念。新闻界同仁都知道,新闻和新闻背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两者的关系而言,新闻是主体,背景只能是介绍、说明、衬托主体的某些情况的材料。在新闻中介绍一些背景材料,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新闻,而不会让“背景”喧宾夺主,成为什么“背景新闻”。 《背景新闻》栏目,竟赫然出现在有影响的大报上,很有些贻笑大方了。若一定要用“背景…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 《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消息里没交待,我这个读者“不知道”。《台湾“迷你猪”身价大涨》。“迷你猪”是何物?消息里没说明,我这个读者“不知道”。  相似文献   

15.
肖霞 《新闻传播》2007,(12):56-57
在广播中,很多主持人节目让人感觉亲切自然,其实主持人都是在照稿念,但不论主持人达到怎样熟练的程度、做得多么天衣无缝,毕竟那是一种在“假“状态下产生出的“真“,与虽有缺陷虽不完美但却绝对真实绝对自然(没稿就是没稿,念稿也让人知道是在念稿)的播音主持不是一回事。电视节目也是一样,主持人经常坐在提示器前,看着字幕说话,尽管时常用头部和身体的移动掩盖眼睛的“专注“,却很难不给观众留下僵化、言不由衷的印象。无论广播还是电视,很多节目主持人说了半天受众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不管他怎么说,声音就是进不到心里,即使听明白了意思,也总感觉不是主持人在说话,而是他背后有个人在通过他(她1向你说话。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报纸和广播电台台都在探索新闻改革乡的路于。那么,究竟什么是我们在新闻改革中所要解答的重要课題呢?有的报纸为此曾进行了调查,许多读者在回答“你阅读报纸的目的是什么?”时,回答是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再从一些读者,听众的来信评报评播所提出的种种建议、意见和要求来看,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全面、准确、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7.
几乎每期函授学习开始,我们都会收到学员这样的来信,讲述他们迈步进入学习新闻写作这个领域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到什么可以写成新闻的事实,抓不到新闻素材。他们说,也学习了新闻的定义,诸如什么“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读者应知、欲知和未知的重要事实”,等等;也学习了新闻应该具有“五个W”基本要素名至也知道了新闻应当是倒金字塔式的写法,把最重要的事实写在前面,等等。可是,一行动起来,不说两眼一抹黑吧,却总是看不到周围有什么新闻。大家天天生活在一起,尤其是生活在基层连队里,每天出操训练,执勤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新闻价值是一种认识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报业竞争的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容,是看能否提供好的新闻给读者。 以前我们听惯了一句话,说要提供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所谓新闻,是人们并不知道的东西,人们还不知道的东西,你怎知他喜不喜欢? 所谓新闻,是不管人们喜不喜欢都应了解的。地震发生了,战争爆发了,这些灾难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但因为不喜欢就可以视而不见么?只愿意听好消息的人,不是幼稚就是不健全。 不同的报纸的报道有高低文野之分,记者编辑怎样去选取最值得读者关心的新闻报道出来,这就需要了解什么是新闻价值的问题。 新闻价值是记…  相似文献   

19.
北京读者晓彭来信说:我是北京一家报纸的年轻记者,我们单位正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我觉得很有必要。我在读大学时,学的不是新闻学专业,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了解不多,很想借这个机会,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请问,我应该阅读哪些重要书目? 主持人答:晓彭读者,你意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性,这很好。据了解,上海市从去年开始在新闻工作者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选编了一本书,叫《新闻工作者必读》。这本书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经典论述”,精选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  相似文献   

20.
不论是在电视演播室,还是在新闻采访现场,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是栏目和电视传媒的代表者和表达者,那么主持人担纲现场采访记者时应具备什么创新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