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度军事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与军事活动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揭示其实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近年来。从军报到军区军兵种报纸.着眼党报使命特点和部队建设发展需求.相继推出了不少有影响的深度报道。笔者感到,写好深度报道。关键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也就是往哪儿“深”。选准主题。深入问题。选好题材是搞好深度报道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2.
陈江 《记者摇篮》2004,(11):24-25
尽管“深度报道”被众多纸媒当作竞争的“重型武器”。但真正让读者感受到有深度的报道却并不多见。也就是说,深度报道的附加值比较低。深度报道应“深”在哪儿?怎样才能“深”挖下去,体现更多的附加值?这归根到底,取决于新闻报道的采集、创作和传播能力。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实质上是对新闻信息的拓展和延伸。拓展面越广,延伸度越长,深度报道的附加值越高,从而保证深度报道的较高品质。  相似文献   

3.
张玲玲 《新闻界》2006,(6):93-94
一、电视深度报道界定所谓深度报道,是指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李希光在《超越倒金字塔的新闻学》一文中认为深度报道“是写新闻的过程,不是写新闻的极端结果。”强调了报道过程的重要性。喻国明认为“深度报道作为继党派新闻、客观报道之后的第三代主流报道形式,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4.
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文体,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新闻报道方式.从应用新闻学视角来探讨深度报道的内容特征和类型特征,则深度报道的核心在于深入现场、左右延伸、注重细节;立足此时、追溯以往、推测未来;针对此事、分析意义、给人启示.深度报道的采写要强调思维能力的修炼即“悟性”、判断能力的修炼即“慧眼”、写作能力的修炼即“手笔”.  相似文献   

5.
赵仁贵 《新闻界》2011,(7):10-13
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文体,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新闻报道方式.从应用新闻学视角来探讨深度报道的内容特征和类型特征,则深度报道的核心在于深入现场、左右延伸、注重细节;立足此时、追溯以往、推测未来;针对此事、分析意义、给人启示.深度报道的采写要强调思维能力的修炼即“悟性”、判断能力的修炼即“慧眼”、写作能力的修炼即“手笔”.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原是20世纪中期首先在报刊中采用的一种报道文体。与一般报道的区别是 ,它不满足于事件本身显现的时新性 ,而是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 ,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要在报道中阐明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预测并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影响。简要地说 ,深度报道要在“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新闻要素上把文章做足。自1968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60分钟》栏目以来 ,电视界深度报道日趋兴旺。比之报刊 ,电视的深度报道拥有自身的诸多优势。除了传播快捷、覆盖面广之外 ,在突破报道内容的时空限制方面…  相似文献   

7.
肖泳 《当代传播》2000,(6):51-52
(三)语言简练,形象表现力强  深度报道与一般通讯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析理性。为了解释“为什么”,深度报道十分注重运用强大的逻辑思维力量,如一个冷静、耐心的织工,一条条、一层层地理清纠结缠绕在一起的乱麻般的事实。张建伟的深度报道也是析理的,也许是由于他特别讲究报道的可读性,所以,他的析理手段与众不同,他不是以理析理,而是以形象析理。这个“形象”最主要的对象当然是“人”,他注重选择有性格、有情感的人来深入析理。除了人物之外,对于一些看似零散,甚至抽象的社会现象,他也善于在作品中赋予它们以形象。…  相似文献   

8.
试论深度报道在校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晓芬 《新闻知识》2003,(10):57-58
深度报道,它是一种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地、系统的、全方位的、详尽的报道形式。赋有思辨色彩是它最大的特点。这种报道形式不是单纯地反映新闻事实,而是将新闻事实与理论评论巧妙  相似文献   

9.
何璇 《军事记者》2007,(2):22-22
网络新闻、手机报、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层出不穷,使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报纸这一传统媒介的壁垒被打破——媒介的市场竞争不再局限于同类媒体间,而是进入了“大媒介”的市场之中。报纸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媒,如何占据产业链的上游,成为进入“大媒介”竞争时代急需解决的问题。于是,深度报道自然而然的成为纸质媒体凸现核心竞争力、打造强势新闻产品的重要举措。为了深而活、图文并茂,用图表表现新闻的形式也悄然与深度报道联姻,成为深度报道家族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0.
王亚红  武瑾 《今传媒》2015,(4):18-19
深度报道的概念在新闻学界由来已久,在新闻实践中也已是老生常谈,但目前对于深度报道的概念并未有清晰一致的界定,对于深度报道的方式亦是百家争鸣.我们认为深度报道不能以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界定,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传播方式而应有所变化,故而其含义是开放性的.经历了纸媒时期、电视时期的深度报道,在当前全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占据人们生活的时候,如何重新定义“深度报道”是本文的重点.因此本文将通过学界对“深度报道”的多重解释,探究深度报道出现的原因,进而从媒介发展的纵向维度重新思考“深度报道”在当今时代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是强调深刻与全面的新闻报道,它不满足于向受众揭示“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何事”,而是把注意力放到分析“为什么”和“未来怎么样”这些问题上。使这种报道方式既深刻又全面的方法很多,其中对背景材料的运用和分析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在  相似文献   

12.
孙喜云 《新闻采编》2002,(3):17-19,13
最近一个时期,各家党报纷纷加重了深度报道的份量。 何谓深度报道?《新闻学简明辞典》解释其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某些论著称之为:“是一种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深刻透视新闻事件与社会问题,全息结合,富有理性思辩的一种报道方式。”有的则称之: “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  相似文献   

13.
张洪 《新闻传播》2010,(3):71-71
新闻报道中的深度报道以其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探索新闻事件的原因、发展和结果,而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成为媒体提升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报道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深度报道具有思想深、内涵深、分析透的特点。它不是平面、单向、直线性地反映事物,而是对新闻事件进行多侧面、多视角、多方位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李平榕 《新闻知识》2000,(12):26-27
消息是一种最典型最基本的新闻文体,它以迅速及时的传递信息,报道事实为基本的特征,篇幅短小,形式灵活多样.有新闻中的“轻骑兵”的美誉。本文所论述的“消息”尤指千字以内的短消息,由于篇幅的限制和时效性的特殊要求.此类消息无法同通讯、大特写、长篇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等新闻文体一样有充分伸缩的文字空间,能详细深入剖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那么这类短消息报道的“深度”指的是什么,它将如何体现和表现呢?(一)“深度”的含义和表现何谓“深度”?笔者认为是内容的厚度和纵深感。本世纪20年代以来.一种名为“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的步步进逼中,时下纸媒大有借深度报道“一纸风行”之势,党报亦不甘落后。但于党报而言,此“深度报道”已非彼“深度报道”。较之党报以往驾轻就熟的典型报道、主题宣传的“重头戏”而言,如今纸媒推崇的深度报道已渐趋回归新闻本义,即“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的求深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广 《军事记者》2004,(12):17-17
深度报道,有人又叫“问题新闻”、“热点新闻”和“释析新闻”,是目前颇为盛行的一种兼有新闻和理论章双重特征的体。作为一种报道形式,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读的青睐,原因是这一形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适应了改革开放后所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那么,深度报道之“深”有哪些方法呢?  相似文献   

17.
张永明  张亮 《新闻界》2000,(3):54-54
深度报道这一新闻文体在中国的各媒体上雄踞了多年 ,至今仍是各大媒体迎合受众的最好“看点”和具有经济效益的最好“卖点” ,也是受众最喜爱的“受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稍加分析和总结就不难发现 ,深度报道在中国各大媒体雄踞多年不衰的原因 ,主要是我们各大媒体都善于不断完善和丰富这一文体的内涵 ,同时不断拓展它的外延。既然有它的“内涵”和“外延” ,那么 ,深度报道肯定是由诸多不同体式所组成集合的 ,笔者拙认为有以下些类型 :一、独篇类所谓独篇就是由消息型新闻构成的一个单篇 ,篇幅比一般消息较长 ,信息的容量较大。独篇深度…  相似文献   

18.
李茜 《新闻窗》2005,(5):47-47
关于深度报道,一般认为它不是一种独立的体裁,而只是一种报道方式,它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咏,揭示其实喷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各种新闻体裁都可作深度报道,几种体裁的融合往往更适合于作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央关于新闻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一系列指示的出台和落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壮大主流媒体的实力。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已经和正在成为主流媒体争相追逐的一个目标。因此,作为较好体现这种思想的深度报道,已经不再单单是新闻报道中的文体与形式问题,而是成为主流媒体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成为各级党报追求高品位的一种深度新闻。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始,我从深度新闻报道栏目转入生活服务类栏目工作,从新闻追踪的紧张刺激和分析报道的理性深度忽然转入实用性节目的相对平淡。在适应“时差”的同时,我与同事们一直在探索把深度报道的一些理念、手法引入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可能,体验类节目就是在这方面的一种尝试,它的一些成绩以及许多不成熟的问题都对生活服务类节目报道深度的拓展和表现手法的革新不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