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明水 《大观周刊》2011,(41):38-38
清末民初时期,许多学堂出现了具有启蒙性质的学堂乐歌,大部分反映了近代女权运动或妇女解放的思想。这些学堂歌曲集中反映了清末民初以来,我国的女权运动,如批判封建礼教、提倡婚姻自由、改变生活习俗、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和要求解放独立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期,晚清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知识分子试图对女性进行思想启蒙以实现"救亡图存"。《安徽俗话报》通过诗歌、言论、图画等形式鼓励妇女爱国、提倡男女平权、劝诫妇女不缠足,为妇女解放提供了新思想、新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转化,也为妇女独立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同时,男性作者牢牢地掌握了话语权,欲将女学改造成一种实用性技能,并非让女性实现真正的独立。  相似文献   

3.
西方妇女报刊、妇女解放运动的逐渐崛起,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的民族危机以及首次国人办报的热潮等因素都为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传教士以及维新派为广大妇女传播的新思想和观念也为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1898年中国近代意义上的首份妇女报刊得以诞生。这份报刊意义重大,是我国妇女力争自由和思想解放的载体,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按时间顺序分别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抗日战争四个阶段对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出妇女解放思想对当代女性报刊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女性期刊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本世纪20—30年代,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下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女报》、《中国新女界杂志》、《女子世界》、《女声》、《妇女评论》、《妇女声》、《新妇女》、《劳动与妇女》、《妇女杂志》等一大批女性期刊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政治范畴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第二个高潮出现在50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中国妇女》为龙头,很多经济文化发达省份  相似文献   

5.
一、戊戌变法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肇始于戊戌变法.鸦片战争的惨败,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在资产阶级思潮东渐的过程中,妇女解放运动思潮也悄然传入.戊戌维新时期,妇女问题被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们提上了议事日程.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为武器,勇敢地揭露和抨击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和摧残.在他们的号召下,许多地方成立了不缠足会、天足会等维护妇女权益的组织.维新派放眼世界,把女子解放运动同国家强盛兴旺的命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秋瑾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女革命家、女英雄、出色的宣传家。她所创办的两份刊物在当时社会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注重对妇女进行知识普及和教育,积极宣传妇女解放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把报刊看成"左右舆论"之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通俗的语言以适应不同读者的需求。她的这些办报思想对妇女解放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以及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9,(2):58-68
近代女性报刊与女权运动关系密切:女报既是觉醒的知识女性表达自我诉求载体;也与"政治事件"的女权运动紧密互动、彼此形塑。民初女子参政运动中知识女性既运动"参政"又办报"议政",为女权运动与女性报刊互动关系的典型案例。唐群英、张昭汉等代表的民初女权主义者基于共同政治诉求,在舆论场域形成声援之势,借女学校、女性社团等营造女报传播网络;其办报角色定位趋向"自下而上"代表女界立言的"论政型"女报,而不同于晚清"自上而下"的"启蒙型"女报形态;意在内政、外交事件的即时评论中呈现女性"在场",勾连共和政治与女权诉求之关系。参政运动及其知识女性的媒介实践展示了她们如何在"革命"转向"共和"的"政治机会"中,藉报刊媒介在体制内形塑女性政治认同的初步尝试;也反映了其时多元政治利益表达的媒介场域,从性别平等视野审视共和政治的舆论潮。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从戊戌维新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历时50多年,期间经历了不缠足运动、兴女学运动、妇女参政运动以及争取婚姻自主和职业自主的斗争过程。这些运动,旨在解决各种妇女问题,改善和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恢复其应有的权利。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近代妇女解放运动通过向社会注入男女平等的新观念,树立男女平等的新行为规范,提倡男女平等的新生活方式,实现对“人”的改造,由此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近代化。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何为女权主义女权主义(女权运动、女性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和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除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化运动时期,伴随着各种新思想的产生,各类期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国内涌现出来。由于女性解放一直是五四新化运动的一个重要主题,所以在众多的期刊当中,女性期刊尤为惹人注目。当时的妇女刊物主要有1920年1月1日创刊于上海的《新妇女》、1920年5月1日创刊于苏州的《妇女评论》、1920年5月4日创刊于上海的《解放画报》、1921年创刊于上海的《妇女声》半月刊、1921年8月3日创刊的《妇女评论》(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以及1923年8月29日创刊的《妇女周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等等,这些刊物大都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创办的。它们均以宣传妇女解放为宗旨,广泛报道国内外的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1.
孙洁 《大观周刊》2011,(25):62-63
美国妇女选举权运动时美国女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自己政治上的无权地位,美国妇女奋起抗争,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妇女选举权运动。但形式上的平等并没有给美国妇女带来黄金时代,美国妇女在事实上依然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歧视.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中国掀起留学浪潮。远渡重洋的留学生在学成回国之后,成为创办妇女报刊的主力,他们抨击传统陋习、主张妇女解放,在辛亥革命前后与五四运动之后,掀起特点风格完全不同的三次妇女办刊高潮,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时代的妇女领袖、共产党员向警予,是中国妇女革命运动的开拓者和创始人.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和发动了中国劳动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从而建立起中国真正的妇女运动".她在领导中国妇女运动的同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地形成了她的关于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系统理论.其理论可总结为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韩天博  杨敏 《今传媒》2013,(6):71-72
《女学报》是中国近代一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女性报刊,创办者陈撷芬是中国较早涉足报坛的女报人。《女学报》鼓吹女权女学,宣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号召妇女参与"爱国救亡"运动,为促进妇女觉醒及以后的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立足于《女学报》创刊时的历史环境,试图从背景与条件两方面探讨《女学报》成功创办的原因,希望能够为解读陈撷芬与《女学报》提供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代知识女性的报刊活动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8年《女学报》创刊,开我国知识女性报刊活动之先河。其后,早期先进知识女性创办了几十种女性报刊。本文在梳理近代知识女性报刊活动的基础上,探析知识女性的报刊活动在突破女性言论禁锢、促进女性意识觉醒及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等方面对近代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世界人权运动的发展,女权运动与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也开始萌动,于是一批影视专业或业余工作者开始关注女性问题。1971年,一批颇具女性意识的纪录片的出现,标志着第一代女性主义纪录片的诞生,于是,也就有了女性影像作品。什么是女性影像作品?并不单纯指的女性导]的作品,或是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而是指由女性执导、以女性题材,并带有明确女性意识的影视作品。(一)为女性的命运呐喊纵观历史的发展,社会资源主要在男性手中,成就也大都是归于男性,在生活上,女性虽然占据社会人口总数的一半,却没有得到相对的资源,在家…  相似文献   

17.
女子体育体现社会进步,在身心两方面促进妇女的解放,民初,女子体育盛行于上海社会,对上海社会风气尤其是女性风尚产生了深刻影响,笔者好奇于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力求梳理出女子体育影响下社会风气的嬗变,探索其与妇女解放和社会转型之间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8.
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可在旧时代的中国,妇女读书学习的机会是非常少的,直至晚清后期,中国女性才得以知识启蒙,知道男女平等的重要性,更有一代女侠秋瑾写有"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诗句让后人动容.民国以后,中国女性受到国际社会女性革命运动的影响,开始逐渐觉醒,明确了"国民革命是妇女的唯一生路".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9,(3):51-61
通过社交媒体的力量,"MeToo"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女性的赋权。但这场运动在行动过程中的话语表达容易陷入早期女权运动的二元对立。从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自我反思来看,"MeToo"运动作为一种实践运动,除了要解决性侵和性压迫问题,还要警惕这种激进女权运动被其他意识形态收编利用。在社交媒体的流量逻辑刺激下,男权主义和消费主义会对女性主义进行殖民化,加深普通女性群体对女权认识的本质主义,伪女权主义意识也会进一步强化"MeToo"运动中一般女性的"非此即彼"思维。"MeToo"运动要反思这种本质主义的他者化,使这场运动真正推动社会公平与女性民主化,在社交媒体的公共领域中寻找价值共存与社会共识的"中间领域",通过理性与情感共同推动保护女性的制度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韩昱  童璐 《新闻世界》2011,(4):110-111
近代妇女报刊对于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尤以《女报》为前沿,1902年5月8日,陈撷芬在上海创办了《女报》,这是由女子创办的最早的宣传反清革命的妇女刊物。后期改名《女学报》。本文通过对《女学报》在公众、公共舆论以及公共媒介三个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女学报》对于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