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在媒介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闻自由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发挥着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媒体权利的滥用,而影响司法审判。本文通过分析《华西都市报》对"孙伟铭案"的报道,指出媒体在报道司法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公众舆论、新闻媒体和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探求媒体在司法案件中的正...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化改革,新闻媒体逐渐将新闻事件当作一种"商品"来生产,就此引发了学者对新闻公共性的再思考,媒体的社会责任进而成为讨论的热点。"媒介事件"这一概念的提出,指明了新闻是一种"建构的真实",也为探讨媒体社会责任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对影视红人陈晓旭去世的报道构成了典型的"媒介事件",从中可以窥见当下重提媒体社会责任的必...  相似文献   

3.
方超 《新闻实践》2014,(6):49-50
重大的灾难报道,是检验一家媒体甚至一国媒体发展水平的最好契机。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所有媒体会齐齐上阵,同时又有国际媒体加入"战团"。面对同一事件,各家媒体对新闻的挖掘和处理能力一目了然。并且,与其他新闻事件不同,灾难报道中往往包含着许多人文因素,这一并考验了媒体对社会情绪的引导和处理能力,以及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的是中国不同类型的媒体对日益兴起的都市集体行动的报道策略.文章对传统框架理论(Frame theory)“符号争夺战场”论调有所突破,强调了媒体在报道集体行动议题时自身的利益考虑,并提出“媒介框架整合”概念以描述这一符号再加工过程.经由“媒介框架整合”,一方面媒体再现了事件意义;另一方面,也将集体行动纳入“合法争议领域”.以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我们总结了媒体在面对不同议题倡导者提出的框架时,所进行的三种媒介框架整合方式:框架延伸、框架对立和框架独白.以此,本文考察了不同政经坐标下——特定媒体市场竞争环境、特定媒体的政治环境与特定媒体的媒介角色——媒体会如何采用不同的媒介框架整合策略来建构集体行动事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萱 《新闻前哨》2009,(5):84-86
本文从2008年国内三件典型危机事件:5.12特大地震、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广元大实蝇柑橘事件的媒介报道与中国"公民精神"成长的关系,论证我国"公民精神"在媒介影响下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媒介在培养"公民精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兰 《东南传播》2013,(3):44-47
媒体的公共议题呈现方式关乎媒体能否担当公共领域的职责。2012年初的归真堂事件,引起了媒体与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去年2月初至3月末媒体对归真堂的报道为研究样本,分析在"归真堂"议题中媒体如何对事件进行议程设置。研究发现,媒体对归真堂事件的呈现经历了从喧哗到沉寂的阶段。媒体主要将其建构为道德议题,诉诸公众情感,但却缺乏理性的协商和深层次讨论,最终导致这一议题在没有实质性讨论结果的情况下迅速沉寂。媒体没有担当起公共领域之职责。"从喧哗到沉寂"并不仅仅存在于归真堂事件中。诸多重要的公共议题都经历过从喧哗到沉寂的演变,这背后有政治、商业追求和专业主义认同等多重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莹 《新闻世界》2011,(6):155-156
恰当的媒介形象能够促进社会交往,形成好的社会互动,扭曲的媒介形象则会误导公众、形成歧视。本文以量化的内容分析法为主,选取"李刚门"事件之后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分析媒体建构的"官二代"形象。  相似文献   

8.
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开幕,使媒体和受众一同进入了"世界杯时刻"。以电视为主导的大众传媒通过对世界杯这一典型"体育媒介事件"的报道,为受众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生活空间。南非世界杯期间,中国电视体育联播平台CSPN开辟了一档全新的世界杯播报节目《苏东世界播》,节目以1+1+1的模式开辟了世界杯解说的另类风格。世界杯,不仅是一场球迷狂欢的盛宴,更是一个媒体展示的舞台。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3,(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了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对其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认知与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媒体更易促使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状况产生消极评价,媒体报道量影响事件的知晓度;当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不充分,媒体关注度低于用户关注度时,人际渠道和自媒体的使用率会上升,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议题结构会出现不对称,导致对事件的认知与态度因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传播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马晶晶 《新闻世界》2010,(11):147-148
本文针对2009年10月以后媒体有关"艾滋女事件"的报道,反思了网络和传统新闻媒体是如何将一则"传闻"变成"新闻"。在这一事件中,新闻真实性遭到践踏,把关人作用发挥不到位,媒体社会责任感缺失,公众的媒介素养和公共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在当下多种媒体交互传播的时代,各类媒体都应从这次事件的报道中吸取教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共同为营造健康、和谐、理性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死亡日记》:一个媒介事件的构建和伦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喆 《现代传播》2001,(2):7-15
媒体能够通过持续对某一问题的集中报道,使原本不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的事件成为一时间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媒介构建<死亡日记>事件过程中,媒介间议题设置、赋予事件意义、争夺报道的话语权等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媒介事件不可避免地涉及媒体的伦理问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价值观和作为普通人对他人私人生活的尊重是该事件中两种起主要作用的价值观,也正是由于两者的冲突,使对事件的评判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论.作者认为,最高原则应该是尊重陆幼青本人的私人生活;媒体应该如实地报道陆的生活,在巨大的新闻诱惑面前保持克制,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及其私人空间.<死亡日记>本身不仅仅是一个媒介事件,更是一个现代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事件.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已经不止于有关媒体伦理,更多是对大众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了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对其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认知与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媒体更易促使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状况产生消极评价,媒体报道量影响事件的知晓度;当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不充分,媒体关注度低于用户关注度时,人际渠道和自媒体的使用率会上升,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议题结构会出现不对称,导致对事件的认知与态度因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传播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璐 《新闻世界》2014,(8):354-356
"甘肃校车事故"、"复旦投毒案"、"海南校长开房事件"……近年来,媒体的报道呈现出一种现象:一起负面事件一经曝光引起轰动后,紧接着一段时间内,同类性质的类似事件的报道在各媒体上不断出现。此报道现象可称为负面新闻的"井喷报道"。新媒体环境下的"围观文化"助推了这种报道现象的产生,带来了媒介恐慌、阅听污染等负面影响。走出此种报道困境,需要媒体在报道时注重平衡原则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关公众名人"被死亡""早死亡"以及引发争议的讣闻报道事件频发,新闻媒介伦理问题的探讨再次被引到风口浪尖。本文将国内媒体对名人讣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分为三大类,并就其涉及的媒介伦理问题进行探讨,最后从成熟的西方媒体讣闻报道原则中加以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5.
吴洪霞 《新闻世界》2010,(8):229-230
一连串的跳楼事件将富士康推到了风口浪尖,在一片对富士康的指责声中,我们也不应忽略媒体在此事件中应承担的不当报道而导致的"维特效应"。这一幕幕悲剧提醒我们的媒体思考:应该怎样报道富士康跳楼事件,能为预防该事件的发生做些什么。媒体关注此事件应该克制,侧重对应对策略和价值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在新媒体环境下,因为报道的半途而废,没有能够揭示事实真相和事件全貌,造成了事实上的新闻"烂尾",而让读者"悬疑"。随着舆论新热点的不断出现,这些"烂尾"新闻迅速被媒体和受众遗忘,除了浪费了大量"注意力"资源以外没有留下任何反思。本文以"院士讲座上的睡觉学生"这一舆论事件为例,从角色定位、职业素养和媒体机制等方面分析了这一类新闻"烂尾"与"悬疑"反映出的问题,呼吁整个行业树立危机意识,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媒体从业者、媒体机构、媒体管理部门和新闻教育机构四方面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媒体有关"熊猫烧香"事件报道的考察,透视媒体如何代表主流文化设置这一黑客亚文化事件的报道和阐释的框架,并从中解析主流文化与黑客亚文化的关系状态,揭示媒体构建的黑客亚文化镜像在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规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媒体对形成黑客亚文化的各种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有意无意的忽略或遮蔽,无助于主流文化对青年亚文化的积极疏导.  相似文献   

18.
薛可  邓元兵  余明阳 《新闻大学》2013,(1):32-38,15
近年,我国社会发展进入“环境敏感期”,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媒体的关注报道.针对2012年10月22日爆发的宁波PX事件,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人民网和英国BBC中文网两家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发现人民网和BBC中文网在宁波PX事件的不同阶段其报道数量、报道议题的设置和消息来源的选择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性.同时,也结合城市规划学中邻避效应理论,对此次造成宁波PX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2000年至2010年我国重要报纸上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主题的报道,发现从2006年起报道数量激增,以经济新闻为主,以正面报道为主,呈现的天津滨海新区的形象为:从昔日的盐碱地到今天的经济增长极,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天津城市形象,突出天津的新定位。这一过程从报道数量和报道内容上,都体现了政府对媒体的议程设置以及天津滨海新区的媒介形象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突发性事件多频发生。在新媒体和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传统的媒体越来越多的受到冲击,如,报纸报道就受到电视、网络的冲击。那么,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那么在各种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高效、准确的报道突发性事件成为报纸媒介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