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乾坤 《新闻世界》2011,(6):237-238
2010年中国媒介社会责任研究中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以及怎样才能切实加强媒介的社会责任进行了研究,而且2010年很多学者用了很大篇幅从不同视角分析了媒介社会责任的担当,针对当前的热点话题,比如富士康事件、张悟本事件、以及现在收视率飙升的非诚勿扰相亲类节目中媒介社会责任的缺失以及原因,学界和业界都做了深刻研究。2010年中国的媒介社会责任论研究大致就是沿着这几个思路展开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小悦悦事件为起点,从媒介塑造的拟态环境中探讨风险的媒介化呈现,论述媒介对风险的不当建构加剧了社会对风险的恐慌程度,进而追寻规避此种媒介恐慌亟需媒体承担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3.
高超 《编辑之友》2016,(1):41-45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正在成为人们认知外部环境和构建价值体系的主要依据,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愈发重大.媒体的社会责任并不是静态的,它与媒介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文章考察了媒介生态中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要素,它们与媒体社会责任担当之间相互博弈与作用,这将直接决定媒体社会责任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程晨 《新闻爱好者》2017,(12):87-89
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介成为影响社会大众的重要工具。作为信息的承载者与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体对受众的环境认知、社会行为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深刻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众传播媒介受利益的驱使,很容易在媒介伦理道德方面出现缺失,更甚者,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媒介的社会效益弃之不顾。基于此,从媒介伦理的角度,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伦理缺失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大众传播媒介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以及实现路径,旨在为大众传播媒介重拾社会责任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宏莹 《新闻战线》2012,(12):80-82
在西方媒介管理体制中,媒介责任主要是指大众媒介对支持、推进民主进程负有基本责任之信念。也有人将媒介责任定义为媒介的社会义务与期望。媒介责任指向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具体则是指政府、媒介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对媒介责任进行全面界定和评价,有利于厘清媒介所应承担的  相似文献   

6.
陈燕 《新闻前哨》2014,(10):69-70
新时期,媒体承担着舆论监督与引导、历史记录与文化传承、民意宣泄与社会平衡的责任,这也对新闻教学提出更多要求,可从思想武装、课程设置、新闻实践入手,三位一体地构建教学体系,夯实作为媒体未来从业者的新闻学子的媒介责任与职业理念。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期刊应承担起推动科技发展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关卫屏 《编辑学报》2008,20(4):374-374
提起"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往往尤为敏感和关注.科学技术期刊作为传播媒介的一员,是否也应当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科学技术期刊不仅承担着同普通大众传播媒介共有的社会责任(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服务),而且由于科学技术期刊报道内容的特殊性,还承担着特有的社会责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我认为科学技术期刊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张立芬 《新闻世界》2011,(7):270-271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体平民化的推进,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媒介素养问题。本文从媒体的公共性出发,通过研究我国媒体在产业化进程中与受众需求之间的双向互动,强调受众媒介素养在媒体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媒体应在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方面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广告传播中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于媒介为促进媒体公信力,依据法律准绳,以社会效益为主,刊播让受众愉悦的广告信息。广告传播中媒介社会中责任的实现模式主要有三种:通过政府行为强制实施的强制模式,通过道德约束实现的自主模式,以及通过市场激励加以调节的诱导模式。三种模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商业化、私有制、行业垄断兼并、全球化的加剧以及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实力雄厚的跨国新闻媒介集团崛起。这些新闻媒介集团在享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同时也掌控着国际话语权。日益强大的媒介权力需要社会的监督,更需要媒介伦理的约束。本文以BBC丑闻作为案例,从媒介组织的角度来探讨媒介的社会责任和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11.
河南"7·20"特大暴雨作为突发公共事件所引发的风险和危机,呼唤媒体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和角色.本文从微观层面切入,运用"梯次模型"对《人民日报》不同媒介平台的新闻报道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媒介融合生态下不同终端的报道框架和话语体系构建.同时,本文认为在突发自然灾难报道中人情味议题应当发展为一种常态化的媒介话语.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广播运作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环境下,广播应当采取哪些新形式来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本文认为,广播媒介的突破可以从传播活动的内外两方面来实现。就广播的内在传播活动来说,应当针对广播从业人员、媒介接收渠道、广播内容制作和受众对象细分四个层面逐个突破。就广播作为一种独立的外在社会组织来看,要加快建立应急广播系统并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媒介审判"现象成为新闻界热点话题之一,特别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舆论的迅猛,严重影响着司法案件的审理。本文认为媒介审判是媒体社会责任的异化,并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原因,指出不论政府、媒介还是受众都应正确认识媒体的社会责任,防止责任异化。  相似文献   

14.
大众媒介虚假、滞后、片面的报道为流言的流布留下了充足的传播渠道空间,这会降低媒介公信力导致媒体危机,甚至演变为公共危机、政治危机.因此,媒体要为公信力增减及其所带来的利益得失而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平复公众情绪.政府则要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媒体开放信息源,建立科学、完备的公信力测评标准检测媒介公信力,规范媒介行为,使大众媒介占据信息传播渠道主导地位,阻滞流言流布.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沟通思想必不可少的渠道,面对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传播媒介以及蜂拥而来的海量信息,如何趋利避害,使这些媒体和信息更好的为受众服务,这就迫切要求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传媒工作者社会责任的坚守。本文将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与传媒责任必要性的探析,对媒介与受众关系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关于媒介素养教育与传媒责任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媒介认知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接触各种媒介获取信息的状况,对媒介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对传媒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承担社会功能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媒介的社会责任,是眼下广受关注的一个社会热门话题,但许多论者对此问题的发言,缺少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随着论者的增多,媒介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外延被无限泛化。但是,正如哈耶克所言,“欲使责任有效,责任就必须是明确而有限度的。”因此,对媒介社会责任的无限扩大,模糊了媒介的责任行为与非责任行为的界限,其后果只能是削弱媒介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强化媒介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宋钰菡 《新闻窗》2010,(6):31-32
媒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既要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又绝对不能忽视社会责任。眼下,中国传媒无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而这种发展给予了公众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影响,使他们对大众媒介及其产业不断产生新渴望。  相似文献   

19.
张晓  许敏佳 《新闻界》2014,(1):36-39
中国传媒业的娱乐化倾向,对中国的媒体和受众产生重大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褒贬不一的评价。本文采取建构性的视野,从媒介素养方面来重新认识和分析电视娱乐节目的社会影响,提出正确的处理好媒介意识所面临的挑战,不断提高传受者的媒介素养,是当今社会和媒体不可回避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社会责任理论是媒介人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组成的新闻自律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传媒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是媒介的社会责任的延伸和体现,三者统一于媒介的行为规范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