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台湾现代派诗歌代表的洛夫,其乡愁诗展示了一种漂泊和放逐的生命观和宿命感。通过对洛夫早期和晚期的乡愁诗歌作一对比观照,我们发现洛夫前后的乡愁诗呈现了同中有异的美学形态,而这都是其文化身份的嬗变对其乡愁诗歌的影响:文化乡愁导致文化认同的危机,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反过来导致文化乡愁的泛起。  相似文献   

2.
“诗魔”洛夫是语言的历险者,更是意象的魔法师。洛夫诗中有大量独特的“石”类意象。这些意象内涵丰富,表现力强,既有直抵灵魂的生命之石、温婉柔情的爱情之石,也有外冷内热的自身之石、无尽无涯的乡愁之石,展现了洛夫诗之为魔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 ,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 ,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 ,不避卑陋 ,以飨读者。一、意境美余光中的《乡愁》和席慕容的《乡愁》都在深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 ,选取了借以寄托情怀的意象 ,表达游子思念故园的殷殷情怀。余诗选择了四个典型的意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不同的意象与关情对象一一对应 ,把母子之思、夫妻之爱、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思乡之情巧妙地串连起来 ,一层深似一层地抒发浓…  相似文献   

4.
被诗歌界誉为"诗魔"的台湾著名现代诗人洛夫"回归时期"写作了不少乡愁诗。他的乡愁诗既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同时又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学影响,将现代的诗歌表达方式与传统的诗情融汇在一起,达到了传统和现代臻为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他的乡愁诗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饱含着对乡土中国的怀念、对文化中国的依恋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余光中乡愁诗“中西融合”的诗风在台湾现代诗坛独具特色,扩大了乡愁诗在中国诗坛的影响,在台湾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乡愁四韵     
诵读提示:这是一首抒写思乡愁情的名作。诗人选取“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个蕴含丰富的意象,尽情渲染了自己浓浓的思乡情结。全诗由结构、句式相同的4节组成,每一节的末句都是首句的重复,中间也多有反复的词语,读来自有一种一唱三叹、韵律回环之美。罗大佑为其谱曲后,这首诗更令人冥想感怀。朗读这首诗,宜采用热烈的语调,尽量读出该诗所抒发的炽热情感。每小节都可分三层来读,像第一节,我们就可在“酒一样的长江水”“是乡愁的滋味”及末句后稍稍延长停顿的时间。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  相似文献   

7.
《乡愁》作为余光中先生抒发浓郁乡愁的经典文本,既承栽着特定历史和政治语境下的特殊心理意绪,同时也包孕着自古至今人们心中普适性的乡愁情结。在以往的阐释中,诗中所抒发的乡愁之情往往被理解为由亲人分隔到民族国家分裂的重重阻隔而造成的无法纾解的愁情。但是,由诗中四个隐喻性意象的择取组合,可呈示出从介质性意象到阻隔性意象的表层结构模式以及从阻隔转化为介质的隐含可能性,通过这有意味的形式结构传达出来的,则是诗人的乡愁从可解至无解的表层情感结构以及从无解复归至可解的深层情感结构。  相似文献   

8.
研究海峡两岸非常著名的诗人洛夫先生的诗路历程,着重分析了洛夫写于不同时期的两首诗歌《石室之死亡》和《湖南大雪》,从对洛夫诗路历程的研究结论中得到启示:在全球化语境条件下,汉语诗歌全盘西化或逆势复古都是行不通的,唯有“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主流,“实现现代与传统、中国与西方接轨”必定是现代汉语诗歌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洛夫被称为台湾诗坛的拳手,多次获得台湾多种文艺奖项。其诗被译成英、韩等多国文字。在台湾有“诗魔”之称。他说:我写一句诗等于吐一口血。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洛夫是“用伤口唱歌的诗人”。洛夫的诗善于从现象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多探索生死之谜,意象奇特,表现手法繁复多变,诗意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不避卑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