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和护理,是我们产科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助产技术,对预防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我科住院68例产后出血的观察分析,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进一步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32例产后出血病人的资料.结果: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主要原因.结论:正确评估出血量、旱期发现、及时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和急救护理,是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环节.同时产后出血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首要原因,因此,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做好产前检查,正确处理产程,产后认真观察,细心护理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占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之首。预防产后出血临床上常采用催产素或麦角新碱以增强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但宫缩剂须注射用药且敏感性差异大。为寻找一种预防产后出血的简易,高效方法,我们选用米索前列醇口服,观察对产后出血的影响,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出血8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①观察组(卡孕栓):于胎儿双肩娩出后立即将卡孕栓1.0mg于舌下含服;②对照组(催产素)于胎儿娩出后立即子宫肌层注射催产素10单位。结果:①观察组(卡孕栓)术中、产后2h、产后2~24h分别出血为(150±31.2)mL、(120±60.8)mL、(60±40.3)mL;②对照组(催产素)术中、产后2h、产后2~24h分别出血为(200±56.8)mL、(180±70.2)mL、(120±50.2)mL。③观察组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使用卡孕栓方法简单易掌握,效果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结论: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出血适用于各级医院,尤其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对于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年间易引起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宫腔填塞术的实施使产后出血率降低至4.6%.无一例切除子宫.结论:宫腔填塞在预防产后出血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晓莲 《大连大学学报》2005,26(4):104-105,111
[目的]分析探讨晚期产后出血原因,以利于临床晚期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回顾分析医院1995年1月~2004年2月9年来收治晚期产后出血69例,分析出血原因及治疗措施和预后.[结果]69例晚期产后出血,其中胎盘胎膜残留18例;子宫复旧不良38例;产褥感染13例.晚期出血原因主要是子宫复旧不良,其次是胎盘残留和产褥感染.[结论]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逐渐下降,但剖宫产术后引起晚期产后出血呈上升趋势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原因及对策.方法:2013年1月-2015年2月诊治产后出血患者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产后出血一直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而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因为诊断和处理的延误所致.而引发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产道因素和羊水栓塞及其他少数特殊不详原因.46例产后出血患者皆抢救成功,且在临床护理中无身体不适状况.结论:要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在产程过程中规范诊治、积极采取救治及处理,从而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分析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自1992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晚期产后大出血20例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产后大出血占同期分娩总数的0.32%,占同期产后出血的8.4%。结果:出血原因主要是:胎盘胎膜残留,其次是子官复旧不良,产科感染等。结论:本组病例通过临床分析根据病因分别采取官缩剂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均获得痊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造成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通过收集近5年来在我院产科发生及由下级医院转来的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22例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因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坏死、感染、部分裂开20例,合并胎盘胎膜残留1例,合并产后子宫收缩乏力1例,其中15例切口裂开位于子宫切口角部,5例位于子宫切口中央,13例行全子宫切除术,4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保守治疗5例.22例患者均治愈.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重在预防,应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轻者削弱了产妇的抵抗力;重者可造成死亡,并可能发生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严重危害妇女的身体健康。所以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失血量具有重要意义。因产后出血多发生于24h,特别是产后2h内,故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而对于晚期产后出血,因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短时间内大量失血,不仅危及产妇的生命,还可诱发产褥感染及其它并发症,亦可因母体衰弱而影响新生儿的母乳哺育。因此,在产前、产时和产后积极采取措施,避免产后出血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益母草流浸膏与生化丸联合预防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9例早孕妇女药物流产后,按照半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三组,分别口服益母草流浸膏、生化丸、益母草联合生化丸5日比较各组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结果:两药联合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明显少于单独给药组.结论:生化丸联合益母草流浸膏能更有效地预防药物流产后的阴道出血.  相似文献   

13.
1993~1998上半年间住院分娩总数5284例。其中产后出血166例。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胎盘、胎膜滞留及软产遭损伤。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为主。在分娩方式中,以手术产中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产后出血量≥800ml时休克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提示:减少人工流产,减少前置胎盘的发生。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纠正胎位异常,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减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病人休克,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我们医务工作者必须提高警惕。较熟练掌握本病的原因,出血量及临床表现,采取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原则,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我院三年引产后并发产后出血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胎儿娩出后30分钟,胎盘尚未娩出者,称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发生率约为1%,占产后出血总数的10~27%,可导致病人感染、出血、休克,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应引起产科医生的足够重视,及时寻找原因,采取正确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头位产宫颈裂伤的原因.[方法]对头位产宫颈裂伤6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裂伤与产程的干预有关,是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结论]正确的处理产程,减少人为干预,是预防宫颈裂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生产的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取综合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为38.0%,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为56.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妇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提供不同的护理干预,使产妇在最佳的身心状态下完成分娩过程,将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至今仍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它发病急,来势猛,可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危及产妇生命占我国严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指严后24小时内失血量达到或超过400-600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顽固性产后出血治疗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3-07-2008-07月以来,采用药物治疗、宫腔碘伏纱布填塞、B-lynch缝合术、次全子宫切除术等抢救的23例顽固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抢救成功.其中药物抢救成功5例,宫腔碘伏纱布填塞成功10例,B-Lynch缝合术成功6例,2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结论:一旦发生顽固性产后出血,首选药物治疗,如无效,急行宫腔碘伏纱布填塞或用B-Lynch缝合术可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如为羊水栓塞所致的出血或出血难以控制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时需行次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碘伏纱布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近10年来我院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采用宫腔碘伏纱布填塞治疗的2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出血病人中,成功24例,总有效率96%,失败1例,为胎盘早剥所致子宫胎盘卒中引起凝血机制障碍行子宫全切除术。所有病人预后良好,未发生宫腔感染及晚期产后出血。术后给予2%催产素维持静脉点滴,24h去除纱布。结论:宫腔填塞碘伏纱布是一种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效果好见效快,安全可靠的治疗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大出血的方法。成功率高,既控制了出血,又保留了子宫,避免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