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美国亚特兰大第一例同时移植5种器官的手术,手术的成功率与术后完全康复的可能性同样微乎其微,这样的手术需要病人有超强健的魄和超人的意志,而这一切,即发生在一个柔弱的19岁姑娘的身上……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创新》2005,(4):23-23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科学家成功在实验室培植出全球首批人类脑细胞,并将之移植到一名头部严重受伤的病人脑内,助其重拾走路能力。这项突破性研究不仅为意外受伤的病人带来希望,亦为中风、老人痴呆症、帕金森症及其他衰退性脑病的患者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3.
正子宫移植是器官移植与人工生殖技术的结合。这一技术既尖端,也复杂,而且,也涉及伦理和是否对生育更为有利的价值判断之争。子宫移植从失败到成功迄今,世界上进行过子宫移植手术的国家有沙特阿拉伯、瑞典、土耳其、美国和中国,移植的病例数总共为12例。2000年,一名沙特阿拉伯女性接受了世界首例子宫移植,但术后3个多月由于出现血栓被迫摘除移植的子宫。由于这次失败,全球子宫  相似文献   

4.
科技博览     
成人脑干细胞可以死而复生 世界上第一例成人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手术最近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一位40岁的女性患者被锐器刺入脑内深达10厘米,造成了严重的颅内伤。研究人员抽取出病人脑内的异物后,冲洗异物上附带的碎片脑组织,进行克隆、分离,在病人体外培养出病人的脑神经干细胞。为了保证临床移植的安全性,研究人员还在猴子的脑内进行了类似移植试验。之后,神经外科医生采用核磁共振扫描导向的立体定向技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为患者进行了创伤很小的神经干细胞移植,500万个干细胞从不同的注射点移植到患者脑内。病…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I0018-I0019
[导读]圣诞前夕,法国一家年轻的科技公司CARMAT研发的人工心脏在巴黎乔治·蓬皮杜欧洲医院成功地进行了移植手术。手术后,75岁的病人已经可以跟家人交谈。这是目前世界首例成功移植永久性人工心脏。  相似文献   

6.
美国医生最近做了一宗罕见的心癌手术。他们取出病人的心脏,切除所有的癌细胞,然后再把心脏放回病人的胸腔里。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宗成功利用“自动移植”的方式来治疗心癌的临床病例。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03,(7):32-35
抗击SARS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名字——姜素椿。作为一名医生,他参与了北京第一例SARS患者的抢救工作;作为一名病人,他完成了全国首例用血清治愈SARS的实验。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第一例成人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手术最近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一位40岁的女性患者被锐器刺入脑内深达10厘米,造成了严重的颅内伤.研究人员抽取出病人脑内的异物后,冲洗异物上附带的碎片脑组织,进行克隆、分离,在病人体外培养出病人的脑神经干细胞.为了保证临床移植的安全性,研究人员还在猴子的脑内进行了类似移植试验.之后,神经外科医生采用核磁共振扫描导向的立体定向技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为患者进行了创伤很小的神经干细胞移植,500万个干细胞从不同的注射点移植到患者脑内.病人术后恢复平稳,检查发现脑部受损区域的代谢与移植前相比有所改善.目前,病人可以从事编织毛线、包馄饨等细致动作.  相似文献   

9.
《科学生活》2010,(3):54-55
说起医用机器人,或许大家已经不再陌生:1998年5月,德、法两国的医生共同合作,用遥控机器人系统成功地为一位心脏病人进行了瓣膜修复手术;2001年9月,法国医生通过超远程控制医疗机器人,在美国纽约为远在法国的病人进行了胆囊摘除手术,实现了世界上首次跨洋手术……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医学科学技术向前发展,为未来外科手术描绘了美好蓝图。以下是9款最先进的医用机器人。  相似文献   

10.
法国几家报纸报道说,一位瘫痪10年的法国人在接受了植入微芯片恢复神经功能的手术后,重新站了起来。现年39岁的马克·梅尔杰在一次车祸中不幸瘫痪。2001年1月,他在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手术中接受了芯片移植。医生们认为这种手术给成千上万的截瘫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知识窗》2008,(11):44-44
法国一家公司正在制造一艘豪华酒店飞艇。飞艇的外形和白鲸有些相似,它以氦气为动力,能够承载15名机组人员和40名乘客,在10天的时间内环游全球。  相似文献   

12.
刘章桂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13):240-240,242
目的:总结肱骨骨折与桡神经损伤关系及其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用髓内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50例肱骨干骨折病人,其中肱骨上1/3骨折12例,中1/3骨折33例,下1/3骨折5例,50例病人中有6例合并桡神经损伤。本研究分为髓内钉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结果:两组病人术后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术中术后无一例神经手术致伤,合并神经损伤中4例在5个月内恢复,2例4个月内未恢复行手术探查,见桡神经部分断裂,局部形成神经瘤,行神经瘤切除,断端束束吻合术,先后在半年后逐渐恢复。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肱骨骨折均取得了较好结果,两种方法没有一种更优于另一种,桡神经损伤只要及时处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肝脏是人体上最大的内脏器官,功能极其复杂,与生命息息相关。人的肝脏一旦罹患重病而无法逆转,死亡就会降临。如何挽救这些濒危的患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肝(”肝移植),即从死亡不久的尸体或志愿供肝的活人身上,切下部分健康的肝脏而移植到患者体内,取代病肝。器官移植是20世纪临床医学最突出的成就之一。现在,人的心、肝、肾、胰等各个脏器都可以进行移植,其中难度最大的当为肝移植。敢为天下先,最早尝试肝移植的是美国医生Starzl,1963年他为一名患先天性胆管闭锁症的3岁儿童施行了肝移植手术。之后4年,他又作了7例肝移植。但在手术中和…  相似文献   

14.
与肝、肾移植相比,肺移植手术的发展在我国相对滞后。据统计,2008年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全国累计完成肾移植86800例,占全球54%;肝移植14643例,占全球40%~45%;而肺移植165例,仅占全球的0.86%。根据卫生部肺移植注册登记系统的统计2010年全国肺移植只有31例,与肝、肾移植相比悬殊很大。而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造胶原质血管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一种新的微型人造血管,可用来替换心脏搭桥手术中病人受损的血管,并解决可能由此产生的排异反应。在传统的心脏搭桥手术中,受损的血管通常用患者腿部的血管来替换,但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多余血管可供移植,而采用他人的血管又会出现排异现象。现在,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电纺织法,用胶原质作原料,成功地生长出这种微型人造血管,其直径仅1毫米,比目前市场上可供移植的动脉血管小6倍。据研究人员介绍,他们用胶原质“织成”一个管状的支架,然后将光滑的肌肉细胞“种…  相似文献   

16.
情人节,在浪漫的法国戛纳,中兴通讯又与全球第一大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阿尔卡特结下了“跨国姻缘”。在此之前中兴通讯先是与葡萄牙电信集团签署《关于在研发领域展开深入战略合作备忘录》,后又与英特尔宣布,共同推进全球基于WiMAX技术的宽带无线解决方案采用。  相似文献   

17.
按法国海洋学家和探险家雅克·库斯托的方式去探索水下世界,是一种痛苦的体验。这里有成为一名潜水员——或称为“海洋技师”(那是行内人士的叫法)所需的一些基本知识。想象一下,当你第一次穿上脚蹼,与大比目鱼同游,与鲨鱼们嬉戏……  相似文献   

18.
妇科需要手术的病人,其身心健康一般受损。为使病人树立健康意识,自觉地采纳益于健康的行为,促进康复,2003年6月到2004年6月我科对90例手术病人进行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器官移植     
60年前.科学家们发动了一场医学革命,他们成功地移植了动物器官,随后,在经历了几次失败手术后,又成功地移植了人类器官。大量研究证据表明,人类器官移植是切实可行的,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人类器官移植最早出现于50年代初期,当时,科学家们为患有肾衰竭的几位病人做了器官移植手术.结果获得了成功,使他们摆脱了病魔的折磨.  相似文献   

20.
人的心脏常被比喻成汽车的发动机。如果发动机坏了又修不好,怎么办?我们会回答:换一个就是了。要是人的心脏罹患重疾而无法治愈,能不能也“换一个”呢?首例成功,轰动全球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籍《列子》中,就记述了名医扁鹊为病人开胸换心治病的传说。而现代器官移植的历史应从美籍法国医生阿历克西斯·卡雷尔的研究算起。1902年他发明了一种血管吻合技术,一直沿用至今。1905年,他把一只小狗的心脏移植到大狗的颈部(同种异位移植),小狗的心脏在此跳动了2小时之久。由于这些开创性的工作成就,他荣获了1912年诺贝尔医学奖。多年的动物试验之后,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