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衬托法”是指在一篇文章中,为了使某一事物或某一思想表现得鲜明突出,而用其他事物或思想来作陪衬的一种写作技法。衬托法运用得好,可以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深化。毛宗岗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总评中说“文有正衬与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托孔明之乖巧,其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托孔明为加倍乖巧,其正村也。”除了毛氏所说的正衬、反衬两种形式外,通常见到的还有旁衬和上下左右衬。正衬法。所谓“正衬”,就是“以美衬美”,是一种用性质相同的比较美好的客体(人、事、物)从正面衬托更加美好的主体(人、事、物)使主体显示出超越一般,异  相似文献   

2.
“烘云托月”,即利用事物间相似或相反的条件,以某些事物作“云”,以突出主体事物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月”,从而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这种手法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衬托法。衬托法能使主体突出,形象鲜明,给人深刻的印象,从而收到好的艺术效果。衬托手法有正衬反衬之别,最常用的是反衬。在古典诗歌中,主体与衬体之间,可以分为人衬人、物衬人、物衬物等。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用皇宫中所有的美女作为陪衬来衬托杨贵妃的美,这是人衬人。杜甫的祖父杜…  相似文献   

3.
李汉卿 《新读写》2010,(1):36-39
表现手法1 衬托 【概念解说】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绿叶扶花”、“烘云托月”。用与本体事物同性质、同类型的事物,从正面进行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叫正衬;  相似文献   

4.
新语丝     
《新读写》2020,(4):21-21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运用此种手法可以突出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衬托就是用描绘相类或相反的它事物从旁陪衬烘托被描写事物的一种辞格,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某事物为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或有差别的条件来衬托某事物称反衬。把衬托作为文章技法,炉火纯青地运用于诗歌创作并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境界的,当数苏轼为亘古第一人,当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千古第一绝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词的上片一开  相似文献   

6.
【概念解说】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人们通常的形象化说法——绿叶扶花、烘云托月。根据衬体和本体的关系,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是用与本体事物同性质、同类型的事物,从正面进行陪衬、烘托本体事物;反衬则是把与本体事物相反  相似文献   

7.
衬托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言彼衬此,以宾衬主,使主体形象得到更好的强调和突出的艺术手法。掌握衬托手法对阅读和写作都很有用处。怎样学习衬托呢?语文教师应做一个高级烹调师,课内课外结合,采集各种衬托知识的五味,为学生烹调出色香味俱佳的饭肴,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语文从课内导向课外,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说到衬托,我们自然会想到清人毛宗岗的精辟论述,他在评批《三国演义》时,在“群英会蒋干中计”这回批语里写道:“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衬孔明之乖巧,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乖巧,  相似文献   

8.
“比”中悟道,就是教师遵循语文科的读写规律和小学生的年龄、心理、思维特点,在反复钻研教材中,对作者所描写的人物、抒发的情感和阐述的事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对照和比较,从而揭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变为具体、鲜明的形象,便于小学生感知和领悟。“比”,可分为衬比、抽比、换比、联比和读比。一、衬比,即衬托比较。事物互相衬托比较,揭示出的本质方能鲜明突出。文中蕴含的真善美在假丑恶的衬托比较中,会产生更加强  相似文献   

9.
马峰 《语文知识》2014,(4):52-53
一、衬托辞格的定义及分类 衬托作为一种修辞格,就是在说明一项事物时用相似或者相反的另一项事物项作比较,用来凸显出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优点、缺点或某一特点。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  相似文献   

10.
衬托指的是用对一事物的描写来突出另一事物的技法。衬托就是利用事物与事物之间或相似、或相对、或相反的关系,两物并出,形成对照、对比或烘托,使要突出的事物更为突出。构成衬托关系的主体和衬体,是主从关系,是主体  相似文献   

11.
旁衬是映衬的一种,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其特点在于利用事物间近似、联系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旁衬的双方是相映成趣的“绿叶”与“红花”的关系,借助“绿叶”之“绿”映衬出“红花”“红”得鲜艳。在写作中娴熟运用旁衬手法,能创造出优美的艺术境界,获得意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一巧用旁衬,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诗文和绘画在许多表现技法上是互相借鉴,互相启发的。古代画家画“清风徐来”,或用柳枝摆动来衬托,或用鹰毛翻卷来比照,以实衬虚,才能给人以真切的感觉。同样,文学艺术遇到状写流水、月光这一类难言之物、难状之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作品中,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人物或事物,作为陪衬,这种修辞方法叫衬托。衬托,按主要事物和起衬托作用的事物之间的不同关系,分为三种:映衬(反衬)、陪衬(正衬)和烘托。  相似文献   

13.
反衬是衬托手法的一种。所谓反衬,就是运用其他事物与要突出的事物之间的相反特点或不同情况,从反面来衬托主要事物,使对立两极的事物互为映衬,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相反而皆相成也”。(《汉书、艺文志》)反衬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以动衬静。如《老山界》中写静夜:“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相似文献   

14.
衬托作为艺术表现或艺术构思的一种手段,常用来表现人物之间、情景之间、事理之间的种种映衬关系,在运用上有正衬、反衬之分。衬托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大致有以下三种。一、用其他人物形象来衬托主要人物形象。这又有两种方法:一是正面烘托,衬托事物与被衬托事物属于同一类型;二是反面衬托,以哀衬乐,或以是衬非等。《三国演义》中,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来共商国是,先有徐庶、司马徽的介绍,后又遇着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均、黄承彦等人,这些人个个品貌非常,气度不凡,刘备几乎把他们当作了诸葛亮。诸葛亮人未出场,而其才、…  相似文献   

15.
对比和衬托作为隐喻艺术思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创作中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隐喻价值。对比是通过对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对照、比较,突出其中某一事物或某一方面的特点,鲜明地反映某种思想、突出某种主题,一般分为外部对比法和内部对比法。艺术衬托则是利用事物之间相近似或相对立的事物作陪衬,从而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具体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第十册12课《火烧云》的作者萧红以新的活泼的文笔,巧妙地运用衬托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火烧云的绚烂多彩、形态万千的变幻美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之情。以近衬远。文章一落笔,就着意描写霞光照在地面上的奇异的色彩和光泽,由近衬远,以衬托天空中火烧云“烧”起来的动势和壮观景象。用红红的“小孩脸”、红的“大白狗”、金色的“白公鸡”、紫檀色的“黑母鸡”、金色的“小白猪”以及“金胡子”等烘景托云,把农家生机勃勃的生活情态融入画面以衬托云景图。这种间接描写的衬托手法,落笔不凡,角度奇巧,把霞光渲染得绚丽多彩。以形衬变。云形无定形,云态无定态。作者却以有形衬无形,有态衬无态,以形衬变。“马”“一会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是我国传统文学名著,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推荐的课外文学读物。其中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深入人心。自问世以来,它以取舍精当的选材构思、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影响着后代的文学艺术。从中学生写作角度说,也有着极其丰富的值得汲取的营养。衬托衬托也叫烘托,是一种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的表现手法。又分正衬、反衬和环境烘托三种。正衬,即正面衬托。为了表现甲事物的好或强,用同样好或强的乙事物来衬托。如第五回,写关羽温酒斩华雄一节。汜水关前,董卓手下大将华…  相似文献   

18.
衬托是一种巧妙的表现手法,按照其构成与作用可分为正衬和反衬。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背景,来衬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因为它能鲜明的突出主体,表达作者的爱憎之情,因而它比正衬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近现代四部作品作抽样文本分析,得到一种新的关系句类型--衬托关系句。衬托关系句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一般采用"众衬单"的手段来突显要表达的事件或者事物的特殊性。衬托关系句是汉语关系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辨析反衬和转折、排除关系,进一步揭示关系句言语表达和事理逻辑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关系句的多元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衬托”和“烘托”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对象的手法;“烘托”则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一种表现手法。两者犹如孪生兄弟,都是以次要事物来托出主要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