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飞若 《中学文科》2007,(9):157-157
笔者最近参加了某学校的“课改开放日”活动,听了七年级的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是“理解诚信”。课后教师们进行参与式评课时,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民主,善于利用学生资源”颇为赞赏。授课教师是如何“善于利用学生资源”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初中思想品德课不是知识的传授课.也不是时事的宣传课,更不是“修理”学生的“政治”课,而是调适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课.是形成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思想传承课。是培养学生崇高品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实践课。怎样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真实的价值趋向,让它凸显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让它永远放射出思想光芒呢?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教学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其根本任务是让学生能用正确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情感支配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怎样才能使小学思品课教学达到“明理、激情、导行”的目的呢?故事引路,激发兴趣。抓住学生好奇、喜欢听故事的心理,教师结...  相似文献   

4.
杨菊芳 《考试周刊》2011,(57):159-160
作为一名思品课老师,我深知思想品德课是直接地、比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课程。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起导向作用。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教学,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地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我尤其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但如果一味说教,则学生不但不喜欢上你的课,而且很难接受你的德育教育,所以我在课上尝试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方法和途径.让“我的课堂我做主”。  相似文献   

5.
谌芬俊:过去,我上思想品德课,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口干舌苦。而学生却感到乏味,收效甚微。后来,我学习了报刊上介绍的有关经验,把“教师讲,学生听”改为“教师的讲和学生的想、讲、议相结合”。实践证明,这样做,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效果比过去好得多。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课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着重打好做人的基础”,最突出的特点是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我们根据思品课教学“激情、明理、导行”的特点,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经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逐步摸索出让学生“喜欢听、乐意想、动感情、大胆说、积极练”的思品课愉快教育五步。  相似文献   

7.
备课是上课的“奠基工程”。一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必然有成功的备课过程作铺垫。那么,怎样准备一节思想品德课呢?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做到“一课八备”,就是说: 一、初读教材备观点。一篇课文揭示一个道德观点,因此,教师首先要“吃准”本课所传授的道德观点。若观点没有抓准,教师授课时就会蔓生枝叶,口似悬河,滔滔不绝而已经离题万里了。  相似文献   

8.
李荣华 《考试周刊》2007,(20):94-9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愿意听你的课。如果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毫无兴趣则课堂的效果在哪里?思想品德课是枯燥,大道理一套又一套,对学生来讲似  相似文献   

9.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就是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呢?一、做好预习,产生兴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的课前预习和学习兴趣的产生密不可分,教师在授课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设计预习提纲,给学生一个  相似文献   

10.
敖小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201-201,203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但在教学中,教师又不能将思想品德课看成一门单纯的“道德知识课”,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已进入初中课堂。尽管近年来对教法进行不断改进,但课堂教学始终摆脱不了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模式,学生难免处于被动地位而不愿学。要端正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态度,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在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上下功夫,实施“愉快教学”,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即“要我学”为学生主动地汲取知识即“我要学”,使思想品德课成为一门学生愿意学、乐意学的学科。从目前情况来看,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材内容抽象,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感到厌烦;二是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因…  相似文献   

12.
公开课是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适应学生不仅是公开课而且是所有课的最基本的特征。公开课是定位在“课”上而不是“公开”上,“课”的存在价值就是“适应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公开课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而不是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无论是授课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听、评公开课,都应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如何真正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让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做到"乐学、好学"?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激活思想品德课堂,潜心研究新课导入、上课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擅于制造课堂亮点,让课堂保持活力,让思想品德课焕发魅力,成为有意义的、学生真正喜欢的课。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不仅要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初中学生普遍不喜欢上思想品德课,这极大地影响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本文就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角度,谈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公开课是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公开和适应学生是公开课的两个基本特征。我们需要公开课,归根到底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的需要,而不是片面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的需要。无论是授课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听、评公开课,都应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专业成长基础上既要考虑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又要考虑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近几年来,在“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改革中,我寻求教学方法上的创新,针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授课内容、授课组织形式等进行了分类整理,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作为信息时代的思品课教师,应突破传统班级授课条件的限制,不能再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这样呆板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只通过书本上的图片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递信息。计算机和网络等新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可利用电脑、录像、图示等一系列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形象地理解、记忆枯躁深奥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便于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所谓信息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两个方面。下面我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需要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和改革,以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读、找、说、听、练”的五字教学法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高效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使课堂活了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参加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学习期间,与本班学员一同到北京城区某知名中学现场听评课。由于我们的活动纯粹是进行研讨交流,不包含对学校及任课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课完全是常态课。笔者主要观察了授课教师各个教学环节中的主要提问内容、问答方式与效果,试图深入探讨思想品德课中问题链的创设与运用对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感悟、启发心智、锻炼逻辑与抽象思维、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一些学生厌学语文,上课不专心听语文、忽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忽视语文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语文只要临时抱佛脚,考个及格就OK。一些语文老师感觉讲课吃力、感觉授课没什么激情,他们抱怨学生都不想听他们的课。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呢?笔者认为关键是教师要掌握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的策略(丰厚的文化积淀 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相信学生,创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