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问:我女儿小晴快三岁了,刚上幼儿园。平时老师说她在幼儿园挺乖的,和小朋友们相处得不错,很少有争执。最近这两个月里,我父母带着我两岁的侄女儿住在我家。因此,小晴每天放学回来都很开心,可以和妹妹一起玩。但是,每次玩了一会儿,两个人就会因为争抢玩具或别的事情而吵架,经常是小晴把妹妹打哭了。而我父母一听到我侄女儿哭就来打骂小晴,最后的结果是两个小孩都哭得昏天黑地。我不赞成打孩子,认为这是不好的教育方法,但是我父母却认为只有打小晴才能教育好她,他们说我护着小晴是不对的。我只能默默站在一边,不知所措。请问遇到这种情况,我该…  相似文献   

2.
她出生在澳大利亚一个普通家庭,十岁那年,父亲爱上了别的女人,母亲伤心地远走他乡,她从幸福的小公主一下子变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不久,父亲将继母娶进家门,拂去了母亲残留的气息,也破灭了她让父母团圆的梦想。她怨恨父亲,也不喜欢继母,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她暴跳如雷,吵架、摔东西、离家出走、逃课、早恋……乖乖女变成了叛逆少女,她用所有能想到的方式和他们对抗。她渐渐和学校里的一群小混混混在一起,他们告诉她,喝酒能够让人忘记烦恼,  相似文献   

3.
薛峰 《高中生》2013,(13):51
1990年7月,她出生在河南南阳一个普通的家庭,像几乎所有的孩子一样,她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但是在她两岁那年,一场高烧让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变。出院后,她无法听到声音,与人交流时只能比画着哭。为了给她治病,全家南迁到父亲的打工所在地——广东,医生的诊断让全家人都很泄气:她的听力无法恢复。就这样,4岁时,父母开始教她手语、认字、发音。父亲为她编写了一个教学大纲,母亲按照这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没有见过一辈子不吵架的夫妻。我见过。父亲母亲,一辈子没有吵架。父亲长母亲六岁,巧的是父母的生日是同一天的。打记事起,常见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母亲每每笑脸相迎,端茶倒水伺候。  相似文献   

5.
一、案例基本情况(一)一般资料求助者小晴,女,汉族,17岁,高中三年级学生,身高1.55米,小眼睛,头发微黄,有些卷曲,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小晴是家中独生女,父母都是农民,父亲身体不好,有残疾,在集市上修鞋;母亲操持家务,种地养猪。小晴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从小对其要求严格,希望她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过上较好的生活。(二)主诉及个人陈述主诉:焦虑、烦躁、注意力下降、记忆困难、失眠、心情不好没人诉说。  相似文献   

6.
卫宣利 《初中生》2012,(Z1):50-54
正一她对父亲的记忆,是从5岁开始的。那天晚上,父亲和母亲吵架,她被吵醒后睡眼惺忪地从卧室走出来,迎面飞来一只杯子,"啪"的  相似文献   

7.
爱可以怨     
有人说没有见过一辈子不吵架的夫妻。我见过。父亲母亲,一辈子没有吵架。父亲长母亲6岁,巧的是父母的生日是同一天。有人说父母是“金童玉女”托生,世间少有的般配夫妻。打记事起,常见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母亲每每笑脸相迎,端茶倒水伺候。那班男男女女有拉京胡的、敲鼓的、打锣的,有唱花脸小生的、花旦青衣的、老生老旦的……有时一乐和就是一个下午,父亲还会热情留人吃晚饭。这边母亲似乎早就知道要吃饭,已擀好面条。但母亲通常一边擀面条一边小声唠叨:“难得有个星期天,让你爸弄的乱七八糟,连个清静也没有。”曲终人散,父亲是…  相似文献   

8.
郝丽萍 《中小学电教》2010,(10):152-153
<正>一、一般资料(一)个人成长史李某出生在某沿海城市,父母在其出生后工作很忙,2岁以前都由保姆抚养。3岁时,父亲开始自己经营公司,母亲辞职回家做主妇。父亲工作比较忙,李某和母亲相处的时间比较多。父亲对她学业要求很严格,如果成绩达不到要求会被父  相似文献   

9.
夏芳 《新读写》2011,(2):46-47
有人说没有见过一辈子不吵架的夫妻。而我见过。我的父亲母亲,一辈子没有吵架。 父亲长母亲六岁,巧的是父母的生日竟是同一天。 打记事起,常见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母亲每每笑脸相迎,端茶倒水伺候。那班男男女女有拉弦的、敲鼓的、打锣的,有唱花脸小生的、  相似文献   

10.
晓雨 《家教博览》2000,(7):35-35
一位10岁的小男孩由父亲带着来作心理咨询。父亲说他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常常嚷着让父母给他摘星星。父母好言劝慰他一番之后,病就奇迹般地好了,可过一段时间又会再犯。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回答跟正常儿童没什么两样。父亲讲,孩子从小得到了很多的爱,五六岁时出门,还常常趴在父亲背上,母亲则是经常不离左右:父母都是中专教师,都不坐班,  相似文献   

11.
并不是所有的南方,都代表着温暖。苏晓芮三岁时父母就离了婚,当父母问她跟谁时,懵懵懂懂的她根本不知道"跟谁"是什么意思,怯生生地说了一个"爸"。理由是,父亲经常为她买五毛一支的柠檬味棒棒糖。于是,房子给了母亲。父亲带着苏晓芮还有—部分财产,坐着绿皮火车,轰隆隆地来到南方。父亲带她找到已出租的老房子,想让房客搬出去,谁知那...  相似文献   

12.
《今日中学生》2010,(9):29-32
一位15岁的女孩父母离异了,母亲改嫁,她来到了这里。没过多久,她便听说远在安徽的父亲病了,很想回去看看,可是自己没钱坐车。母亲也吓唬她,说她如果回去,回来时,就没法找到自己了。女孩为了省下钱去看爸爸,每天不让自己吃饱,一周下来,人瘦了一圈,而且天天跟母亲闹别扭,成绩也下降了很多……  相似文献   

13.
沈谧 《家长》2001,(Z2)
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员,那时在镇上算是个文化人,可是不知为什么,他和母亲老吵架。我13岁那年,父母终于离异。15岁时,我便随母亲背井离乡去了遥远的鲁西北,当时我的心像一条无帆的船飘泊在芸芸众生中。我封闭着自己,冷漠地旁观这个世界,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我痛恨父亲,恨他对母亲、对子女的无情;恨他使我不能像别人那样  相似文献   

14.
紫贝壳纽扣     
贝尔本很想让父亲留下来,她希望母亲能和她一起挽留父亲。但母亲没有对执意要离开的父亲做任何挽留。贝尔本忍不住哭出声来,12岁的她还不能明白:为什么曾经  相似文献   

15.
她对父亲的记忆,是从5岁开始的。那天晚上,父亲和母亲吵架,她被吵醒后睡眼惺忪地从卧室走出来,迎面飞来一只杯子,“啪”的一声,正打在她的额头上,鲜血顺着眼睛流下来。  相似文献   

16.
小然,女,15岁,初三学生。她学习勤奋,各学科成绩优秀;乐于助人,师生关系融洽;心地善良,懂事,父母和亲戚都以她为骄傲。但是上初三后,她的父母要离异,小然陷入了痛苦中。她在第一次来访时告诉我:“父母分居,我目前和母亲生活。我曾和父亲谈过,希望父亲与母亲和好,但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7.
紫贝壳纽扣     
贝尔本很想让父亲留下来,她希望母亲能和她一起挽留父亲,但母亲没有对执意要离开的父亲做任何挽留。贝尔本忍不住哭出声来,十二岁的她还不能明白:为什么曾经那么恩爱幸福的  相似文献   

18.
上帝听说有十亿人口的中国没有一个本土的诺贝尔奖后,决定帮一下中国,于是让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达尔文、孟德尔投胎中国大陆。爱因斯坦最先来到人世,他降生在一位知识分子家中,父母都是饱读诗书的人,小爱因斯坦从小很喜欢幻想,学习成绩却很差。小学没有毕业,已经10门功课补考,被学校退学3次,父母带他到人民医院检查,医生经过会诊认为他有妄想症,智商只有常人的1%,于是爱因斯坦被送进一家弱智群体学校,父母想到自己的孩子如此弱智,他的父亲便怀疑不是他亲生的,于是两口子吵架101次,后来离婚。小爱因斯坦随她的母亲,母亲想让他学习一点…  相似文献   

19.
3年前,小晴在一家小吃店吃饭。她看到邻桌一个年轻的母亲,正用一种很奇特的方式给孩子喂饭。  相似文献   

20.
顾琴华 《江苏教育》2022,(16):49-50
<正>一、“乖乖女”的改变小琳(化名),12岁,六年级女生,体型微胖,智力正常。小琳是家中独女,与父母一起生活,很听父母的话。某天晚上,小琳与父亲发生矛盾,父亲要求她锻炼身体,小琳却躺在地上不动,说自己不想活了。父亲一气之下打了她,这是父亲第一次动手打她。小琳告诉母亲,自己经常觉得活着没意思,早就有想死的念头,还上网查了各种死法。小琳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