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培 《文教资料》2012,(16):7-8
汪曾祺小说中构筑的"民间"世界是一个独特的生态"场所",是一个没有权利浸染的桃花源式的理想所在,人们"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对于生态美学兴起的当今社会,其小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木新 《文教资料》2008,(20):16-18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风格,通过对其小说代表作<受戒>揭示出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即"真实"与"和谐"的美学追求.在<受戒>中,作者为了实现其对"真实"与"和谐"的美学追求,在创作中运用儿童视觉来表现,使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小说扬名于1980年代中国文坛,其意义在于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脉,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因而被有识之士称作"中国士大夫文化培养起来的最后一位作家"。汪曾祺将"文气""逸品"说引进小说创作领域,开辟了中国小说的新境界和小说美学的新视野。他的小说无愧为"逸品小说",同时也标志着"汪曾祺小说美学"之确立。  相似文献   

4.
文章抓住汪曾祺小说的特点--"散"来阐释他的创作个性和风格,展示了汪曾祺小说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质素.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小说的意境美表现为:一是将古典诗词的意境化入小说,荡漾古诗词的韵味;二是将绘画的一些审美原则转用到小说中,充满画意;三是将意境同小说人物的塑造互相渗透和交融,意境成为作家塑造人物的手段。"意境"这个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率先在当代文学的汪曾祺小说中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6.
小说情节的设置常常包含因果关系,其中还包含一些偶然性因素,它是小说"逆转"美学因素的内部根据,汪曾祺的小说情节中常设置那些超出必然性的偶然性因素来揭示生活中的奥秘与神奇,这与"欧·亨利式的结尾"可谓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7.
小说中的各个情节之间是有关联的,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当然也不可缺少偶然性因素,小说中常出现的"逆转"美学证实了它的作用。作家汪曾祺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安排一些偶然性因素来增强小说的美感,反映生活的神奇,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8.
毕文健 《文教资料》2008,(28):200-204
笔者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研究历程进行描摹,从"文体之新、风格之美、文化之厚、意义之深"四个纬度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从中发现汪曾祺小说创作研究在"地域方言与文学语言的转换、审美拓展与文学成就的非对应性、小说中蕴含的地域性文化以及汪曾祺的创作对中青年作家的影响"等方面尚存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小说通过对传统小说观念、传统伦理道德资源和美学资源的独立吸纳和创造性转换,回归"小说"文体,以伦理、人道主义为思想倾向,以和谐为审美表达的至高之境,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是现当代小说史上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作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清新质朴的艺术风貌仍是汪曾祺小说研究的重点,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体特色"和"艺术渊源"的探讨上。思想意蕴的发掘是汪曾祺小说研究取得较多成果的又一个领域。研究方式的多样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与拓展了汪曾祺小说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