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苏轼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和"尚意"书法的主要倡导者.他提出的关于书法作品五要素有机整合的构成观,不仅赋予前人书论朴素的生命比况概念以新的哲理内涵,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书学技法论认识书法作品的方法和思路,是对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一个突出的贡献.它是宋代"尚意"书法创作论与批评观的连接点,不仅为宋代轻视形式技巧而重视人格书风的书法批评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条件,也能为今天书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2008年韩国对书法的申遗,书法这门艺术再一次映入国人的眼帘,韩国的这一行为引起中国国民的愤慨,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是什么让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险些落入他人之手?我们该如何捍卫自己国家的艺术瑰宝?根据"按照法则艺术地书写汉字"这一定义,书法分为三层含义:正确地书写汉字、美观地书写汉字、艺术地书写汉字。本文立足于书法的根基,探讨书写的第一步,如何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并从书写的实用性出发,把研究对象主要放在了硬笔书法的训练上。书法并不神秘,它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联系的非常密切。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使用汉字的人,都能通过学习书法,把汉字写得规范、整齐、清楚、美观,从而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一开始写不好,千万不要灰心。只要肯下功夫,并讲究学习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人人都能够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由于政治的需要和皇家风气的影响,明清两朝产生了一种以秀润婉丽、工整精细为艺术风格的"台阁体"、"馆阁体"书法。在这两种书风的影响下,文人士大夫的书法都呈现出笔画规矩、章法整齐、结体工整的风格。这种书写要求,非常适合当下初学书法的中小学生。本文从"台阁体"、"馆阁体"书法风格的形成和其特点入手,以期对当下中小学书法教育产生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汉魏之际,知识阶层处于"士大夫"与"文人"两种身份的激烈冲突之中,这种冲突所导致的心理焦虑对此期文学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士大夫"是知识阶层的基本身份,自西汉武帝以来主要由儒生、儒生出身的官僚以及文吏所承当,东汉后期形成了诸多官僚家族与经学世家二者合一的高门显族。"文人"身份主要由所谓"辞赋之士"、"文章之士"承担,西汉时期主要被帝王宗室所豢养,东汉中期以后这一身份蔓延开来,社会中多有在经学之外还致力于辞赋、歌诗等文章写作以及绘画、书法、音乐创作者,张衡、班固、傅毅、蔡邕是其代表。作为"文人",他们放不下"士大夫"建功立业、做帝王师的恒久志向;作为"士大夫",他们又时时陶醉于雕章琢句、抒情言志的愉悦之中。因此,"士大夫"的"通经致用"、"以天下为己任"与"文人"抒写个人情趣的"美丽之文"成为两种对立的选择,他们的诗文也就成了这一双重身份及其内在冲突的话语表征。  相似文献   

5.
<正>书法创作作为近现代书法理论中出现的概念,从字面含义来看,它由"创"与"作"两个方面构成。所谓"创",有"首创""独创"之义;所谓"作"则有"操作""书写"等解释。因此,笼统地讲,书法创作是指书法创作者生产、制造独特书法作品的活动过程。而在中国传统书法理论中,并没有"创作"这一概念,古人更多的使用"书""写"或"作字"来指称今人所谓的"书法创作"行为。其实,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昭示着古今不同的书法立场与追求。传统书法理论更多使用"书写"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6.
花之兰 《师道》2011,(9):15-15
从所处年代上说,王羲之是东晋人,苏洵则是宋代人,二人生存年代相差甚远;从主要成就上来说,王羲之是书法家,苏洵是文学家。书法和文学虽有联系,却很少有依承性。但近来读史,我却把这二人联系了起来,因为,两人在教育孩子上有共性。  相似文献   

7.
项穆的书论,把"中和之美"与"中庸之为德"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把伦理学的理学渗透到书法美学中,完全是"中和"复古.而当今书法的现状,也有"中和"复古之倾向.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中国当代书法界具有真性情的书家,李明不仅在继承传统书法上态度严谨,而且一直为当代书法的创新躬耕不休。尤其是对"二王"的书写研习,可以说在今天的书法界达到一个令人仰望的高度。之所以如此,我想其中蕴藏着十分深厚的内在根源。"二王"的书法是魏晋士大夫优雅、旷达、飘逸的精神写照。李明的书法正好从中挖掘和采集  相似文献   

9.
<正>"走出南师校门,一头扎进苏州书法教育事业。在幼师三尺讲台一干就是十余年。教书之余,不忘书法科研,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教材专著70余部。为书法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有机融合尽心尽力。"这是2016年苏州市文联颁发给我的"书法名师工作室"的颁奖词。虽然文辞不多,但言简意赅,把我十几年的所作所为瞬时固化。  相似文献   

10.
两宋之际,佛教盛行,书法上倡导"尚意"书风。苏轼则是士大夫中关注禅宗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倡导"尚意"书风的代表。探讨苏轼书论与书法艺术中,以书做佛事,书如其人,超尘脱俗,与心俱化的追求境界,从而看出苏轼书法之"意"的渊源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其中佛家思想对其影响尤为重要,使得其书法作品深具禅意,成为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宋代的士大夫.历史上,宋代士大夫们与佛教有深厚渊源,以致学术史将宋代士大夫们的佛教信仰和活动称为“居士佛教”.着重从宋代士大夫们的代表——宰相入手,分析他们与佛教的联系及相互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陆元军 《江苏教育》2012,(11):41-42
教师学习理论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问题,就是要把抽象、概括的理论与具体事例结合起来,与我们身边的"个别事物"联系起来。然而,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很多理论话语艰深晦涩,让人难以揣摩,更无法与我们自身联系起来。笔者认为,一线教师需要的理论应是能够切合自己的教育理论。首先,教育理论从表达上要能切近一线教师。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深入经典,继承传统",这是每个书法教育人应当秉承的信念。其实每个人对文字、书法都有一定的憧憬,只是需要一个平台把大家凝聚起来,《江苏教育》(书法教育)则应合了大家的需求。这里面每一篇都是遴选出来的佳作,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宝贵的教学经验。令我印象深刻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学习书法与很多艺术一样,初看起来是无用的,这个"无用"的意思是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学习书法能提高人的整体协调能力,对人的一生却影响深远,所以,它是有价值的,更是有意义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毛笔书法也有自身的需求层次,下面便尝试从书法孕育人文情怀的"四重境界"谈谈自己对小学毛笔书法教育的认知与想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我校自2006年创成江苏省实验学校以来,选择并坚持把写字教学作为突破口,以特色带动全局,提出了"写端正的字,做有节的人"这一人才培养理念,不断营造浓厚的汉字书法文化研究氛围,形成集传统与现代、情趣与奥妙、课内与课外于一体的教学风格,努力让孩子把"人"字写大,把"人"字写优,实现学校墨香文化建设的育人目标:激发一种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培植一种兴趣——对祖国汉字书法文化的兴趣;养成一些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锤炼一种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艺术有着共通性、相融性,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把诗歌、书法及其他艺术联系了起来。《二十四诗品》与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契合及相互影响可以从意味与神采、天然率真与自然天趣、学养三个方面得到论证。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8年第7期独家策划"审美与文化:不可或缺的书法教育课程",聚焦于书法教育中的"审美与文化",从审美与文化在书法课程中的价值,到审美与文化在书法课程中的实施,再到学生对于书法之美的体验,呈现出了书法教育课程的核心,为书法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这让我想到在学校的新生开笔礼中,教师对"人"字的书写与"人"字文化的讲述,正体现了书法中的"审美与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在古代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观念中,从事司法工作往往与深文苛酷联系在一起,执法越是严密,就越是刻薄寡恩。可是,古代执法者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和工作的?他们的看法与外人的看法有怎样的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些问题迄未受到认真的对待。研读清代资料可知,雍、乾以后,刑部法律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法律最精的官员多系科举正途出身,兼有儒生与法吏双重身份。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群体的自我认同。他们把惩罚人与拯救人、读儒书与读法律、做俗吏与做青天、惩强暴与积阴功的关系作了辩证的理解,具有某种专业认同的性质。但是在儒家观念起主导作用的形势下,其他士大夫则仍然对他们持有刻薄和"精明自用"的批判态度。刑部官员的自我期许与他们在其他士大夫心目中形象的差异,主要基于职责的不同所带来的心态的不同。由于君主对刑部施压的不断加大,这种差异也随之加大。这是清代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刑部在法制体系中地位空前提高在官员心态上的真实表现。  相似文献   

19.
书法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书法教育即培养"写"的习惯,学校可构建持续化、生态化、儿童化、课程化的良好的"写"习惯工程,使写字教育"掷地有声"。书法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写好字"的过程,更是"把'人'字写正"的过程,遵循写字教学规律,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将书法教育与启德、益智、审美、健体等有机融合,是学校提升书法教育质量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姚鼐是"桐城三祖"之一,诗文成就影响深远,书法造诣精深。其书法平和简净,萧疏澹宕,具有浓郁的书卷气。书卷气是其书法艺术的内质,这种内质又呈现出"妙"与"逸"的表征。姚鼐书法书卷气与其学养胸次和山水情怀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