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水江是贵州东南部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流域地区包括今黔东南的天柱、锦屏、黎平、剑河、三穗、台江、施秉、黄平、凯里、雷山、麻江、丹寨和黔南的都匀等县市的全部或部分,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清水江流域是苗侗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东部的黎平、锦屏、天柱、三穗和北部的黄平、施秉及西部的都匀等地开发相对较早,在明代前、中期即建立了土司制度,封建领主经济确立;而剑河、台江、凯里、雷山、丹寨等地则开发较晚,到了清代康熙末期仍属  相似文献   

2.
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根据1990年统计,全县总人口为18.1万,苗族占55.6%,侗族占33.4%,汉族占8.7%。汉语方言是剑河县汉族群众使用的语言,其他各族同胞一般也通晓并在许多场合使用汉语方言。剑河汉语方言属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与黔东南州的镇远、三穗、天柱、雷山、锦屏、榕江等地以及铜仁地区的玉屏的方言同属于一个次方言黔东南方言。  相似文献   

3.
侗族,主要聚居在贵州黎平、天柱、榕江、从江、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侗族自治县、万山区及石阡县等地区,与贵州毗邻的湖南、广西、湖北等地也有分布。贵州侗族人口288万人(2000年),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49.72%。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大寨三、四百户、小寨三、五十户,极少单家独户。鼓楼与风雨桥,是侗族村寨特有的标志。每座侗寨都是侗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有侗寨就有鼓楼,一般一个族姓建一座鼓楼,大的村寨多达四五座。鼓楼是杉木结构的塔形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部靠卯榫衔接,综合展示了侗族精妙的民间建筑技艺。鼓楼作为侗族社会政治文化中心,具备侗寨议事、集会、娱乐、休息等诸多功能,在侗民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清水江,史称"苗河",是贵州第二大河,发源于黔南州都匀市附近的斗篷山,经黔东南州下司镇流入凯里、黄平、施秉、台江、剑河、锦屏、天柱,于天柱县瓮洞镇入湖南,再流入沅江,注入洞庭湖.  相似文献   

5.
清水江,史称“苗河”,是贵州第二大河,发源于黔南州都匀市附近的斗篷山,经黔东南州下司镇流入凯里、黄平、施秉、台江、剑河、锦屏、天柱,于天柱县瓮洞镇入湖南,再流入沅江,注入洞庭湖。千百年来,这条江一直被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气氛中。2001年,国家大型水电项目三板溪水电站在其下游开工,打破了这条江亘古的寂寞。清水江的两岸悠久的古城、村寨和遗留下来的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与思索。清水江民族节日。下司镇民族节日繁多,特别是在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四的苗族芦笙节最热闹。节日期间,人们对歌、跳芦笙舞,同时开展斗牛、斗鸡…  相似文献   

6.
肖亚丽 《现代语文》2007,(11):116-118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下辖凯里市及麻江、雷山、丹寨、黄平、施秉、镇远、三穗、岑巩、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台江、剑河15个县.  相似文献   

7.
清水江文书,又称"锦屏文书",目前在清水江流域各县民间还存有30余万份,契约文书本身是清初到民国林业商品经济的体现,但苗族侗族群众使用汉字书写林业契约文书,乃是吸取先进汉文化的重要过程和明显标志。清政府对清水江民族地区的教化措施及文化的普及在其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侗族是贵州特有的少数民族,侗族文化以其特有的侗族大歌、魅力侗寨、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而侗族大歌为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增添了重要力量,侗族大歌与旅游业相结合,使之达到彼此促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湘、黔、桂三省交界地区,与其它兄弟民族一样,也有自己悠久的民族文明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对我们进行民族档案学的研究有着较高的价值。侗族档案,是指自古以来侗族社会组织及其成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作为历史记录留存下来的信息载体。侗族档案工作,就是对侗族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开发利用。对侗族档案史料的收集整理,不仅使民族档案学这一门分支学科更加充实和完善,而且对于进一步研究侗族历史,弘扬侗族文化,发展侗族旅游事业,振兴侗族地区经济,都将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一、侗族历史文化发展背景 侗族历史文化的渊源最早可以上溯至唐宋时期。侗族的族源经历了四个阶段:古汉藏民族的形成一古百越民族一古汉民族一古侗水族。真正代表侗族形成是唐宋时期,“古侗水族”形成之后,经过几个世纪的历史演变,创造了山地泽生式威斯顿耕作文化。到公元9世纪,古侗水族的势力日益壮大,逐渐由梧州一带向西进入都柳江上游地区(今贵州从江、榕江、黎于等地区),向北大量涌入“五溪”地区(即今湖南新晃、芷江、会同、沅陵、洪江、靖州,贵州天柱、  相似文献   

10.
明清两朝在贵州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云集了大片宗祠建筑群,尤以天柱、锦屏两县居多.两县在明清时期均为木材贸易繁盛地,两县木商从木材贸易中获得较多的银两,为修建宗祠提供了经济条件;同时,清水江流域各县历来有重教传统,人们普遍恪守“有子不教子孙愚”的古训,所以,作为教育族人重要场所的宗祠,普遍受到以木商为代表的当地民众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