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着重对汉晋时期藏彝走廊中的“氐”人的活动及分布范围进行了探讨。认为汉晋时期,氐人在藏彝走廊中的活动仅限于涪江上游及岷江上游地区。从《后汉书》及《华阳国志》记汶山郡有氐及“羌胡”来看,氐人很可能是在东汉时期随着羌人的南下而大批进入岷江上游地区的。所以汉晋时期氐人的活动仅仅达到了汶山郡一带的岷江上游地区。文章还对岷江上游的氐人与夷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位于蜀郡的湔氐道是一个记载较少的秦汉政区,其地望问题在近代以来引起了争议,迄今为止共存在"茂州说""松潘说""灌县说"三种主要观点。本文认为,秦汉时期湔氐道所在的核心区域应该始终位于湔山、湔水等诸湔地附近,而在今都江堰市一带的可能性最大,其具体辖域在先秦时期应该较为广阔,尤其北境或可抵达今汶川、茂县、理县等地,至两汉时期则大幅缩小。湔氐道是秦汉道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折射出了秦汉道制的兴衰。而《汉书·地理志》关于湔氐道的记载,则还涉及秦汉时期的华夷分界与江源地理知识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白及其家族曾生活了近一个世纪的碎叶地区,历史上曾受制于突厥等多个民族。不同民族不同婚俗先后或同时存在于当地的事实很可能颠覆了李白家族固有的婚恋观。就个人因素来说,24岁前在羌、氐等多民族杂居,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且女性地位较高、"入赘"之风盛行的蜀地19年的成长经历则可能更直接地促使李白形成迥异于传统中原文士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4.
氐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甘肃陇南是氐族中的重要一支——白马氐的摇篮,在西汉武帝开西南之前为白马氐国的政治中心。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居住在甘肃文县及邻近的四川平武山区的氐族后裔(今称白马藏族)至今完整地保存着氐族文化习俗。尤其是文县白马人傩祭舞蹈三目神面具,则是研究古代氐族历史和宗教文化的“活化石”。对探寻白马氐族的族源、地望及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氐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甘肃陇南是氐族中的重要一支——白马氐的摇篮,在西汉武帝开西南之前为白马氐国的政治中心。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居住在甘肃文县及邻近的四川平武山区的氐族后裔(今称白马藏族)至今完整地保存着氐族文化习俗。尤其是文县白马人傩祭舞蹈三目神面具,则是研究古代氐族历史和宗教文化的“活化石”。对探寻白马氐族的族源、地望及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川西高原氐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这无论在文献还是考古资料中都有据可证。氐、羌同源异流,原居西北甘青高原,后分化为两族。西羌分布极其广阔,除黄河上游甘青地区而外,还南及岷山之域。从考古学并结合历史文献考察,岷江上游石棺葬应是氐人的文化遗存,雅砻江、金沙江和大渡河流域的石棺葬,则应是羌人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7.
当代文献中的羌族、羌人,包括"戎"、"氐"、"夷"、"番"、"夏"……等名称,都与历史上的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经常混为一谈.本文拟从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的视角,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羌"人①,虽然他们现在已经扩展到除中国西部地区以外的巴基斯坦、不丹、老挝、孟加拉、缅甸、尼泊尔、泰国、印度、越南等国,但是他们之间仍然保留着许多明显的亲缘关系,他们与现今分布在四川岷江上游的羌族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所不同,有必要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8.
秦、西汉、东汉在蜀郡西部置有一湔氐道,属蜀郡(《汉书·地理志》等)。湔氐道又称氐道县,三国蜀汉时先改湔氐道为湔县,后又改为都安县。《汉书:百官公卿表》载秦汉制度“有蛮夷曰道”,湔氐道是当时氐族人民聚居的地区。可湔氐道究竟在什么地方?至今却是一谜。搞清这一疑题,不仅是研究历史地理之需要,亦为研究川西氐族古史及其关联的都江堰史之首要。 湔氐道、湔县的辖境包括今灌县县城在内,这是汉代至明代文献的一致记载,本无疑处。可从清代以来,在疑古风的影响下,学者多认为秦汉时期的湔氐道在今四川松潘境。《汉书:地理志》蜀郡湔氐道条下,清王先谦《补注》引《清一统志》说:故城在松潘厅西北。龚煦春《四川郡县志》卷第一  相似文献   

9.
《长乐县志》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长乐一地的历史文化面貌。县志中关于当地民间抵抗海寇的记载可以补充正史史料的不足,民风民俗的叙述可以展示当地的社会生活状况,而地区时代沿革的描述则能够体现当地的历史变迁。从整体上来研究《长乐县志》的史料价值,一方面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志乃史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仇池,是西晋王朝倾覆之际出现在氐族故地(约今陇南、陕南、川北交界处)的以氐族为主体的地方性割据政权。在十六国时期,为建国自雄的氐族三政权之一;进入南北朝后,又历事宋、齐、梁及北魏各朝,对南北朝政局亦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对其前期历史做些粗略的探讨。一仇池政权肇自氐酋杨茂搜率部返回仇池。西晋元康六年(296),关陇爆发了以齐万年为  相似文献   

11.
在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下,农村地区不再简单的依赖农业与工业来带动经济发展,借助当地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端午节作为浙江省乡村地区重要的民俗节日在全省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参与程度与热情,并逐渐成为浙江省民俗活动的典型代表.本文从乡村端午民俗旅游资源的视角出发,以端午民俗旅游节庆为研究重点,对浙江省乡村端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九隆传说蕴涵了哀牢氏族特定历史时期较为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沙壹"尝捕鱼水中"体现出了哀牢氏族的物质生产(渔业)民俗;沙壹"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名子曰九隆"、"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则是哀牢氏族成员关于诞生、命名及婚姻的人生礼仪民俗;"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分置小王,往往邑聚,散在溪谷"反映了哀牢氏族血缘型、军政性和地缘型的社会组织民俗;"种人皆刻画其身,象龙文"是哀牢氏族的民间信仰民俗的依据;"衣皆着尾"则是对哀牢氏族物质生活民俗中的服饰民俗的生动刻画。九隆传说中所蕴涵的民俗文化既是哀牢氏族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又是其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泽州铁器作为晋东南地区的标志性文化产品,依托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工匠技艺。明清时期泽潞商帮的兴起以及当地传统村镇的发达都与铁器紧密相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铁器与当地人的民俗生产、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出大量相关的经济民俗现象。新时期背景下泽州铁器成为了泽潞地区的标志性文化产品,其文化展演也成为地方民俗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民俗学框架下,通过经济民俗和民俗经济的关系探讨泽州铁器的民俗资源化过程,可以阐释传统实用器物到地方文化品牌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陇中地区民间盛行耕读传家传统和尚武习俗.耕读传家传统和尚武习俗对于历史时期陇中地区文化传承、科举考试、民间生活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耕读传家传统和尚武习俗还与明清时期的社会局势有着密切地联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分析、访谈和田野调查可知,仡佬毛龙民俗体育文化是仡佬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体育文化形式,是仡佬族充满着生活情趣并带有浓郁泥土气息的文化艺术传统。仡佬毛龙民俗体育文化产生于盛唐时期而盛行于明朝时期,是仡佬先民中广泛流传的一项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从仡佬族毛龙灯舞的外在形式、制作材料和表演内容等综合来看,仡佬毛龙包含了古代先民的龙图腾崇拜、竹子崇拜、宗教崇拜和生殖崇拜等文化内涵.经历了由娱神功能向娱人功能的转变,也是一种集武术、鼓乐与艺术于一身的文化艺术,具有健身娱乐性、观赏性、广泛的参与性以及丰富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夜郎与巴蜀相关民族的族属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的巴、蜀和先秦至秦汉的夜郎三个西南方国,疆界连接交错,关系极为密切。古代的巴、蜀、夜郎地区的主要民族所处区域虽先后有别,但秦之时其分布的大体格局就已经形成。整个巴、蜀地区在古代称为“夷越之地”,这里的“夷”是指氐羌族系的民族,而“越”是指濮越族系的民族。“西南夷”中的氐羌族系与现今的藏缅语族有关,濮越族系与现今的壮侗语族有关。时至今日,这种状况仍基本没有改变,即今西南地区除了苗瑶语族的民族外,壮侗语族和藏缅语族的民族基本上仍是当地的主要民族。  相似文献   

17.
"花儿"是在甘肃临夏地区回、汉、藏、东乡族等十多个民族中最为盛行的、保留着多民族民俗与古老乡村文明清晰轨迹的艺术表现形式,东乡族"花儿"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从当前流传的"花儿"内容和形式来看,东乡族"花儿"保留着古老文化中的原汁原味,与周边地区的"花儿"共同演绎出西北悠久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以马金山为代表的东乡族"花儿"歌手们传承祖辈的传统,用自己的声音让西北固有的历史文化跌宕起伏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的大山之中,唱响了黄河流域民俗与民风的壮歌。  相似文献   

18.
"花儿"是在甘肃临夏地区回、汉、藏、东乡族等十多个民族中最为盛行的、保留着多民族民俗与古老乡村文明清晰轨迹的艺术表现形式,东乡族"花儿"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从当前流传的"花儿"内容和形式来看,东乡族"花儿"保留着古老文化中的原汁原味,与周边地区的"花儿"共同演绎出西北悠久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以马金山为代表的东乡族"花儿"歌手们传承祖辈的传统,用自己的声音让西北固有的历史文化跌宕起伏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的大山之中,唱响了黄河流域民俗与民风的壮歌。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魏晋时期北方各族的融合是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今试加说明,以就教于读者和历史教师.一魏晋时期的北方各族,除汉族外,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和乌桓等少数族.他们原来大都散居在我国传统疆域范围内的西北部和东北部边境,过着比较落后的游牧部落生活.秦汉以前,各少数族开始向着农业比较发送的祖国内地迁移.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皇权衰落,地主豪强拥兵自卫,各霸一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封建军事集团.他们之间连年混战,使原来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遭到严重的破坏.各地封建军阀为了弥补兵源的不足和劳动人手的  相似文献   

20.
湘南土话是分布在郴州、永州地区的归属未明的汉语方言,处于官话的包围中.湘南土话作为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交际和思维工具,与当地的民俗和地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对研究湘南地区的民族源流和移民历史有重要价值.如今湘南土话濒危,建立湘南土话博物馆是一项保护濒危语言的重要措施,是保护濒危语言和开发土话资源的重要实践,对研究该地区的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