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首先从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化教育、学艺术、国民人格等方面梳理了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的主要脉络和基本内涵,并分析了其反传统主义的内在逻辑结构和重心所在;其次,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了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具有的反孔排儒、破立统一、毫不妥协的坚定性和强烈感情倾向等三大特征;运用历史分析、逻辑分析和心理分析的方法,追踪探解当时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行为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反驳当时和后世对他的误解,从历史和现实的互动中确立陈独秀反传统主义的历史高度、启蒙价值和跨时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陈独秀发表了许多反孔排儒的文章,对涉及孔教、儒学的诸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对孔学的文化批判却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的思想发展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很有必要对陈独秀的早期社会思想进行研究。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个人与社会;经济与社会;政治与社会:社会发展。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现代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在近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二是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何叙 《教育探索》2006,1(12):56-57
陈独秀体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陈独秀主张教育要“德、智、体三育并重”发展。他提倡要用“兽性主义”教育来改造国民性,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陈独秀的体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等人掀起的反孔思潮,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对于清理传统因袭中的负面因素和接纳、传播西方思想和文化中精华部分是有极大裨益的,但他们对儒学有着一些较明显的误读倾向。这首先表现为化、剥离孔子伦理学说的某些特定内涵,其次表现为简化、回避有伦理学说的复杂性。究其原因,与“五四”反孔思潮的历史前提、知识分子焦虑愤激的心态有关,此外,进化论的哲学观念也是引起误读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一贯主张抗日救国。但在如何抗日等具体问题上,以1937年8月为界,陈独秀抗战思想前后有很大变化。前期,陈独秀强烈谴责和揭露国民党的卖国行径与不抵抗政策,极力主张反蒋抗日。后期,陈独秀的抗战思想更加系统、完整。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他从原来反蒋抗日转变为全力拥护国民党领导抗日。其间虽然有些悲观论调,但总的格调比较高昂,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先秦诸子之学为新文化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陈独秀、易白沙、吴虞等人将孔学从官方统治思想降为先秦诸子之学的一种,指出孔学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墨、法、农家等学说,认为尊孔论蕴含的思想专制内核会扼杀自由争鸣精神,必然会像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样,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思想是陈独秀整个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早期奠基、转型发展和拓展反思三个阶段。陈独秀社会经济思想虽然由于时代和他个人自身条件的限制而具有某些缺陷和不足,但总的来看,它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陈独秀对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民族独立和解放道路的探索,以及他对民主政治矢志不渝的追求,对当时和今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革命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也与他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因此,对陈独秀的研究就显得比较艰难和曲折。但是,自九十年代史学界解除思想禁锢以来,对陈独秀的研究又取得了很大成绩。九十年代后期,学术界在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二次革命”论、陈独秀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晚期的政治思想和民主观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略谈陈独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的一生变化及其在各个不同阶段的思想表现与作用,历来为各界所注目,更是史学工作者的一个研究课题。但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霸道的时期,曾使对陈独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遭到严重破坏。他们不准对陈独秀这样的历史人物作任何具体分析,把一些曾经对陈独秀在“五四”和建党时期的积极作用有过肯定的同志,诬指为“为叛徒树碑立传”,“为陈独秀涂脂抹粉”,并横加迫害。与此同时,他们随意篡改历史,强迫人们按照他们的调子,把陈独秀简单地说成“是混进党内的蒋介石的帮凶”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沾满着人民鲜血的刽子手”。致使青年人无法了解历史的本来面貌,使史学工作者不能从真实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杜亚泉的文化思想--兼评杜、陈文化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亚泉是“五四”时期“东方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张在当时产生过较大影响。在东西化对比上,他提出化“动静说”;在新化建设方面,他主张新旧调和,用中国固有明统整西方物质明,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杜陈化论争,拉开了东西化问题论争的序幕,这次论争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鲁迅始终认为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持,是革命的前驱者,并敬仰他的人格,鲁迅的陈独秀观并没有因为陈被开除出共产党,成为托派而有所改变,出自冯雪峰手笔的《答托洛茨基派的信》,并不代表鲁迅的态度,陈独秀也十分敬重鲁迅,对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始终给予充分肯定,他喜欢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始终认为鲁迅不是神,是有文学天才的人(编者摘编)。  相似文献   

13.
吴江徐崧与长洲陈济生,均为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友人。对二人家世、生平,尤其是抗清、结社、选文等活动的详细考述,不仅可在最大程度上恢复金圣叹的社会关系网,以凸显或再现其人其事的历史具体性,也有助于深入了解江南地域文人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并由此达到对彼一时段重大历史事件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据,阐述陈独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高举文学革命旗帜的意义和他在文学革命中所建立的功绩,具体论述了以下观点:视文学革命为文化、政治、社会运动的前驱;高举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旗帜,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主张“文学之文,以情为主”,批判“文以载道”,文学革命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5.
《百字令》(长廊尘腕)系吴敬梓诗文集中值得深入探讨的一首重要词作。斯词当作于扬州天宁寺而非安徽安庆天宁寺;其立意精微,运用了“拔茅连茹”、“纱笼”、“虎羞龙圣”等多个典故,体现了丰富、复杂的内蕴,标志着作者叛逆思想的萌芽、产生,启讽刺巨制《儒林外史》之先声。应重视对《百字令》一词的探究和剖析。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蜕变为托派之前,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进行了一些探索,曾论述了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教育等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确了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和必须优先发展经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王仁裕笔记小说《王承休》的文体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仁裕笔记小说《王氏见闻录》中的《王承休》一篇,长达4000余字,其主要内容以一篇长赋和诗歌唱和为主。是唐代史传派小说和辞赋体小说的合流,在小说的杂体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是陈独秀蜕变为托派以前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当时的形势下,陈独秀提出了独特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通过探析其社会主久经济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经济方面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的科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阐发了科学的社会价值 ,论证了发展科学、弘扬科学精神的必要性。其科学概念的内涵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尤指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 ,其科学观则从实证主义逐渐发展到唯物史观。陈的科学思想具有浓厚的唯科学主义色彩 ,并主要在伦理道德和信仰领域应用科学概念 ,视科学为一种准宗教信仰。这些倾向对于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旧有的隐逸文化和唐代特殊的隐逸风尚为杜甫的隐逸思想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引领着杜甫人生的主要方向,道家的隐逸情怀是辅助其思想成熟的工具。在其一生中,间接性的贯穿着隐逸思想,这种隐逸情怀调节了诗人困顿时的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