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之无物”是学生习作时的通病,亦是我的苦恼之处。究其原因,当然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无话可写。叶老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可见,习作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是作文的乐园,因此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平时,我总是这样去做.并从中收获着学生带给我的惊喜。本学期初,我的一次偶然所为,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习作离不开生活,取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 一、观察生活,引入源泉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相似文献   

3.
刘雪清 《江西教育》2010,(10):40-40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同时抓好生活这个“源”。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唯一源泉,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挖掘出生活中蕴藏的作文训l练因素,帮助学生积累鲜活生动的习作素材,轻松快乐地作文。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习作应该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而且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的、亲耳所闻的.“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  相似文献   

5.
"言之无物"是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开发学生的写作素材,做到作文"言之有物",浅见如下。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同时抓好生活这个"源".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唯一源泉,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挖掘出生活中蕴藏的作文训练因素,帮助学生积累鲜活生动的习作素材,轻松快乐地作文.比如一些风俗民情资源,就可以结合教材整合到课程中来,营造出快乐的作文教学背景.  相似文献   

7.
当今,小学生的作文在内容上空洞无物,在写法上千篇一律,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想象受到限制,个性受到压抑,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笔者认为,学生作文和生活的严重脱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语文课程标准》在各阶段的写作目标中,强调学生在写作时要善于从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获得个性化的独特体验。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我们应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作文,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各具个性,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8.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如何让学生回归到为生活而作文的状态上来,让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是教师应该负的责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充分挖掘农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让学生走进生活,从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挖掘习作素材,使学生在真实的农村沃土中感受生活、体验人生,用手中的笔抒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9.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些学生一写到作文就“头痛”,作文成了学生难以攻破的“堡垒”。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作文难的是素材的搜集,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犯难。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想使学生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阅读大自然,吮吸大自然的乳汁,在大自然的七彩阳光中寻找写作素材。每年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一、观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我们老师首先应指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可见写文章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进一步说明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让习作有生活味,我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一、观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我们老师首先应指导学生尽情地投人生活,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深入生活、体味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开掘心智,让他们感到语文无处不在,作文时时、事事可写。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去亲近生活,在生活中观察、聆听、感悟,让阳光、鸟语、亲情、泪光……都呈现在他们面前,并“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从而自觉、快乐地在作文中表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3.
<正>习作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习作,学生个个提笔忘字,人人眉头紧锁,甚至大喊"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究其原因,是学生头脑里没有可供习作的材料。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走出"无米之炊"的困窘,就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地多阅读,感悟生活、大自然,丰富积累习作素材,学生大脑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背景]习作教学一直是所有师生的痛,教师怕教、学生厌写,现今常态下的习作教学要么有些学生抱着作文选在那儿认真"借鉴",要么就是咬着笔头皱眉深思;要么苍白无力地想象所谓的过程,真是苦不堪言。最近读了《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深受老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启发,在我的习作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或写作教材后,会出现对写作方向不确定,没有写作素材,或是主题思想提炼不出等问题;在批阅作文时,更是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空话连篇或是无话可说。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么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就说明了生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开掘生活源泉,激活写作泉源,那样才能书写出灵动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由此可见,要使学生的习作贴近学生实际,必须注重生活体验,加强生活积累。上学期我继续进行课题“在体验中陕乐作文”的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过而不歇。"生活是写作的触发点,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关注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然而,生活的中总是精彩与平庸同存,丰富与枯燥并列的,因此,我们要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取有价值的作文素材。一、培养观察力,从自然中发现具体真实的写作素材视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观察是人们了  相似文献   

18.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的写作泉源其实就是生活中他们最感兴趣的部分。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做游戏,针对这个特点,我常组织学生做游戏,把作文教学寓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比如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后,我让学生说一说游戏的规则,谁当老鹰,谁当鸡妈妈,谁当小鸡,老鹰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广告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次习作指导课力求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  相似文献   

20.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叶圣陶语)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本次教学设计的重点即为学生创设体验实境,让学生充分观察、体验、感受,从而发现春之新、春之美、春之趣,由此激发习作兴趣,掌握一手素材,让笔下流淌出潺潺的清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