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巴金先生生前曾在致冰心先生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后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在巴金先生九十八华诞庆贺会上,引用这句话来表达对巴金的爱戴、景仰之情。  相似文献   

2.
徐虹 《现代语文》2005,(1):10-10
今天上午,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把心交给读者·巴金作品朗诵音乐会”是这样开始的——舒乙站定台前,说:“巴金先生在致冰心的信中曾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现在我们也可以对巴金先生说:‘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25日是巴金先生98岁生日,中国现代文学馆分别于11月23日和24日举办了两场“把心交给读者·巴金作品朗诵音乐会”及“走近巴金·大型图片展览”。人们推开印有巴金手模的现代文学馆的厚重大门,就如同触摸到他温暖的手掌,走入这位文坛巨匠丰富深沉的内心。高高低低挂满展厅四…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一位语文老师。有一次,一个女学生写了一篇极富童趣的作文:《和冰心一起骑马》这篇作文真是不同凡"想",她把自己和冰心放在一个空间里,玩、说话、骑马,一举一动仿佛就在眼前。我问她:"怎么就想到了和冰心一起骑马呢?为啥要和她骑马,而不和孙犁、巴金或叶圣陶去骑马?同时,为啥要和她骑马,而不是一起去开拖拉机、骑骆驼呢?"  相似文献   

4.
师:今天我们学习冰心奶奶写的《小橘灯》,任务是 (屏幕显示本课学习目标 ): 1.整体感知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决预习中的部分疑问。   师:课文的作者是冰心,大家了解冰心吗 ?  生: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省闽侯县人,她写过《寄小读者》,我读过她的《再寄小读者》。   生: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品有《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师:刚才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说明他们在预习时就查阅了有关资料。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课文作者冰心的有关情况 (屏幕显示附有作者像的作家情况的文字介绍 ),请一…  相似文献   

5.
刚刚学了一篇冰心的小诗《雨后》,于是我把《寄小读者》推荐给孩子们。过了几天,好几个提前识字的孩子捧着厚厚的冰心文集像模像样地看起来。其实除了小时候学过《小桔灯》,我很少再看冰心的文章了。有孩子主动借我,说她已经看完了,我便问她哪篇最好,她说喜欢《通讯二》,我便先  相似文献   

6.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祝福我吧因为灯还亮着灯亮着———在晦重的夜色里它像一点漂流的渔火你可以设想我的小屋像被狂风推送的一叶小舟但我并没有沉沦因为灯还亮着灯亮着———当窗帘上映出了影子说明我已是龙钟的老头没有奔放的手势背比从前还要驼但衰老的不是我的心因为灯还亮着灯亮着———它用这样火热的恋情回答四面八方的问候灯亮着———它以这样轩昂的傲气睥睨明里暗里的压迫呵 ,灯何时有了鲜明的性格自从你开始理解我的时候因为灯还亮着———祝福我吧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解读】舒婷的诗 (尤其早期的作品 ) ,常常是附在信笺后或…  相似文献   

7.
陈雪萍同学是个文静可爱的女孩,平时酷爱读书、写作。她读书痴迷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记得有一次是我值日,傍晚6点了,我发现六(1)班还亮着灯,赶过去一看:原来是雪萍,手中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只见她一会儿笑,一会儿皱眉。我连叫她三声才有反应,我叫她赶紧回家,她用哀求的眼神看着我:“老师,就让我看完这几页吧?”  相似文献   

8.
巴金:作家。四川成都人。自述:我写作一不是为了谋生,二不是为了出名,虽然我也要吃饭,但是我到四十岁才结婚,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我写作是为了同敌人战斗。冰心:巴金有点忧郁时,就是他最自然的时候。冰心:作家,翻译家。福建闽侯人。自述:我是一无所有,从我身上无权可夺,无官可罢。巴金:思想不老的人永远年轻,冰心大姐就是  相似文献   

9.
冰心老人在谈到她所敬重的作家时说:“文艺界我所有几个人很佩服,一个是叶圣陶,一个是巴金”.这也是所有认识巴金,了解巴金,读过巴金作品的人们的共同认识.巴金所以能赢得如此普遍而崇高的荣誉,不能不归功于他的伟大人格.他是当之无愧的我国现代作家人格的一面光荣旗帜,一个伟大的风范.  相似文献   

10.
冰心先生走了,此前,萧乾先生走了,走得都很平静;可是,给我们的感觉,却是轰隆轰隆两声巨响,宛如擎天柱轰然倒下,响得不得了,连心都在跟着震动。冰心先牛走人走的是一个人,可是,她说过:叶圣老活着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叶圣老走了她便是万人之上了;如今,万人之上的也走了、万人之上仿佛一下手空出来一大节,大得没了边。冰心先生走了,正如巴金先生说过的,冰心先生是“五周”新文学运动的最后一位元老。此话极准确。冰心先生恰恰是在“五四”运动时走上文坛的,当时她19岁,是个大学生,写了一篇“五四”学生运动目睹记。如今…  相似文献   

11.
<正>1999年3月1日,一位“世纪老人”的遗体告别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她的葬礼上没有白花和黑纱,只有无数的玫瑰。她就是有着“文坛祖母”之称的冰心。冰心坚持写作70余年,佳作无数,那些充满爱和童心的作品成为照亮许多读者内心的灯塔。正如冰心的挚友巴金所言:“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相似文献   

12.
让生命开花     
10月17日,文坛巨匠巴金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人走了,灯却依然亮着。这位世纪老人的人格魅力永远激励着年轻一代。我们特摘录此文以作纪念。巴金的心愿是什么?是让生命开花。  相似文献   

13.
现代著名作家巴金曾说过:“她是‘五四’文学运动的最后一位元老,我却只是这个运动的一个产儿。她写了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到今天,还不肯放笔。”巴金先生称道的“她”,就是当今退还闻名的“世纪老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参加者、95岁的著名女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谢冰心。近年来,冰心老人虽然身体欠佳,笔耕和公务繁忙,精力和时间有限,但却十分关心和重视文艺人才,尤其对文艺幼苗,更是格外珍惜和爱护。国内外文艺界、新闻出版界的人们和广大少年儿童,对她老人家都怀有特殊的敬重和爱戴之情,视她为良师益友,称她为“文坛伯乐”…  相似文献   

14.
对岸的灯光     
河对岸的灯又亮了,那样的明,一直照到我的心里, 在我与她心灵间架起了一座桥。 ——题记 灯还在亮着,这灯光把我的思 绪又带到了我与她相识的那一天。 那天下午放学,我低着头独自 走在回家的路上,这路似乎变得很 长很长,以至于使我走了整整一个  相似文献   

15.
赵迪 《辅导员》2011,(1):28-31
2009年11月,"第九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在这个国内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的国际会议上,一群少先队员吸引了所有与会代表的目光。在"冰心吴文藻夫妇铜像"前,孩子们点燃了一盏盏小橘灯,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他们写给冰心奶奶的信《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下》。"我们会永远牢记巴金爷爷的教导,也会永远传播冰心奶奶的爱心,热爱祖国,热爱人  相似文献   

16.
刚刚学了一篇小诗《雨后》,于是我把《寄小读者》推荐给孩子们。过了几天,好几个提前识字的孩子捧着厚厚的冰心文集像模像样地看起来。其实,除了小时候学过《小桔灯》,冰心的文章我看过的不多。便有孩子主动把书借给我,说她已经看完了,我问她哪篇最好,她说喜欢《通讯二》。我便先看这一篇。清闲的春夜,冰心一家人在灯下安静地看书。一只小灰鼠,悄悄地出来吃饼屑。小灰鼠一边吃一边抬头看,大家都看它,它仍然不走。冰心把书轻轻盖在它身上,它竟还不走。忽然屋外的小狗虎儿赶来,把它叼走,接着传来几声微弱凄苦的叫声,此后便没了声息,前后不到一…  相似文献   

17.
1999年2月28日21时,倍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文坛世纪老人、本刊顾问冰心女士,因病不治在京与世长辞,享年99岁。冰心,原名谢婉莹,出生于1900年10月5日,祖籍福建长乐岭乡。冰心是她19岁发表小说《两个家庭》起使用的笔名,她的《寄小读者》、《小桔灯》、《樱花赞》、《再寄小读者》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影响了几代读者。与世纪同龄的冰心老人,将330万字的著作留给了人间亿万“小读者”,她的创作正如她说的:“我希望人民生活得更好。”冰心老人的辞世是我国文坛的重大损失.本刊恃致以最沉痛哀悼。冰心女士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18.
送冰心     
有的人活着,犹如死了一样,而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着。冰心就是永远活着、永远微笑、永远魅力无穷的人。3月19日,天气阴冷,我随同中国作家协会的其他委员,一同来到八宝山,为冰心送行。天虽然出奇的冷,来的人却格外的多。灵堂前挂满了白色的条幅,上面写着“您点起一盏小桔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等情真意切的诗句。我手持一只小小的玫瑰,向冰心深深地鞠躬。这是我第三次见到她。她富有哲理的话在耳边响着,她充满慈爱的笑容在眼前闪现,怎能相信她要远行去了?记得8年前去冰心家采访,冰心写下了“没有爱就没有世界”的赠言…  相似文献   

19.
校园里的灯     
那些灯常常亮到夜风渐冷   亮得星星都疲惫不堪   我知道   那些灯是校园里的星星   许多孩子的眼睛   都是被它的光芒擦亮后   才清楚了人生的道路   因为那灯亮着   冬天才不会寒冷   因为那灯亮着   星光才不会黯淡   因为那灯亮着   心灵才变得明亮   因为那灯亮着   校园才书声朗朗   那些灯就那样亮在夜里   默默而又虔诚地   消耗着心血和生命   一茬茬孩子来了又去了   只是在每个孩子心中   都永远亮着一盏   闪烁的灯 校园里的灯@殷修亮$鄄城县郑营乡郑营完小  相似文献   

20.
她没有想到自己意成了唯一的住校者。第一天,当学校的铁门噹的一声关上,寂寞和无助便一点点侵入骨髓,对着满桌的作业和教案,糊糊涂涂抹了一阵泪后,才发现学校竟还有另一间房亮着灯,顿时多了一份心安理得,这才记得老门房也住校。那一夜,她总是跑出来看那亮在学校另一角的灯,幸运的是,一直到她进入梦乡,灯还亮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