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流动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体的新市民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市民在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融入状况并不乐观。新市民的年龄、学历、收入、留居时间及所在城市提供的医疗、社会保险等因素对新市民融入新城市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当地市民以及新市民都应当找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和加快新市民融入城市的过程,加速建设和谐、健康、文明的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因城市发展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新市民,他们拥有城市的户籍和住房,不同于农民工和其他流动人口,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从农民变成城市居民,在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需要政府创新和加强城市服务管理,帮助新市民群体顺利融入城市社会,实现人的城市化,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入的阻碍因素及解决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移动。这些新市民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却并未完全与城市居民融为一体。一方面他们与城市居民形成完全不同的系统及"二元社区";另一方面这个"二元社区"给新市民的社会融入带来了更大阻碍。这就要求政府革新新市民的管理体制、保障制度、城乡劳动力市场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图书馆的社会文化体系的特有地位出发,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来探索有效提升新市民文化素质的途径与方法。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力度,夯实图书馆服务新市民的基础;创新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体制,提高图书馆服务新市民的能力;更新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念,提升图书馆服务新市民的水平。促进新市民更和谐的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市民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优化新市民子女的学习行为,使之更好地融入城市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南通市东方中学提出了"和融兴校,和融强校"的教育理念,开展了新市民子女的学习行为研究。由于受到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新市民子女的学习行为常常出现语言沟通困难、课堂参与度不够、知识衔接断层、学习动机不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沟通障碍等问题。优化新市民子女的学习行为需采取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榜样与成就激励;以思想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家校联手等调适措施和解决策略,意在使"和融教育"理念下的新市民子女共享教育阳光。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前大多数农民工已经"拔根农村",但是却难以"扎根城市"。"宅者人之本",农民工要实现由"候鸟式"转移为"生根式"迁移,根在住房。通过对农民工社会融入与购房意愿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购房意愿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住房问题成为影响农民工扎根城市、融入城市的关键。政府必须从社会融合的视角思考城镇住房政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支持是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减缓人们的社会压力,维护人们的心理健康。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新市民的社会支持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市民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新市民获得支持的途径仍然主要来自于亲人、朋友、同事等非正式支持系统,而从单位、党团组织等获得的支持很少。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还不完善。新市民的社会支持在性别、年龄、收入、婚姻等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基于调研结果,对如何构建新市民社会支持系统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求知取向、职业需求、人际交往、外界期望、社会服务、自我实现、城市融入维度来分析新市民参与成人教育活动的动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新市民参与成人教育活动积极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区百万新市民占总人数的25﹪,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但不少新市民由于自身素质较低,与城市发展不和谐。和谐西安的发展目标包括对新市民素质的关注。根据需要理论,当新市民的衣食住行等生物学需要没有得到适当满足时,他们的精神需要可能就不那么强烈了,必然产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其人文素质要求的矛盾。如果将新市民素质的提升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考虑,必须首先通过政策支持帮助新市民融入城市、立足城市,西安市政府就此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当今我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不断推进,出现了大量因土地被征用而产生的新市民群体.大量的农业用地转为了商业和住宅用地,为城郊地区的村庄带来很大经济收益,他们的物质生活和居住条件,公用基础设施以及人民就业方向都发生了非常明显的改变,农民的身份也在向市民转化.然而,城郊新市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后,他们中很多人虽然迅速富裕,但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新市民生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均制约了城市发展,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帮助新市民融入城市,不仅与新市民的生存和发展有关,而且与中国城市化进程是否顺利进行,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及国家的长期稳定有关.因此,帮助新市民顺利转变角色,融入城市,是当前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广义的新市民群体包括农民阶层和期望获得与现在城市居民同样国民待遇、生活方式接近、权利对等、文明程度相同的城乡共同体的正式成员。而农民市民化过程中遭受着社会地位、工作性质、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居住分布和社会心态等边缘化的一系列难题。文章从教育、社会保障、土地制度三个方面对新市民群体边缘化困境进行分析,从能力提升、制度保障和条件改善三个方面提出对策,解决新市民群体边缘化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几年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新市民逐渐超过城市原住居民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力军。这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职业领域和不同生活境遇的新型市民在从农村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给城市社会管理服务提出新的挑战。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就必须实现新市民的转型即由以往被动“适应”城市生活转向主动适合原有文化与城市特质。加强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建设,使得新市民的转型得以更有效地实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占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本文以外来人口集居地“力邦社区”为例,阐述了建立“新市民”学习支持服务基地的必要性以及建设内容、初步成效,并提出了作者的几点思考。对帮助“新市民”更快地融入城市社会,拓展基层电大办学空间,服务地方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市民子女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推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以美术课堂学习为契机,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促进新市民子女的学习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城乡接合部小学生融合状况,本文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广西千余名城乡接合部小学的4-6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户籍学生群体彼此间融入较差,50%以上学生处于低融入状态,仅有少数学生处于高融入状态;城镇学生群体与农村学生群体彼此间融入的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交往状态和调适结果两方面,城镇学生群体的融入程度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群体,而在接纳预期方面,却是农村学生群体的融入程度显著好于城镇学生群体;空间隔离、文化差异、性格特征、品德修养和学习情况是产生该社会距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偏低现象已成为制约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新市民"的受教育水平、从业技能,使其更好的融入城市,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本质变化,是当前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问题。实现"新市民"市民化的途径与手段很多,但教育是既稳妥又长久的方式,能让"新市民"自愿、主动、顺利地实现市民化。本文基于城市化进程的目标,着重分析了"新市民"教育的内涵、目标、功能、模式以及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从社会背景、历史渊源、经济影响,尤其是在明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新市民阶层的出现等对影响明代舆论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讨论上述因素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由县级电大与社区共同建立“新市民”学习支持服务基地是一项全新的尝试。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奉化电大力邦社区“新市民”学习支持服务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的有关情况展开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对如何参与社区教育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研究成果具有积极的、可供参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视与维护传统家庭,尊重和关心老年人、孤寡者等社会弱势群体是我们东方人的传统伦理观念.新加坡和香港充分重视这些传统伦理,并把它们融入到公共住房政策中.这既体现了对传统文明的继承,又体现了社会创新,有利于转型期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还缺乏对这些东方传统伦理的重视与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保障住房供求失衡,加剧了社会养老压力,也不利于我国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因此,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应重视东方传统伦理的融入.  相似文献   

20.
黄凯 《成人教育》2013,(6):76-78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伴随着一个人口城乡变迁和人力资本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个新的群体——新市民,因其人数多、规模多、影响深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这个群体的教育培训问题,成为社区教育的一个新课题。基于此,在公共教育视域下进行分析,并提出推进新市民教育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