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弹指之间,楚天都市报走过了10年征程。10年前,楚天都市报创刊时,湖北日报社党委和都市报编委会非常明确这张报纸的定位,就是“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明确这张报纸的办报方针,就是“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10年征战,几多开天辟地,几多铁马秋风。虽然成长中有些磕磕碰碰,但楚天都市报一路走来,在坚持自己的办报宗旨和办报方针上没有动摇过,在办一份“党和人民都欢迎的报纸”两个诉求上始终在下功夫,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田晓光 《陕西档案》2009,(5):F0004-F0004
“月是故乡明”“近乡情更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血沃中原肥劲草,我以我血荐轩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古人今人这些名言警句,就我理解,皆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自古以来就形成的家国同构,以国为家,  相似文献   

3.
我搬过许多次家。每次搬迁,都要扔一些“破烂”。但是扔来扔去,有些看似一不值的东西却怎么也舍不得扔掉,那就是我的采访笔记本。尘封已久、活页装订的采访本,忠实地记录了我24年的记生涯,融进了我太多的欢乐、愁苦、泪水和血汗,使我倍感岁月的丰厚。有一本是1979年四五月间去内蒙古采访守备一  相似文献   

4.
致编辑     
把稚嫩写进方格把期盼投进邮筒窄窄的备查条布满一腔真诚一“萝卜条”挠断几茎白发一方“豆腐干”凝聚几多深情啊,未见面的老师今天,您是我的培根土  相似文献   

5.
走近张鸣岐     
从《市委书记夜勘水情下落不明》到《张鸣岐牺牲价值辨》,半个月我发了10多篇稿子,自我感觉一篇比一篇顺手。倒不是短时间内水平提高了多少,现在想来,肯定与尽情地投入、参与有关。从一开始陌生的采访,到后来,泪水、激情和手中的笔已化成对一个伟大灵魂深深的追寻。  相似文献   

6.
学会坚韧     
洪武 《新闻界》2003,(1):64-64
我在学校读书时就爱好写作,参加工作后便一直业余为报社写稿。这中间,有辛苦,有烦恼,几度欲“洗笔不干”。每每于此,我便想起一位老编辑的“看准了就坚韧不拔地干下去”这一句良言,又振作精神,苦其心志,磨炼坚韧,奋笔如初。44年过去了,一万六千多天哪。我手中的笔,从青年握到老年,可算从未中断,越写越有劲。坚韧,虽然使我熬了许多夜,抽了许多烟,耗了我许多纸,受了许多冤,但它更给我几多欢乐,几多欣慰。如今,我这个当年仅有中专文化又从未经过新闻专业培训的“门外汉”,不仅能写新闻,还会写散文、杂文等多种文体,每…  相似文献   

7.
读了一些闲书之后,大约是凌晨一两点钟了。我被一种无名的情绪所驱动,又一次翻开了穆青同志发表在《瞭望》杂志上的《情系人民》一文。像往常一样,我从标题、署名、编者按读起,然后读正文,一字不落。当读到“窗外,风声萧飒,我低头听着郑永和的絮语,不敢抬头注视他的眼睛,我怕我俩的泪水会同时冲破感情的闸门,越发使他难过”一段时,我的泪水却再次冲破“感情的闸门”,汩汩地流淌出来。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防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记者冲到第一线,用他们的职业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据《中华新闻报》4月25日报道,2月13日,《新快报》摄影记者王小明因1月到广东中山近距离采访“非典”病人被感染而病情发作,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已经治愈出院恢复工作。他在病中还想着他见过的其他病人,“在病床日记里他这样写道:‘其实我一直不以为然……但当我想起那次在中山采访时看到病床上那位小姑娘,当时她躺在床上剧咳不止,整个身体在咳嗽中颤抖,面带泪水,表情痛苦。想到这里,我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网民发帖评论道:“这和…  相似文献   

9.
说来也怪,从实际从事新闻工作到跨入全国唯一的军事新闻系一回想这几年走过的新闻道路,几多艰辛,几多欢乐。我和新闻批评结下了不解之缘,乐此不疲一愿为之呼吁,为之冒险。有人说我思想太偏激,专爱挑刺。也有一些关心我的首长和战友劝我:在部队摘新闻要报喜不报忧,还是少搞批评报道为好,但我天生就是块冥顽不化的石头。认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以至于在我的周围,一些‘搞明”新闻同行背地里都称我为“傻冒”。别人怎么评价对我来说无所谓。记得但丁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想,只要自己走得正,行得端,开展新…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6日.武汉协和医院212病室的门被推开了,正阳一高团委书记张俊良和彭长亮老师风尘仆仆走了进来。看着熟悉的身影,躺在病床上的薄俊英同学霎时泪如泉涌,哽咽着重复一句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大家,一辈子也忘不了……” 带着体温的7000多元捐款送到了薄俊英的父母手中,两位老人紧紧拉着老师的手,泪水夺眶而出。临床的一位大娘十分激动地说:“真是雪中送炭啊!多好的学校.多好的老师,多好的同学啊!”在场的人也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为及时赶回学校,两位老师又匆匆地走了,把一个充满真情的故事留在了武汉协和医院…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1月8日,人民大会堂。我国第8个记者节暨中国记协成立70周年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当我手捧着“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奖牌,激动的泪水瞬时滑落下来。  相似文献   

12.
评论,有人说它是报纸的“旗帜”,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眼睛”,还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灵魂”……“旗帜”也好,“眼睛”也好,“灵魂”也好,总而言之,是说评论在报纸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一些报纸评论较少,在地市报纸上,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不久前,我翻阅了三家地市报,较好的一家日报,一个月里一版发了10篇评论(含各种言论),另一家日报一个月只发了5篇,一家周三刊的地报一个月竟不见一篇。评论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地市报的同志  相似文献   

13.
我在南通广播电视报工作的五六年中,采访过海内外影视明星、歌星等名人近百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采访他们有时相当困难,甚至会遭遇意想不到的窘境.几多艰难,几多心计,实为局外人所不能体味.现在,我将这些年来在采访名人过程中发生的几则小故事写出来,供读者朋友茶余饭后“玩味”.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的一天,当看到我的第一篇稿被刊登在驻地《奎屯晨报》上时,高兴的泪水顿时模糊了我的双眼,这可是我当新闻报道员4个多月以来取得的第一个成绩呀!高兴之余的我,看着这篇消息,同时不得不深思:为什么大体相同的稿子一个月前投去一点回音也没有,而这次却得到编辑的青睐?一天上午,《奎屯晨报》编辑部刘主任来我部为函授学员授课,他在收集我们学员写的新闻稿件时,给我们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有一天,一个小伙子一次给我送了21篇稿件。我抱着对他负责的态度看了每一篇,虽说其中有几篇稿件的新闻价值不错,但都没有写精。我觉得这小伙子对新…  相似文献   

15.
日前,通化市档案馆迎来了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他双手捧着一面绣着“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锦旗,两眼噙满激动的泪水,向通化市档案馆的同志连连说着“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相似文献   

16.
乐为农民出精品孙言兵作为一个山沟沟里农民的儿子,作为一名基层小报的编辑,当我站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从新闻界老前辈穆青手中接过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奖牌时,忍不住心头一酸,激动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的心里清楚:在“百佳”的名单中,我不...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山沟沟里的农民儿子,作为一名基层小报的编辑,当我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从新闻界老前辈穆青手中接过那闪闪发光的“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奖牌时,忍不住心头一酸,激动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相似文献   

18.
编辑这篇手记的过程中,小编的心情几多起起落落,一个网络游戏的成功,当真这么艰难?深居北京,经常也和很多运营公司的朋友谈起地面推广的话题,“累”就一个字,“成功了”是三个字,几字之差,千言万语。强烈建议所有喜爱网络游戏的朋友读读这篇文字,感受一下“成功了”的某一种意味。  相似文献   

19.
我说的“快——慢——快”三个字,既不是物理运动,又不是化学变化,而是通讯员提高写稿质量经过的三个阶段。“快是糠头慢是米”下面是两个通讯员的对话: 甲:“为了抢时间,我两个月写了二十篇稿子,有时候,前一篇正在途中走,后一篇又投邮筒中,结果电台播一篇,报纸登一篇,一共用了两篇。”乙:“我两个月写了五篇,被采用四篇。”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今足坛难有世界级“球星”浮出的沉闷氛围中,为了一解渴慕“球星”的心理烦躁,广大球迷们不得不回味起纵横驰骋八十年代世界足坛的两大“天皇巨星”——法国的米歇尔·普拉蒂尼和阿根廷的马拉多纳。但是,这两位把足球艺术化的“天皇巨星”,在各自叱咤风云、左冲右突的发迹征战中,却由于品性迥异而描绘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成功轨迹,令人们几多感慨、几多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