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对于《苏日中立条约》的研究,后人大多从后来者的身份去忖度,而少有从当时人看当时事的角度去研究。《申报》作为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对《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前后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然而却并不像一般所想象的那样对这一条约大加挞伐,只是对这一事件作了尽可能详细的追踪报道和较为中性的评论。这应与当时《申报》顾全大局,配合政府安抚民心以维持政府与苏联的相对友好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公布与施行,一个大规模的选举运动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展开。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它对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亿万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产生重大的作用。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总是同一定的选举制度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民主的内容,又是实现民主的手段。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  相似文献   

3.
文学期刊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当代文学期刊不仅能及时地为作家提供刊发新作的场地,而且还将全国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家加以集中有序的管理,以建立有着统一路线的文学格局。创办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人民文学》即是当代文学期刊的典型代表。1949-1955年即"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为贯彻执政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而呈现出主流叙事的基本特色,它严格遵照体现国家主流意识的办刊原则来保持它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基本风貌。《人民文学》对其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坚守是通过其号角式的时政性理论、旗帜式的主旋律创作与长矛式的运动化批评来实现的。主流叙事是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话语形态,这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掌控和指引文艺刊物的直接效应。《人民文学》在引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主潮的同时体现了建国初期的时代氛围对它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育改   《走进新课程》一书中有这样一 段话:“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实际上是 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由于它对于 工业经济时代各国经济、社会等方 面的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所以 各国政府对于教育都给予了越来越 多的关注,而且越来越自觉地把教 育作为实现国家目的的重要手段 以至许多有识之士都形成这样的共 识,即国家间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 的竞争。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 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思想、教育 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 的核心地位。”为了更好地定位这个 “核心”,成功地进行教育改革,顺利 地推广素质教育,就要求广…  相似文献   

5.
素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之称的《申报》是晚清变革的见证者,同时作为中国舆论的先锋,《申报》一方面反应中低层群众的心声,另一方面与晚清统治当局有着频繁的互动。建刊之初,尚在蹒跚起步的《申报》为站稳脚跟,对政事总是少加议论;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这些重大对外战争期间,《申报》与晚清政府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历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的羸弱和卖国行为让广大人民丧失信心时,佯装立宪和开始新政欺骗人民时,《申报》又转向了人民的立场,揭穿清政府愚弄百姓的嘴脸,逐渐倾向于革命。  相似文献   

6.
55年前毛泽东同志写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篇章,他不仅论述了我党立党为公、革命地改造中国的根本宗旨,而且揭示了无产阶级新型道德体系的核心精神和人生态度的崇高价值取向。毛泽东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泽东选集》第3卷,1004页)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以决议的形式,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明确地肯定了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精神,它深刻地揭示了为人…  相似文献   

7.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代爱国忧民的著名诗人。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止一次地直接表示过对于当时人民的关注和同情。但是,对于屈原笔下的“民”字,至今却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这不能不关系着对于诗人作品意义的认识,关系到对于屈原成就的科学说明。 屈原作品,班固《汉书·艺文志》和王逸《楚辞章句》均作二十二篇。这些作品中提到“民”的地方共十一处,其中《离骚》六处,《天问》《少司命》《哀郢》《怀  相似文献   

8.
从1874年《申报》有关日军入侵台湾的“论说”文章中,可以看出,在对日本的警惕、对日本出兵台湾的动机和借口以及对台湾事件的态度等方面,《申报》坚持独立舆论,与官方有不同声音。但在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时,《申报》与政府保持基本一致,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爱国精神和正义感。《申报》之独立舆论及其特征,对于研究近代中日两国相互认知、中国人的日本观及其变迁,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波谲云诡的上海,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学子失学。上海捐资助学运动风起云涌,其中作为非官方的《申报》读者助学金运动极具代表性。《申报》读者助学金运动在此国家命途多舛之际,也经历了在救济灾童中兴起,从调试中走向高潮,在自主性丧失中衰落的历史流变过程。《申报》读者助学金运动虽历经波折,但仍在救助失学学子、净化社会风气、填补政府缺失功能等方面仍带来一丝光明与启迪。  相似文献   

10.
因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醇亲王载沣被派往德国"致达歉忱"。《申报》对此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对于当今学者所关注的礼仪冲突,《申报》几乎不置一词,而是大谈亲王使德于中国变法大有裨益。《申报》的报道展现的是一个不同的"载沣使德"。  相似文献   

11.
新法出台     
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施行。这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颁布的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它为构建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提供法律保障。学习和掌握《行政许可法》对于教育系统更好地开展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申报》对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近代日本侵华的开端。《申报》对这一事件及相关问题发表了大量评论,这是《申报》自1872年创刊以来第一次对重大军政事件的大规模追踪评论。这些评论客观、深刻并极具前瞻性。这些评论不但坚持了反侵略的正义立场而且发挥了进步的舆论导向作用。这些评论也为我们了解这一事件及其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申报》也以自己的业绩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前夕,《申报》派员访问延安,并认为中共是"国难深重中的一线曙光"。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申报》高度称赞,认为成功原因在于"跟民众密切联合"。上海沦陷之后,《申报》顶住日本侵略者的压力,宣传中共,宣传抗日,并以停刊回应侵略者的新闻检查。《申报》对于中共的正面报道和评说,表明了《申报》作为非官方媒体对中共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新编高三思想政治课教材增加了《我国的国家机构》这一内容,对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政府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论证,但对后三者间的关系却未论及。这里,笔者试对此问题作一探讨。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它们都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是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的重要工具。它们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其组织和活动都实行民主集中制,并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其负责并汇报…  相似文献   

15.
对于《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很多语文教师把词类活用作为教学的重点,其实,这一名句的修辞作用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有关书的问题时说,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两次愿意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3月15日人民网)政府工作报告两次写入"全民阅读",并且明  相似文献   

17.
周洪宇 《生活教育》2014,(19):20-24
正四、就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重塑《申报》办报风格1930年陶行知因晓庄师范被封,又遭通缉,被迫逃亡日本。1931年春,陶行知隐名从日本潜往上海,经黄炎培约,与史量才作多次长谈。他们回顾了国内外历史和自身的救国努力,认为从"五四"开始所提倡科学和民主的任务还没有完成。陶行知建议《申报》应在这方面最大地发挥其优势,史量才完全同意陶行知的建议,于是便聘其为《申报》总管理处顾问,推动《申  相似文献   

18.
祝贺与希望     
<正> 《成人教育》编辑部: 值此《成人教育》创刊一周年之际,欣喜龙江教育科研蓬勃发展。我作为此刊的一名热心的读者和诚挚的支持者,对于它一年来的成长与进步,对于它所做出的可喜成绩,对于它给予人民的良好教益,表示热烈地祝贺!同时,对于辛勤浇灌这株鲜花的园丁——《成人教育》的编辑、出版、印刷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教育,在现代是治国之本,强国之策。而成人教育是这项大事业中最有生命力的一部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新名词始于2002年,而事实上的民生新闻早在130年前就已经出现,即《申报》的市井新闻。《申报》作为中国最早也是影响最广的市民报纸,一直以关注百姓生活为己任,其市井新闻也是今日民生新闻之鼻祖。对《申报》市井新闻的梳理以及对《申报》市井新闻与当时上海社会的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当下民生新闻的思考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把祖国作为母亲,把自己作为儿子,这是中外文学中的一个共同象征、原型意象。在家国不分的中国文化中表现更为明显。国家既然是母亲,她的人民就是她的儿子,而且应该是孝子。尽心尽力地美化她、维护她、臣服她。听她的话则视为当然。把国家作为主体,把人民视为客体,这是古代爱国意识的一大特点,也是一种根本性缺陷。因为它颠倒了人民高于国家、国家因人民而在、为人民服务的关系。郭沫若以诗歌的形式在中国历史上作了一次大胆的倒置——祖国,我不仅是你的儿子,而且是你的情人!我不仅要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