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枸建和谐社会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具有内在适应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统一,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也是完成高校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一个重大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牙口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力量源泉。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又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建设与享有的高度统一,才能不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核心、最根本的力量,塑造和谐人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构成社会的每个成员拥有和谐人格,人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得以协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有可能。当前我国社会人格现状的弊端及其危害,要求对民众的人格加以整合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它引领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是塑造和谐人格的根本指针。我们应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民众人格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塑造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4.
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构建和谐校园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心骨,它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突出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从深层次影响着全国人民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的根本指导思想,具有极大的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建设以和谐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共同体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条件。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方针和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心骨,它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突出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从深层次影响着全国人民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的根本指导思想,具有极大的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建设以和谐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坚持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全面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二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政党的先进性与社会的和谐性,二者实现途径、实现过程、目标归宿具有同一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是检验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0.
古江波 《文教资料》2011,(17):103-104
矛盾运动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来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协调和运用我国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要把以人为本贯彻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靠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智慧。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以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与创新党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和谐社会的核心是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之间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高校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和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坚持依法治校,最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姜海燕 《文教资料》2007,(20):72-73
以人为本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以人为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和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文化依据、实践指向和理论体系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理论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又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两大理论创新的辩证统一,是保证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观念和组织行动高度一致的重要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6.
从哲学视野看,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科学发展观旨在以发展谋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则是以和谐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知识和文化的重要集散地和辐射源,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培养摇篮,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构建和谐校园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文章就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对学校的发展意义、和谐校园的构建对和谐社会的构建的促进作用,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些方法和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维构造体,民主构成了其中的关键之维:它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且还是和谐社会实现的根本机制和根本保障;社会的和谐程度取决于民主政治的实现程度,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企业单位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和实践需要。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要不断的分析研究、充实和谐发展理论,还要重视企业文化其中蕴涵的重要育人功能。而对于企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创新,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客观性要求,又属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高校的一项基本原则。为此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支撑、知识贡献和文化条件的同时,实现自身和谐,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