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习评价应重视保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quiz game作为一种教育游戏,能够有效实现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自我评价;quiz game作为数字化学习的新型学习评价方式,对于实现教育评价与游戏的完美结合、促进教育游戏的发展与完善都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教育游戏是指在游戏化学习和娱教技术的指导下,将学习因素和电脑游戏因素有机结合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新型教育方式。游戏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游戏的情境中习得知识、技能和情感,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是教育游戏产生的主要理论依据;娱教技术以促进学习的生活体验和乐趣来实现教育目的,是运用各种娱乐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学习效果的一种教育思想。针对当前教育方式单一、机械的现状,我们以某中学为例,展开了对教育游戏的现状及前景调研,借此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丰富教育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有效性提供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游戏的结合开拓了新的学习途径,RPG游戏由于其角色的体验特性将学习活动融入游戏的过程中,以体验学习的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文章基于教育游戏概念,在建构主义和体验主义学习理论的框架下,从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层面探究了通过RPG游戏开展外语学习的可行性,讨论了外语学习的交际情景和兴趣驱动,以期为教育游戏和外语学习相融合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教育媒体,对于教学和学习方式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什么是教育游戏,什么是游戏化学习?本文就目前教育游戏的应用与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对目前教育游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教育游戏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游戏注重心流体验和学习沉浸,在改善学生学习效果方面被寄予厚望。基于数字游戏的游戏化学习方式也一直被教育研究者高度关注,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那么,游戏化学习方式在改善学生学习方面到底有没有作用?如果有,作用有多大?如果没有,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问题是目前学界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此,研究利用元分析法,从总体效果、不同学段、不同知识类型、不同学科等多个方面,对国内外35项游戏化学习实验报告的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客观地审视和评价了游戏化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总体来看,游戏化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较大程度且积极的影响;(2)游戏化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不受知识类型、学段等调节变量的影响;(3)游戏化学习方式在不同学科的实验结果存在差异性。透过这些研究也可以看出,教育游戏若要真正融入学校教育生态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获得支持、提供更多选择、降低制作技术门槛、研究有效的应用模式、改变攸关方的态度和认知等方面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6.
教育要重视人的潜能的开发和创造性的培养,要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发展的能力,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恰恰顺应了这种要求。而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很多,如何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来开展自主学习是目前游戏化学习的研究内容。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游戏与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数字化游戏的自主学习的学习过程和自主学习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前,教育游戏之所以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教育游戏设计中目标与内容的选择多数是教育与游戏的生硬结合。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教育游戏的发展才能畅通无阻。内隐学习揭示了人类学习的新规律,从内隐学习理论出发,教育游戏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内隐学习的过程。因此,利用内隐学习的理论指导教育游戏的设计,引导学习者在游戏情境中进行内隐学习,促进知识建构,以期促进教育游戏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游戏在教育方面优于一般的娱乐游戏:在娱乐的同时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教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方式,正好能满足学习者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动机,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教育游戏设计需要教学设计的指导,反过来,教育游戏的教学设计也要考虑到游戏的特征而不只是一般的教学设计。文章探讨了教育游戏的教育优势、教育游戏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并尝试提出了一个教育游戏的教学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9.
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中心小学利用香港中文大学资讯科技教育促进中心开发的游戏化学习社区"学习村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案例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评价方式、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一系列教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游戏的推广与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教育游戏逐渐产生并迅速发展。教育游戏旨在为学习者创建一种近似真实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环境,那么教育游戏必然有其依托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1.
瞬息万变的数字技术和游戏正在通过控制儿童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来改变他们的思维与交往方式。尽管如此,数字化儿童游戏不能被简单归类于“精神废物”,它们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游戏是儿童人性自由的表达,是儿童创造性的表现,是儿童的有规则活动,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因此,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精神、独特的教育方式与多元化课程形态。这些教育价值的实现,需要重构游戏与教育的关系,基于高阶思维实现游戏课程化,要让游戏成为儿童的深度学习方式和儿童的思想实验,以此实现快乐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无线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发展,移动教育游戏学习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辅助学习方式。在分析移动教育游戏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移动学习理论以及教育游戏设计原则,采用养成模式的游戏策略,针对人教版初中课本部分成语知识内容,开发了一款基于Android平台的教育游戏,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成语的字音、字形和解释,掌握在特定情境下合理运用成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育游戏是我国趣味化教学的一大方式,也是信息化教育的一大热点。教育游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游戏中所蕴藏的教育能量是学校教育实施的强大推力,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助力。本文通过对教育游戏基本理论的阐述,设计开发教育游戏的基本过程以及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悟,深入开发教育游戏,使教育游戏得到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开端,教条化的教学手段不适用于本阶段学习。幼儿普遍喜欢游戏活动,所以教师可以游戏为载体,授以课程内容。主要通过研究幼儿学习特点、转变教学理念、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寻找游戏方式等方式,让幼儿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获得知识,在游戏中学习,减轻幼儿学习压力,让幼儿真正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教师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5.
"游戏化学习"是将教育游戏融入课程教学和自主学习活动的过程,在学习动机激发、知识学习、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本文以高职课程《茶文化与茶艺》教学为研究对象,旨在运用游戏化内容与方式在高职教育中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应用与实践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和香港中文大学资讯科技教育促进中心推出的教育游戏“农场狂想曲Ⅱ”(FarmtasiaⅡ,简称F2,网址:www.farmtasia.com),从中学生应用游戏化学习的背景、开展游戏化学习的实施过程、具体措施、反思与憧憬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让学生利用游戏化学习进行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7.
教育游戏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出现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新方式.它区别于一般的娱乐游戏.教育游戏是一种健康的电脑游戏。它以教育为目的,以游戏为手段,融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知识的习得过程借助教育游戏这样一种学习环境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育游戏的出现也为教学拓宽了思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引入教育游戏.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让学习过程变得自愿、快乐,这也是教育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教育游戏产业得以蓬勃发展。教育游戏由于其角色扮演、情境性、互动性等特征成为当前变革教学的重要方式。角色扮演类教育游戏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而且在游戏化学习社区构建、课程设计、学科应用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却鲜有从教育游戏中的玩家状态尤其是个体心流体验的角度对教育游戏的学习成效进行研究。立足于这一研究目的,选用一款适合于学生使用的、以安全急救知识为题材的教育游戏,通过构建心流体验与学习效果之间的模型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心流体验与学习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游戏频率、游戏经验与心流体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别、游戏偏好与心流体验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游戏学习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数字化游戏学习是当今信息社会发展中研究的热点之一,也被人们认为是下一代的一种主要的教育媒体,对于教学和学习方式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就目前数字化游戏学习的应用与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对目前数字化游戏学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数字化游戏学习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区域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