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其实不然,"中医"的"中"在古代是"尚中"和"中和"的意思。"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老子说:"致虚,恒也;守中,笃也。"这里的"中"就是指心境。《管子·内业》里的"定心在中"以及"正心在中"等,这里的"中"都是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礼记·中庸》也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相似文献   

2.
“唧唧”是象声词,历来文人用它来形容多种声音:用来形容虫鸣声的,如欧阳修《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用来形容鸟雀鸣声的,如王维诗《青雀歌》:“优胜黄雀争上下,唧唧空仓复若何”;用来形容叹息声,表示赞赏或怜悯之意的,如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四:“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唧唧”,白居易诗《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用来形容小的哭泣声的,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人们只知道“鸳鸯”是用来形容夫妻的,而不知道“鸳鸯”最早却是用来形容兄弟的.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鸳鸯的特性,晋朝的崔豹在《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匹鸟.”“鸳好内思”,说的就是鸳鸯不能落单,否则就会相思而死.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收录的苏武与李陵诗中吟咏道:“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13,(6):52
现在,成语"沉鱼落雁"被用来形容女子容貌出众,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常与"闭月羞花"连用。但它的原义并非如此。"沉鱼落雁"语出《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意思是:毛嫱和西施是人们认为的绝色  相似文献   

5.
沉鱼落雁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女子美貌,在中国古代言情小说中用得比较多,现代也有很多人使用,以前并没有认真想过这个成语的意思。"沉鱼落雁"典出《庄子·齐物论》,原文如下: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相似文献   

6.
正七、捺法作捺之法,一波三折,势宜开张。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说:"险横三过,而开揭其势力。"行笔宜抑扬顿挫,不徐不疾,从容不迫。收笔时,须提笔战行右出,意即写捺角时笔画满捺,已带侧势,须用腕法带动笔锋,逐步衄挫,边走边提,将锋提到离纸之时。唐太宗《笔法论》中说:"磔须战笔发外,得意徐乃出之。"所谓"得意",即收笔时能将笔锋收归画中。  相似文献   

7.
正欧阳修《伶官传序》是一篇文言名文,明代古文家茅坤盛赞道:"此等文章,千古绝调。"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更说:"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无论是后人评赏还是教学价值都在文章的批判性上,亦即通过对后唐庄宗李存勖先因忧劳国事而盛,后因沉溺伶人而衰的记述、描写和批判,表现了欧阳修对北宋王朝时政的忧虑与不满。但是,我特别关注欧阳修的文章构思。作者在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以后,经由一句过  相似文献   

8.
《小学青年教师》(语文版)2006年第10期载文《〈江南〉“田田”辨》,对“田田”一词作出三种解释:1.形容荷叶挺出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2.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3.形容莲叶的清鲜茂盛。田田,用来形容荷叶的样子。归纳为——一是色彩,二是形态,三是感受。文章将以上解释整合为:田田,形容荷叶清鲜碧绿、挺立劲秀、茂密相连的样子。对于薛玲、张韬二位的上述解释,笔者赞同,并提出如下补充意见,供同行参考:田田,象声词。清代陈皓集说:“田田,击之声也。”风吹荷叶,会发出婆娑之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里的“田田”主指莲叶的盛密貌…  相似文献   

9.
浩然之气     
黎莉 《初中生之友》2008,(11):48-49
<正>"浩然之气"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它对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  相似文献   

10.
早在还没有产生文字之前诗就已经出现了,先民时期的诗都是附着音乐和舞蹈的。因为没有文字可以用来记录当时的诗,所以只能口头流传。而诗又作何解释呢?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诗,志也。从言,寺声。"诗在这里训为志。而"志"又作何解呢?《说文解字》中说:"志,意也。从心,之声。"可见诗的作用是表意的,进一步说便是"抒情"。正是由于诗具有独特的抒情作用,因此诗后来慢慢的同乐分离开来了,诗不再附属于乐。这种作为抒情文体的诗歌艺术在中国  相似文献   

11.
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它对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  相似文献   

12.
《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这些话用来形容作家如何增强艺术修养,可谓极有见地。同样地,将此观点引入语文教学,说明怎样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也极为妥贴。  相似文献   

13.
《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发现个性、信心鼓励学生,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等方面谈谈严谨教学、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4.
《沧浪诗话》中说:"语忌直,意忌浅。"这句话虽然是形容诗歌的,但也说出了戏剧语言的要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说"话到嘴边留三分",人们在交谈时往往不把内心深处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而是言及此而意于彼。戏剧中也会有"话里有话、弦外有音"的奇妙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也恰恰是  相似文献   

15.
"龌龊"一词在今天的日常用语中多指卑鄙丑恶、肮脏的意思,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但是在古代,它的贬义却并没有这么严重,中间经过了长期的演变过程. "龌龊"本义是形容牙齿排列的样子,因为牙齿排列得很紧,几乎没有任何空间,因此引申而形容一个人器量狭隘,拘于小节.左思的《吴都赋》中有"龌龊而算,顾亦曲士之所叹也"的句子,李善对此注解道:"龌龊,好苛局小之貌.""龌龊,小节也."都是指拘于小节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正>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行各业培养术业有专攻的技术人才,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奉献社会、成就事业的前提。我们总是用"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容优秀人才,可见职业教育德育先行,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孔子《论语》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意思是说用道德礼法引导约束,那么老百姓就知荣耻而能自我约束,这是德育  相似文献   

17.
<正>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来。同时,我们还要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一  相似文献   

18.
孟子主张法先王,他说:"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离娄上》)又说:"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同上)荀子呢?也说:"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非相》)可见荀子也是主张法先王的.但正是在法先王的问题上,荀子却对孟子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非十二子》)任继愈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中认定这是荀子"不赞  相似文献   

19.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名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为古今所传诵的名篇.但是对该词下阙有不同的解释,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羽扇纶巾"究竟是指诸葛亮还是周瑜?从建国以来有关该词的注释和解说看,主张"羽扇纶巾"指周瑜者居多.其中有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俞平伯的《唐宋词选释》、胡云翼的《宋词选》和沈祖棻的《宋词赏析》等.他们认为:"羽扇纶巾"是"魏晋时人的装束",是"古代儒将的装束",是"便装不是戎服";是"用来形容周瑜态度的从容闲雅"和"姿态潇洒",而"不是全身披挂的紧张状态."我是同意这些看法的.  相似文献   

20.
邵建新 《语文天地》2008,(11):17-17
去年于丹在《百家讲坛》讲《〈庄子〉心得》时用成语"美轮美奂"来形容舞蹈《千手观音》之美(原句是:"从领舞邰丽华,到千手观音这个残疾人的表演群体,大家看到的是端庄、肃穆、优美、纯净,是美奂美仑、金碧辉煌。"),结果遭到网友的炮轰。他们认为"美轮美奂"一般只用来形容建筑,于丹用错了。与此类似,也有听众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