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通过特定组织形式参与学校管理,与学校形成有序合作、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从学校与社会关系调整维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路径。公民参与在所依赖的权威、参与主体、运行方式等方面与政府对学校的行政管理有明显区别。推动公民参与路径的学校制度建设,是教育体制变革背景下公共教育组织对其自身合法性的求证,其价值在于,可以为公民行使公共事务管理权利提供有效途径,能增强学校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和学校组织社会资本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多元主体参与共同治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路径。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强调学生公民作为主体参与社群事务,帮助学生在参与社群中养成公民资质。本文对美国学校公民资质教育理论、实践以及相关文献展开研究,对学校公民参与社群管理相关案例进行了梳理,对参与探讨地方公共议题、参与关注特殊群体,以及参与社群事务管理等案例进行了阐释。我国学校教育应帮助学生在参与社群中为人民服务,对一系列志愿活动项目进行服务学习式的转化,从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  相似文献   

3.
在杜威思想体系中,民主生活方式是民主的真正内核,民主生活共同体是社会的理想形态。学校公民教育是维护和建设民主社会的重要手段,而公民教育的有效实施要求学校成为民主生活共同体,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理智地参与社会的能力和习惯。主动作业的引入,使学校教学富于社会精神;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有助于学生的规则意识发展。我国公民教育应重视杜威思想,基于学习方式变革、学校管理民主化两大路径,将学校改造成为民主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公民治理理论的兴起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缺陷的弥补,开辟了公共行政改革的新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了公民意识、培育了公民资格、拓展了公民参与,是对集中控制的专业主义行政模式弊端的部分消解。用公民治理理论审视我国的公共行政发展,克服效率悖论、信任缺失、公民参与形式化等公共行政困境,必须建构公民参与法律制度、完善公民与政府合作机制、培育积极而主动的公民参与意识、健全公民资格和参与路径,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形态和社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张敏 《教育导刊》2011,(10):45-47
优良学校制度是影响学生公民精神养成的关键因素之一。优良学校制度不仅为学生公民精神养成提供制度保障、环境支持及实践机会,而且它本身也是学生公民精神养成的重要资源。从公民培养的角度看,优良学校制度建设应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自由、平等、民主等为价值基础:各教育主体的权利界定为关键环节:各利益主体的民主参与为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6.
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内涵决定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离不开公民参与。公民政治参与增强了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是服务型政府发展民主的核心内容,与服务型政府的治理模式相契合。针对现实实践中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树立民本执政理念,塑造理性的政治参与公民,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制度,支持引导公民社会良性发展,是今后服务型政府加快自身建设、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环境权是环境保护中公民参与的法理依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就是把环境权概念具体化后派生出来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路径包括通过立法创设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权利基础、环境行政参与制度的构建、公民环境司法参与、建设民间环保组织,构建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和载体。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资本是分析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对公民参与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梳理了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和社会资本的相关概念和内涵,以社会资本为中介和基础分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参与的价值;在社会资本缺失和负外部性下讨论了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并通过社会资本的投资和自我完善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冯静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4):124-126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民参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公民参与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公民的文化素养较低;公民参与遭遇政治体制困境;公民与政府信息不对称等。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完善公民参与制度、协调专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化等是消解公民参与实践困境和建设法治社会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审视与反思近30年来的教育改革发现:国家利益与政府收益的矛盾构成制度变迁的动因;学校组织活力与教师个体活力的激发是制度变迁的主要目标;强制性制度变迁为制度变迁的主导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进程中,公民意识的觉醒与生成,特别是学校公民意识教育,无疑是重要路径之一。加强学校公民意识教育,先要明确公民意识概念的内涵体系。公民意识,不仅是一个词语,其所蕴含的本质内容、基本精神以及根本主张更是尤为重要与深刻。现代公民意识内涵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构建,它的核心内容为国家民族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主体参与意识、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公平正义意识、文明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2.
公共生活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对公民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学校生活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生活,对小公民成长也具有重要价值.为此,我们既要考虑学校教育的特点,也要考虑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重塑学校生活.如重新设计具有公共精神的学校制度,让学生的课堂生活渗透公民素养培养内容,让学生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13.
路径依赖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制度变迁的重要理论.中国封建王朝的制度变迁具有鲜明的路径依赖性,这种特性与王朝的周期性兴衰息息相关.在路径依赖的形成过程中,学习效应、协同效应和锁定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表现出凝聚性和刚性特征,通过学习效应在制度变迁中形成路径依赖;利益集团参与的政治过程具有高昂的交易成本和合谋特征,通过协同效应将制度均衡锁定在非效率的状态;统治者的有限理性影响并决定了其在制度博弈中的预期和行为方式,通过锁定效应使制度变迁陷入困境.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封建王朝的制度变迁是在既有制度之下的渐进式修补过程,并不断走向制度僵化,最终导致王朝的更迭.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为维护政治稳定,充分发挥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克服非理性参与,政治参与制度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通过坚持和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一系列具体制度;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努力实现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和政治稳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实现高校内部均衡的有效方式,适应大学扩招背景下学生角度变迁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学生权益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高校需要改革和完善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机构组织制度和运行制度。机构组织制度方面,高校要建立起保障大学生直接参与高校管理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学生议事会制度、学生自治制度及间接参与高校管理的学生会制度、学生社团制度、学生申诉委员会制度。运行制度上,高校要健全保障大学生间接参与高校管理的网络沟通制度、学生听证制度和教学信息员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公民利益意识的觉醒、新利益群体的出现、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然而,政治参与制度不够完善,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对政治参与的错误认识,也制约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政治参与制度、政治文化建设,重视政治参与实践教育,不断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民资格理论主张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目前,我国高校社会问责制度未能充分发展,除了法律与制度上的不健全、公民意识的缺失外,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在加强高校问责法律制度建设的同时,应在公民资格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和激发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更好地完善我国的高校社会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8.
家庭参与是涉及学校治理结构变革的重要问题,家庭逐渐成为学校变革的要素和酵母。家庭参与学校教育一直以来是西方学校管理的主要实践兴奋点,是西方社会结构与社会文化变迁的侧影。不同国家与地区在学校变革的进程中,主要通过在法律权益方面保障家庭参与权、构建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不同层级框架以及建立家庭参与的组织机构三个层面推进学校治理结构与学校制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内容。我国普通高中建设制度前后经历了“坚持教育效率优先,建设重点学校”的重点阶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示范学校”的示范阶段和“强调教育质量提升,建设特色学校”的特色化阶段。普通高中建设制度“重点—示范—特色化”的变迁脉络受到经济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以及教育价值取向等深层结构的深刻影响,政策的自我学习及利益主体的互动角逐是制度变迁的内生动力和直接动力。由于政府重点扶持职能的自我强化和学校恪守以往的利益固守,普通高中建设制度变迁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点。未来,我国需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深化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一是重塑多元主体关系,激发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积极性;二是调整利益格局,优化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制度环境;三是深化评价改革,创新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理念下的学校治理与校长权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结构变迁促使公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化的公民社会理念为学校变革提供了背景因素和理念支持。学校变革不仅要适应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要主动开辟一种治理的路径。这种路径分为对学校的治理和学校共同体内的道德领导。在此二重作用下,校长权力在本义、来源和运行上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