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作文教学活起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必须要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阅读范文看成是活的学习对象。  相似文献   

2.
陶维东 《考试周刊》2012,(36):44-44
作文本身就是生活,是生活的延伸,生活的提炼,生活的感悟。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在作文中赞美、讴歌生活。教师要有效利用生活,挖掘生活,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效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地幸福生活,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3.
所谓“四结合三部曲”,即作文与生活结合,作文与书本结合,作文与心灵结合,想象与联想结合;生活中寻素材,书本中觅方法,练习中求提高的作文教学模式。   一、生活中寻素材   学生作文最大的缺点是无话可说,每次作文好像空牙膏皮中挤牙膏,大脑空白,举笔难下;有的好像房檐滴水,断断续续,文意不畅,行文干瘪;而有的东拼西凑,随意编造,出现假、大、空的现象……这种种情形表明学生缺乏生活、缺乏感悟。因此,作文教学首先应打开学生生活的宝库,解决材料问题。   1.作文与心灵结合。每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尤其…  相似文献   

4.
一、利用“演图法”,把观察生活和观察画联系起来.例如,写《擦玻璃》这篇看图作文时,教者组织几个学生根据图意进行表演,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指导学生把这一“生活”片断移植到作文中去.这样既丰富了看图作文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周围生活、收集作文材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孙绍振先生曾指出:作文的根本在于心灵的丰富,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心灵,把生活的特点和自我心灵的特点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6.
中学作文须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标准,努力改变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解除学生的心灵枷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设计实而活的作文题,让学生成为构思写作的真正主人;注重学生人文修养,人文精神,把文格教育与人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想象;重视写作与生活、阅读的联系,注重思维调练,从培养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上大胆探索,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努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塑造美好的、丰富的、善于感悟的心灵,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能力,学生的作文园地里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一、积累、调动生活体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感受才会丰富。这就要引导学生给自己一双慧眼,“赶快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用心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自己的眼睛、用细腻的心灵去发现生活的无限丰富与美妙,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另一方面,还应努力培…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有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小学生作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结合作文教学内容,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文教师,为学生作文写评语是与学生心灵直接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评语关系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敬,关系到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成绩。可以说,语文教师往往是通过这些评语实现其育才的目标的。本文把作文评语与学生素质发展联系起来论述,以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有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小学生作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结合作文教学内容,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语文教师,为学生作文写评语是与学生心灵直接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评语关系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敬,关系到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成绩。可以说,语文教师往往是通过这些评语实现其育才的目标的。本文把作文评语与学生素质发展联系起来论述。以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走进生活。捕捉孩子的心灵在习作训练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积极引导学生挖掘写作之源。让学生通过看、听、经历和感受,引导其进入生活领域寻找习作素材,为学生的作文练习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教师可与学生家长联系.转变其观念.让家长把孩子带进多彩的生活之中,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学校可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一、从生活中开掘作文材料作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有了生活,作文便马上生动活泼起来。可见,唯有从生活中方能开掘作文素材。1.引导学生在完成生活作业中捕捉作文素材作文素材随处可见,只是学生视而不见,不善于捕捉。于是,我常常给学生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生活作业",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开掘作文素材。2.指导学生从各种有益活动中发现作文素材生活如果像一坛死水,学生怎能有写作激情?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创造作文素  相似文献   

14.
让作文教学走向生活化,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把生活与习作紧密地联系起来,作文教学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观察生活,让学生"有米可炊"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 留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身边经常出现的人、发生的事,如果没有留心观察,便熟视无睹,知之甚少,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无米可炊、笔重千斤.  相似文献   

15.
客瑾 《现代教育》2016,(4):52-53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生怕学生写不好,就把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一一教给学生,而忽视了书写生活的真实体验。教师往往花费了很大精力,效果却不理想。学生习作缺乏真情实感,独立作文能力差,抄袭、模仿现象严重,视作文为畏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学生与生活相脱节,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为作文而作文,甚至为作文而生活,违背了写作的基本规律。具体说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机制的桎梏、传统教育观念束缚等方面原因,作文,却一直是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文本运用新课程理念,结合教学教研实践构建生活化作文教学思路,以生活为基,丰富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口语表达和交流为途径,让作文过程服务于学生生活和成长。把作文与学生的生活、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使作文与"做人"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探索出更具操作性的作文教学策略,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升作文教学的育人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有的小学生总觉得写作文难,写出的作文不是单调乏味、三言两语,就是内容空洞,不着边际。面对这一情况,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坚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事情,写出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把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做到"源头时有活水来"。同时注重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让求新贯穿作文;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就会做到"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一种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与人的心灵情感有最朴素的联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内心需要、想象世界,使习作展现生命的原生态,真正成为生命的独白和心灵的呼唤。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样。"有些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就是没能把作文和生活联系起来。为了引导学  相似文献   

20.
<正>内容空洞,缺乏情感,是学生作文的顽疾。为什么学生的习作空泛,缺少真情实感呢?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一是习作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没有生活积累和切身的感受。二是作文教学程式化,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了学生人云亦云、无病呻吟的状况。一位教育家曾说:"倘若一件事没有真正触及孩子们的心灵,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真实的情感倾诉于笔尖。"因此,我把"情"字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用情感这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