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用生活中常见的茶叶、水果、蔬菜、鲜花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方法、注意事项,探究了不同的茶汁、果汁、菜汁、花汁遇酸碱显示不同颜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有人曾用一些鲜花花瓣(如牵牛花)的浸出液,来作酸碱指示剂,固然很好。但这要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不在鲜花盛开的季节就无法选用。笔者多年来采用原料易得,价格低廉的天然茶汁和其它自制饮料制备酸碱指示剂,不论在什么地区,什么季节随时都可选用。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而且此课题的研究也可作为学生的课外实验内容。让学生从不同茶汁和各种饮料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的观察中,进一步巩固和拓宽所学习的酸碱指示剂的概念,丰富课外生活。  相似文献   

3.
综合表述了紫甘蓝色素的变色原理图。以紫甘蓝汁作为酸碱指示剂设计实验,在球型冷凝管中制成色彩炫丽的pH色柱,促进学生形成指示剂变色范围的概念,在稀释溶液和测定常见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实验中培养实验者的动手能力,在设计判断盐酸滴定碳酸钠终点现象的实验中激发参与者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介绍几种茶汁、饮料酸碱指示剂安徽师范大学(241000)周瑞萼,董建华,徐晓红有人曾用一些鲜花花瓣(如牵牛花)的浸出液,来作酸碱指示剂,固然很好。但这要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不在鲜花盛开的季节就无法选用。笔者多年来用原料易得、价格低廉的天然茶汁和其它自...  相似文献   

5.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一要准确测定出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二要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酸碱指示剂可在中和反应终点时出现颜色变化,因此终点判断须选择合适指示剂.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恰好中和时的pH吻合的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滴定终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相似文献   

6.
酚酞和淀粉是无机实验中滴定反应经常用到的指示剂,通过实验探讨淀粉指示剂和酚酞指示剂的用量对无机化学滴定实验结果的影响.在酸碱滴定和碘三负离子平衡常数的测定实验中,使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溶液时,根据酚酞指示剂和淀粉指示剂的不同用量来测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滴定准确度的情况下,酚酞指示剂的合理灵敏度使用范围为0.04-0.08m L,0.2%的淀粉指示剂的合理灵敏度使用范围为3-5m L.  相似文献   

7.
酸碱中和滴定是要求较准确的实验,我们在做这一实验时关键要做到两点:(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2)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伞反应.而滴定终点的判断则是通过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定的.所以,在具体的酸碱中和滴定中,酸碱指示剂的正确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酸碱指示剂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在做酸碱滴定的实验时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化学反应速度快,有时无法及时分清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我们能观察到反应产生的热量足以使金属钠熔化,还可能使它在水面上燃烧,但是金属钠表面的温度变化是怎样的?我们难以测定。  相似文献   

9.
张付清  赵巍 《天中学刊》1999,14(5):83-83
酸碱滴定是中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基本操作之一.在酸碱滴定中最重要的是估计被测定物质能否准确地被滴定.滴定误差的大小主要来源于以下两方面:①指示剂的选择,②操作错误.本文着重阐述这两个问题.以供实验教学参考.1酸碱滴定时适宜的指示剂之选择在滴定过程中怎样根据PH值的变化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直接影响着满定的准确度.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重要原则是:①指示剂的变色点(PH值)落在滴定曲线的突跃部分,②指示剂的变色易被操作者观察.表1列举了酸碱滴定时常用指示剂的变色点.表1常用指示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酸碱滴定法测定磷酸二氢铵和磷酸氢二铵混合液中各纽分浓度的测定方法.酸碱滴定是大学分析化学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本文主要采用了酸碱滴定运用到不同的指示剂指示终点,进而运用到实际中来测定复合肥中氮、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功效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们对普洱茶的功效认识较混乱的情况,就普洱茶的历史记载功效进行探讨,通过总结前人对普洱茶功效的科学研究,科学地证实普洱茶所具的功效,同时对以后研究普洱茶功效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对两种绿茶和黄茶进行体外抗癌效果评价。通过MTT试验验证其抗癌效果,在400μg/ml浓度处理下蒙顶黄茶(95%、81%)和蒙顶黄芽(94%、80%)表现出对AGS和HT-29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优于龙井绿茶(91%、70%)和云雾绿茶(77%、70%)。由此得出,黄茶的体外抗癌效果优于绿茶。  相似文献   

13.
从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到1933年5月丁玲被捕,《现代》与丁玲的关系是一个文学刊物和一个知名作家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现代》及时报道了丁玲的文艺活动,刊发了有关丁玲的书讯,多次向丁玲约稿并发表了丁玲的作品;另一方面,丁玲也以自己的作品和批评表现出了对《现代》的关注和重视。从1933年5月至1934年11月,因丁玲的被囚失语,二者的关系演变为单向的授受关系:《现代》通过及时报道丁玲被捕消息、精心编发(搜集)丁玲相关资料、多次刊登丁玲著作广告和组织刊发丁玲创作评论,一再表现出了对丁玲的关注、声援与追念。二者这一“互动一授受”关系,呈现出了30年代“自由主义文人”与“左翼文人”这两个文人群体关系之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福建北苑茶园是我国北宋时期生产"贡茶"的重要产地,蔡襄时任福建路转运使,同时他也是鉴茶专家,在其任职期间对推动我省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分析和阐述了北苑茶园的发展及其对蔡襄《茶录》问世的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茅盾的《女作家丁玲》、《丁玲的〈母亲〉》、《丁玲的〈河内一郎〉》三篇评论为基础,评介了茅盾论丁玲创作的时代意义和审美分析,以及丁玲创作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6.
75年来,丁玲以《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创作,而震惊了30年代的坛,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获奖而驰誉国际苑。可是在“反右’,风暴的浪涛里.丁玲竟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变为令人齿寒的“复仇女神”,从而湮没了24年。新时期丁玲复出后,丁玲研究才从恶梦中惊醒过来.将丁玲研究由“拨乱反正”而逐步走向深入;1986年丁玲逝世后,研究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聚焦点上,去告别死去的丁玲,同时又去寻觅还活着的丁玲,让丁玲创作的“生命力”要在“承受过去.向着未来”的时代浪涛里,闪烁艺术美的火花。  相似文献   

17.
丁玲具有双重的人格意识,一方面她是女人,当然具有女性人格特质。以及女性所固有的阴柔特征;另一方面。在她身上又存在着强烈的男性阳刚性特征,拥有男性人格特质。这二者有机地交融在丁玲的人格个性中,并贯穿了丁玲的一生。不过,丁玲的人格特征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平分秋色,其表现形态因生活和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变化,时而女性人格特质占主流,时而男性人格特质占主流,多半时候是相互交错。这种独特的动态化的人格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丁玲的人生道路,并通过作家的审美体验而影响其文本创作。  相似文献   

18.
将<鹿鼎记>称为另类的武侠小说,不仅因为它以历史为背景构建了一个映射现实的"江湖世界",更在于它以形象的语言塑造了韦小宝这个传奇式的人物.而韦小宝由发迹到归隐的过程,又反映出了官场、人性的黑暗与政治斗争的残酷.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鹿鼎记>的种种成功之处,便成为了<金庸妙语〈鹿鼎记〉卷>的主旨.  相似文献   

19.
丁玲之于中国文坛举足轻重。可以说,其近60年写作生涯的大半都显性存在于中国文学史,作家丁玲一直是时代的代言人;作为共产党领导下文艺体制内部的工作者和领导阶层,她亲历了新文学体制在政治体制规约之下从建立到形成的全过程。到了晚年,丁玲仍作为中国文坛的“旗帜”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去,成为中国主流文学的代言人之一。纵观丁玲的一生,对合理社会制度的热切追求贯穿始终,其对自我、社会、人生的不懈求索与积极探寻都体现出同时代女性知识分子、作家中鲜有的激情、勇气和主体实践精神。然而,现实境遇中的丁玲却时时陷身于有形、无形、肉体、精神的“牢狱”。从丁玲个案探讨体制内外女作家主体性精神建构的困境,正是本文题旨所在。  相似文献   

20.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学说和伍尔夫"雌雄同体"理论,丁玲的创作可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时期.丁玲的性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身遭遇而凸凹不平,这种双性人格特征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写作,在她的小说文本上打上深深的烙印.丁玲不断地用理性压抑本我意识,克制自己的女性意识,用理智来从事写作,压制本我,表现自我,走向超我,最终创作出一部描写解放区土地改革最高成就的现实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