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主要从运动学的角度出发,着重从摆动腿膝关节角度的变化特点来分析不同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技术的异同,高水平运动员,在最后一步摆动腿蹬离地面瞬间,表现出相对较小的摆动腿膝关节角,角度变化曲线上表现为角度峰值出现在离地后0.02~0.03秒左右的瞬间,不同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腿着地、起跳腿膝最大屈、起跳离地3个特征时刻,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1.摆动腿的作用 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中,起跳的完整技术包括起跳腿的踏跳和摆动腿的摆动技术,判断运动员起跳技术的好坏,主要有两个方面:运动员的起跳角和初速度、摆动腿摆动的方向和平衡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摆动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证明,跳远起跳过程中缓冲阶段拉动腿的摆动效果对上板速度、腾起初速度和跳远成绩有显著影响,起跳蹬伸阶段摆动腿的摆动制动加速度与腾起初速度和跳远成绩有高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方法是直线助跑后迈步起跳,两臂和摆动腿快速摆动配合,起跳腿充分蹬伸,过杆后摆动腿先着地,屈膝缓冲。整个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四个环节。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先从腾空过杆和落地技术着手粗线条地教会学生跨越式跳高方法,再从助跑、起跳技术细线条地精加工,  相似文献   

6.
运用灵像解析的方法对8名中国女子跳远运动员(平均成绩6.29m)和10名美国运动员(平均成绩6.52m)有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诊断。研究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的伸髋平均水平速度和着板时摆动角速度两项指标上有一定的不足;在助跑最后一步中,摆动腿放脚速度慢,髋关节前送技术差,导致摆动腿支撑扇角较大,这是我国运动员在此阶段不能保持较高水平速度的直接原因;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中,由于摆动腿离地时的膝角较大,“屈蹬”技术形成的不够理想,推迟了我国运动员摆动的时机;在着板时,我国运动员应主动积极地加快摆动腿的摆动,以此带动起跳脚脚掌向后的加速踏板动作,同时努力使着板角达到费尔歇模式;起跳过程的缓冲阶段是获得垂直速度的主要阶段,加快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是损失较小水平速度、获得较大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改善跳远起跳时摆动腿技术的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是身体重心腾起速度、腾起角度和起跳高度。   研究表明:要进一步提高跳远成绩,最有效的途径是在继续提高绝对速度水平的前提下,提高起跳力量和改善起跳技术,以获得尽可能大的腾起垂直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   1.跳远起跳中,合理的摆动腿技术特征   (1)在合理的最后一步步长的前提下,在起跳腿着地瞬间,摆动腿应越接近起跳腿越好,两大腿之间夹角在 35°~ 42°,这说明摆动腿距离地面后能积极开始向前摆动。   (2)在起跳腿开始由缓冲转入蹬伸时,摆动腿应已摆过起跳腿,摆至身体的前方。这…  相似文献   

8.
王保成  王川  罗会文 《体育科学》2003,23(2):92-95,109
运用生物力学解析,数理统计,文献等方法,对背越式跳高的双动力起跳技术与理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支撑直接影响起跳效果和起跳技术;摆动腿着地方式对起跳脚着地时腾起水平初速度和腾起垂直初速度有影响,主要结论:摆动腿的支撑效果与起跳腿的蹬伸效果共同构成了起跳动力源。  相似文献   

9.
跳远起跳阶段摆动腿摆动的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 JVC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第 4届城市运动会 (1999,西安 )男子跳远比赛前 10名运动员起跳过程摆动腿动作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摆动腿摆动技术在跳远起跳过程中对增加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速度在蹬离地面至最大缓冲阶段角速度不断增加 ,蹬伸阶段角速度为零 ,其特征与运动生物力学有关原理相符 ;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相比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瞬间摆动腿摆动时机晚、速度慢、摆动幅度较小 ,从而影响了起跳效果 ,这是影响跳远成绩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两台SONY高速摄像机对当前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支撑技术进行现场同步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录像反馈系统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摆动腿着地瞬间,身体重心距摆动腿着地点的水平距离较大,在摆动腿缓冲阶段,部分被试摆动腿膝关节缓冲幅度过大,水平速度的损失较为严重;最后一步步长、步长/身高指数较小,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8 名国内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二、三跳起跳技术影片解析结果表明,第二跳起跳时所获得的垂直速度小,腾起角小,这与起跳蹬伸时机晚和蹬伸不充分有关,同时与摆动腿大小腿折叠不紧、摆动速度慢和摆动幅度小有关。第三跳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较多,但也获得了较大的垂直速度,这与起跳时着地角小和起跳角大及着地过程中脚扒地速度慢有关,同时与摆动腿摆动速度慢和摆动幅度小有关。8 名运动员第二跳距离百分比偏小。  相似文献   

12.
跳远前倾式离板和摆动腿的摆动对起跳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跳远技术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是:在尽可能快的助跑中获得较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度。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观摩优秀运动员比赛录像,结合训练实践,分析前倾式离板技术和摆动腿的摆动技术对跳远起跳过程中各环节的作用,提出了对前倾式离板和摆动腿的摆动进行专门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实验研究表明,在跨栏跑教学中,强调起跨腿适宜的提拉时机对跨栏步技术的掌握、跨栏步与栏间跑的衔接、运动损伤的避免以及初期的教学效果有影响。发现在跨栏跑初期教学中,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强调起跨腿折叠、外展,并在适宜的时机进行提拉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选择10名广州大学高水平男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测力板、高速摄像机等仪器设备同步采集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资料,对游泳接力项目中常用的两种接跳出发技术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更适宜接力项目的摆臂式出发技术对自由泳成绩最好的4名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接跳训练,籍以探讨两种接跳出发技术的优劣及摆臂式出发技术训练对接跳时间的成效.结果表明,摆臂式出发技术相对于抓台式出发技术具有较大起跳角度、垂直速度和起跳作用力,入水阻力小,在入水距离、出发10m时间具有较大的优势,更适合游泳接力的项目特点,更适宜在游泳接力项目中使用.实验证明,运动员经过较长时间的接跳训练,采用摆臂式出发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游泳接力项目的接跳时间.  相似文献   

15.
跳远起跳肌肉专项能力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琨  魏文仪 《体育科学》2005,25(1):42-45
运用生物力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 ,对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肌肉群表现出的专项能力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髋关节伸肌群离心收缩能力对起跳十分重要 ;起跳表现出“前支撑蹬伸”特征 ;起跳过程中膝关节伸肌群的主动向心收缩能力对人体产生必要制动和适宜的腾起垂直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起跳初始阶段 (起跳过程 8%的时间里 )膝关节产生较大的屈肌力矩 ,即表现出膝关节屈肌群的主动收缩。  相似文献   

16.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和人体解剖学等知识,对跨栏跑起跨腿侧平拉过栏时的踝关节动作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跨栏跑项目中,起跨腿侧平拉过栏时脚尖向上“勾起”动作,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避免运动损伤,而且能相对缩短提拉路线和提高过栏速度,并为迅速转为栏间跑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图像解析的研究方法,对二级跳远运动员的运动学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二级运动员起跳时间平均值是0.130s,缓冲时间平均值为0.048s,蹬伸时间平均值0.082s。缓冲时间、蹬伸时间与整个起跳时间过长。这与二级运动员本身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的优劣存在很大关系;(2)二级运动员着板瞬间,摆动腿的摆动角速度平均值为451.72°/s,膝关节角度平均为87.14°上板速度为8.58m/s,与前人的研究有出入;(3)二级运动员速度利用率为76.30%,速度利用率明显低于优秀运动的速度利用率。腾起角平均为26.66°,明显高于优秀运动员的18°-25°;(4)在蹬伸阶段摆动角速度的最大值与腾起角和成绩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雍明 《体育科研》2011,32(4):64-66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起跳技术分别从起跳阶段时间、起跳腿膝角变化等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改进、完善郑幸娟的跳高专项技术,尽快提高我国女子跳高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