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生优势"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人关注的女生优势现象 女生优势现象是指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女生在升学考试中的总体表现普遍优于男生,并最终在高考中占据绝对优势的一种现象.早在2000年,我国就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女生在学业考试中愈来愈占优势.  相似文献   

2.
眼下,在中小学校园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性孩":男生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女生则装扮男性化,言行泼辣。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正在中小学中悄然兴起的"中性化"风潮。1.中小学校园出现"中性化"风潮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很多省市出现中小学教育考试中"女优于男"的现象,以中考和高考成绩为主要表现,即许多省市地区上线率的性别比例女生高于男生,状元中不论文理科也是女生居多.徐志伟先生在<析"女生学业优势"现象>一文中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有一定启发,但其中的一些论断有失偏颇,本文在此提出,与之商榷,以求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4.
“女生优势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人关注的女生优势现象女生优势现象是指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女生在升学考试中的总体表现普遍优于男生,并最终在高考中占据绝对优势的一种现象。早在2000年,我国就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女生在学业考试中愈来愈占优势。[1]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从理论和现实的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级学校里,女生的学校表现已在众多方面超越男生,出现"阴盛阳衰"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析,从女性的入学机会、现代学校课程特点、学校教育和管理方式的影响、男女生在成长发育上存在的差异、当下学校教学方式的影响、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的影响、女性的社会表现对女生的影响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女生学校表现超越男生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学业:从小学到高中,语数外天下尽归女生之手!小学、初中:男生早早掉队在对广东省301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中发现,考试成绩排在前10名的学生中,女生显著多于男生,后10名的学生中,男生显著多于女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成绩在班级中位于前25%的学生人数,女生也显著多于男生,后25%的学生人数,男生显著多于女生。高中:男生的优势科目在缩水2002年,在对重庆6000多名高中生的会考成绩进行统计发现:女生的学习成绩总分显著高于男生;女生除了在传统的文科(语文、英语、政  相似文献   

7.
王守玉 《教育》2012,(16):37
姑且把初中男生缺少阳刚之气、学习成绩不如女生等现象称之为"男生危机"。这些"女性化""娘娘腔"初中男生的显著特征是,留着长发,从背后看上去一副女生摸样,连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腔调都像女生,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女性性格特征,是十足的"伪娘"们。男生女性化现象令人担忧,长期下去,势必会带来男生性格中性化,甚至发展为男生没有阳刚之气,缺少勇敢精神。这种现象将导致严重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8.
"阴盛阳衰"现象作为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种现象受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家庭教育方式、文化传播、教师的性别角色观等因素影响。其中,教师的性别角色观尤其值得关注。对301名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性别角色观调查显示:教师的性别角色观存在双性化倾向,理想男生和理想女生的主要特质没有显著差异;教师的双性化性别角色观利于女生发展。理想男生和理想女生的独有特质体现了性别刻板印象,说明教师的性别角色观也受传统文化的一定影响。总的看,双性化是教师性别角色观的一个误区,也是"阴盛阳衰"现象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一、美国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与对策在美国,中小学女生在写作能力上远远超过男生,而男生的数学又略微胜出女生。迪(Thomas Dee,2004)的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男生在数学上表现很好但是阅读上女生明显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
"阴盛阳衰"现象作为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种现象受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家庭教育方武、文化传播、教师的性别角色观等因素影响.其中,教师的性别角色观尤其值得关注.对301名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性别角色观调查显示:教师的性别角色观存在双性化倾向,理想男生和理想女生的主要特质没有显著差异;教师的双性化性别角色观利于女生发展.理想男生和理想女生的独有特质体现了性别刻板印象,说明教师的性别角色观也受传统文化的一定影响.总的看,双性化是教师性别角色观的一个误区,也是"阴盛阳衰"现象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1.
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教学的重点,难就难在学生会将诸如"男生比女生多1/3"理解为"女生比男生少1/3"。对此,我曾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单项训练,让学生用关键句写关系式(男生比女生多1/3,数量关系式是:女生人数乘以(1+1/3)=男生人数),以求避免出现上述错误。然而错误还是难以避免,一旦给出完整的应用题,仍有相当部分学生会那样思考。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表现在:(1)"差比"对"倍比"的干扰。例如,"男生比女生多5人,就是女生比男生少5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不论中学,还是小学,学生干部中男女生人数差别很大。我调查发现,很多班级男生干部明显偏少,差异最大的班级十几个班干中只有一个男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学生方面分析,主要由于女生在中小学阶段的学校生活中的诸多方面比男生有优势。首先,女生的交际能力优于男生。调查表明,女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均明显优于男生。女生在语言方面的天赋,使得她们伶牙俐力的协同发展。第三,女生成绩大多优于男生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女生的心理成熟期是不一致的,小学阶段女生一般比男生早熟。所以,当男生还在调皮游戏,到处疯玩的…  相似文献   

13.
王琦 《甘肃教育》2012,(16):14-15
"男生已经被女生全面超越了。"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市中小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女生每一个科目的平均成绩几乎都高于男生。2006-2007年,拿到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中超过65%是女生;2010年,考上大学的女生数量比男生多33万。甚至在刚刚结束的高考中,多个省份文理科"状元",全部被女生夺得。(《中国青年报》)面对"女子无才便是德"到"女生全面超越男生"的转变,笔者作为一个女性,却并不觉得自豪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小学课堂中男生产生问题行为的比例高于女生。从教育神经科学理论视角看,男女大脑中的胼胝体体积和颞平面的差异使中小学男生出现以退缩性行为为代表的内向性问题行为,男女体内的睾丸激素和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的差异使中小学男生出现以攻击性行为为代表的外向性问题行为。中小学男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策略为:改革"静坐式"教学,让课堂充满乐趣;循序渐进,让男生养成自律的习惯;用冷处理法,让男生感受教师的爱;有效评价,使成就欲成为男生发展潜能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男孩"弱势"现象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而人们的认识是,男孩在高中开始会逐渐追赶上女孩。本文利用某省属一本院校939名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四年学业表现数据探讨了学业表现性别差异问题。通过非配对双样本T检验和学业表现优异指数比较分析发现,大学生学业表现初始状态仍然是男生落后,二年级男女生差距消失并出现"逆转"迹象,三、四年级男生学业表现得到改进并反超女生,差异显著,男生存在"后发优势"。在城乡学生群众中,相对于女生学业表现,农村男生的学业表现比城镇男生的"后发优势"更为显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应立足性别差异,尊重男生和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成长规律,激发男生的觉醒意识、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保障女生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从性别和城乡两个视角对近四十年师范生的来源情况进行考察,发现城乡男生就读师范专业的人数均在持续减少,而城乡女生就读师范专业的人数却在大幅上升,导致师范生的性别构成由以男生为主发展到以女生为主。当前,女生就读师范专业的机会是男生的数倍,师范专业中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已非常严重。为改变这一现象,应大力提高城乡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以便吸引更多的优秀男生报考师范专业,从而平衡师范生的性别比例,保障师范生生源的多元化,从源头上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甲量比乙量多它的之)(已知)()则乙量比甲量少它的()()(未知),诸如这类通过单位‘.1”的变换而改变两个量间分率关系的题目,笔者在教学中做过这样的试验: 出示题目“某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音,贝。女生人数比“生少粉号。”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都填牛。 件在做应用题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如题目: 某班有男生20人,多少人?比女生多今,女生比男生少 件当然,这道题的正确列式应为20*(;十牛)火 斗今,而一部分学生却列成20、今。斗件在“男生比女生多今”中,女生是单位“1”,表 ,f示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告。而女生比男…  相似文献   

18.
《当代学生》2013,(Z3):21-22
两个学校礼仪队的采访,引发了我们想要关注的话题: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男生/女生?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好讨论的,男生就是男生,女生就是女生呗!可是,现实中的种种现象,却常常让我们困惑:"这是男生(女生)吗?""现在的男生(女生)怎么了?"  相似文献   

19.
眼下,在中小学校园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性孩”:男生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女生则装扮男性化,言行泼辣。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正在中小学中悄然兴起的“中性化”风潮。  相似文献   

20.
林铃 《师道》2011,(Z1):31-32
我现在所带的是一个历史专业班,男女生比例相差悬殊,全班51个女生,而男生只有12个,可谓阴盛阳衰。"娘子兵"多了,纠缠鸡毛蒜皮的事就多了,小事闹大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学校体育周训练中,女生小萧和小梁因为一些训练中的细节问题发生了分歧,继而由争论发展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