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记》与杜诗合论主要有地位、经历、笔法和神气风味四说。从本质而言,《史记》与杜诗分属历史和诗歌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因此二者合论有较大局限性。反思"破体"批评,建构"立体"批评,或许是中国古代文学文体批评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面向。  相似文献   

2.
《史记》与屈赋,一个是历史,一个是抒情诗。两者体裁虽不相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脉相承的。清人刘鹗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①,鲁迅先生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史记》就是一部“无韵之《离骚》”②。《史记》与屈赋,都是滴泪为墨,研血成字,充满着强烈的爱憎感情,笼罩着浓厚的悲剧气氛,表现出卓然独立的狂放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赵化 《文教资料》2014,(7):9-10
《杜诗详注》作为清代杜甫研究的集大成者在整个杜甫研究领域地位很高,是现代研究杜甫及其诗歌的学者不可或缺的一本参考书。《杜诗详注》集考证研究和文学评论为一体,综合了这两种对于杜甫诗歌的主要研究方法。《杜诗详注》一书是在清代整体研究杜甫热的基础上完成的。本文考察了早期清代的杜甫研究概况,并指出了《杜诗详注》一书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形式和内核两个方面界定悲剧概念的基本含义,从外在的、外在与内在相结合的以及内在的三个层面对屈赋的悲剧价值进行具体论述.屈赋的悲剧价值在于既是时代、社会的悲剧,又是性格的悲剧和精神的悲剧.屈赋继承和开拓了《诗经》的悲剧意识;屈赋的悲剧精神对我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20,(4):66-79
在屈赋中涉及橘的作品只有一篇《橘颂》,然而《橘颂》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橘颂》创作于屈原的青年时期,而橘树的意象却贯穿在屈原的一生之中。杜甫是受屈原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杜甫的人生经历与橘树有关。在杜诗中有大量作品涉及到橘树和橘子,杜甫热爱屈原的《橘颂》,并从中吸取力量,建构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屈原《橘颂》和杜甫《病橘》都具有文类学的研究价值。在杜甫的文学批评观中有一个重要的命题,那就是"风骚共推激"。杜甫学习屈原而得诗歌之正,法国批评家狄德罗创造了正剧,杜甫创造了正诗。屈原和杜甫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人格典范。研究屈赋与杜诗有助于中华民族确立文化自信,有助于我们昂首阔步迈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标志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诗性气质是《史记》的重要特征之一,汉初诗歌理论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史记》的创作。“诗言志”的诗歌认识,“以意逆志”与“论世知人”的诗歌解释,“怨”、“美刺”、“连类”等诗歌理论,在《史记》的创作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深厚的诗学背景的影响,司马迁在《史记》的著述中自觉地运用了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语法重新解释历史,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所以《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7.
上海图书馆藏《杜诗律》手抄本保存了俞砀批点杜诗的大量资料,从文学批评文献与批评理论角度剖析俞砀批点杜诗的文献价值与艺术特质。俞评杜律具有鲜明特色:专注于诗歌“作法”批评的价值取向、重视诗歌章法结构的艺术审视和强调知人论世的批点精神,凸显出清初杜诗学研究的球山一角。  相似文献   

8.
上海图书馆藏《杜诗律》手抄本保存了俞砀批点杜诗的大量资料,从文学批评文献与批评理论角度剖析俞砀批点杜诗的文献价值与艺术特质。俞评杜律具有鲜明特色:专注于诗歌“作法”批评的价值取向、重视诗歌章法结构的艺术审视和强调知人论世的批点精神,凸显出清初杜诗学研究的球山一角。  相似文献   

9.
上海图书馆藏《杜诗律》手抄本保存了俞玚批点杜诗的大量资料,从文学批评文献与批评理论角度剖析俞玚批点杜诗的文献价值与艺术特质。俞玚评杜律具有鲜明特色:专注于诗歌"作法"批评的价值取向、重视诗歌章法结构的艺术审视和强调知人论世的批点精神,凸显出清初杜诗学研究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不仅被金圣叹视为第五才子书,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西厢记》并称,而且金圣叹在《水浒传》评批过程中,同样将其评点的文字变成为才子所读,而与一般贩夫走卒的读者绝缘的文字。从形式上包括读法、单行夹批、回前总评的创立与改造及内容上包括文法的注重、文字的艺术色彩、评点内容典故的引用两个方面来分析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才子性。  相似文献   

11.
《屈原赋注》文辞约要,精于“因声求义”之理,从字音入手推敲原文之意,常以“语之转”标注。广引大量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尔雅》《说文解字》等字书、古注、《史记》《礼记》等古籍,利于厘清文意,为后世屈赋考据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2.
蔡正孙《诗林广记》是一部晋、唐、宋诗选本,所选杜诗最多,通过附录诗话等大量资料来揭示杜诗的典实,帮助人们理解杜诗的真正内涵。由于蔡正孙附录的诗话等材料选择性非常强,这也透露了他对杜诗的独特理解。蔡正孙对杜诗艺术的评价主要归结在"奇"与"妙"之上,采用的方法是附录诗话等资料以及同类诗作的比照,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诗林广记》大致反映了宋末元初杜诗的研究水平,其研究方法对于今天研究杜诗乃至古代诗歌都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屈原所创作的屈赋文化对毛泽东诗词的创作风格有着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艺术风格的影响,毛泽东诗词继承和发展了屈赋文化中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二是诗歌意象的影响,毛泽东诗词借鉴了屈赋文化中的诗歌意象;三是诗歌语言特色的影响,毛泽东诗词继承了屈赋文化中描绘湘楚地方风物特征的诗歌语言特色。可以说,毛泽东诗词通过对屈赋文化的继承和超越,成为20世纪中国古典诗词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杜甫将中国古典诗歌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使中国古典诗歌以前所未有的步伐深入到人民生活之中,又以其卓越的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哺育了一代代诗人。因此,研究杜诗对繁荣我们的社会主义诗歌是非常有益的。也因此,读了傅庚生先生的《杜诗析疑》大受教益。《析疑》对杜诗中的疑难问题所作的解释,其中不少是很精当的,我深感傅先生对注杜用力之勤。但是,由于受到某些观点的影响,加之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又觉得《析疑》还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5.
王士禛评点《钱注杜诗》的杜诗评语与邵长蘅杜诗评语基本相同,将二人杜诗评语全部辑录进行比较,根据《钱注杜诗》卷十一末朱笔书曰“乙未二月望月系毕”一语,以及邵长蘅与宋荦的密切关系,对王士禛杜诗评语进行厘定考证,得出了《钱注杜诗》中王士禛的杜诗评语是佚名所录而成,且归属权实属邵长蘅的结论.杜诗评点出现文献混淆的原因,首先在于杜诗评点发展到清代,评点家甚多,集评本辑录数名家之评语,难免混淆;各种杜诗评点版本的评语本身常被借来借去,便出现了假冒现象.其次是邵长蘅杜诗评点具有独到之处,评点本又未刊刻示于公众,故会邵冠王戴.此外,评点者以王士禛之名势来提升《钱注杜诗》版本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宋代编年史和人物传记的大量撰修,有利于将编年法运用于人物传记和诗歌的编次中,由此形成年谱与编年本的文集与诗集。杜诗的编年在宋代以黄希、黄鹤父子的《黄氏补注》的成就最大,其突出的特点是诗史互证;而杜诗的编年本却以鲁(山言)本为代表。黄氏父子在旧本《千家注》的基础上,采用“补注”的形式,将每首杜诗逐一系年,杜甫的生平及杜诗的系年在黄氏父子手里已基本完成,至清人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杜诗宏大的历史性叙事的基本特征:1、在题材上注重选择反映民族兴亡的宏大的历史题材;2、在叙事方式上采用司马迁《史记》中褒贬善恶的“春秋笔法”;3、在叙事手法和修辞技巧上向史传等叙事文学的借鉴。本文认为,杜诗作为“诗史”的重要价值,一方面体现在杜诗具有一定的鉴知与教化功能,另一方面又由于杜诗的“虚构”特性,从而又使杜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正是杜诗千百年来备受推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瀷《星湖僿说》是朝鲜时代较为重要的诗话专著,具有非常重要的诗学理论价值。尤其是其中的诗文门共计三百八十余条,与杜甫有关的条目就多达五十余条,这些材料或论及杜诗的文学地位、或论及杜诗的思想内容、或对杜诗进行评说。李瀷作为朝鲜朝后期实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杜甫诗歌的批评可以一窥朝鲜文人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相似文献   

19.
从经学到诗歌诠释学--以《钱注杜诗》为中心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钱谦益的《钱注杜诗》二十卷是一部极有影响的杜诗注本,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认为钱氏是以经学方法完成杜诗笺注的,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考察中国传统的诗歌诠释发展史,可以看出,古典诗歌诠释方法来自古典文献注疏学的启迪,而古典文献注疏学又是在经学基础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从《史记》中选人中学语文教材的抒情诗歌有:伯夷、叔齐的《采薇歌》,荆轲的《易水歌》,项羽的《垓下歌》,高祖刘邦的《大风歌》《鸿鹄歌》,朱虚侯刘章的《耕田歌》,赵王刘友的《饿死歌》,汉武帝刘彻的《瓠子歌》等等。千百年来,这些英雄的抒情诗歌长久地为人们所传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走进《史记》的这些抒情诗歌,去感受她们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