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智中  刘玲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6):79-82,97
作为一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翻译理论方面的建树之外,许渊冲先生以诗词英译而闻名遐迩、驰誉中外;同时,他的小说汉泽也颇具特色,并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本文对许氏翻译理论与小说翻译之间的关系做一探讨,并通过对《红与黑》法语原著、一种英泽、四种汉泽的抽样比较研究,来窥视许氏译文之个性与风格。  相似文献   

2.
知名翻译家江枫翻译了大量著作,他翻译的英语诗歌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世纪也流传颇广。江枫关心中国翻译学科建设,推崇“忠实”和“形神兼备”的翻译观,对当代学界的一些翻译观与翻译实践提出质疑,与诸多知名翻译学者展开论辩。通过梳理江枫的翻译实践历程,分析其翻译理论以及介绍他与其他翻译家的争辩,全面展现这位功勋卓著的翻译家。  相似文献   

3.
姜琳琳 《文教资料》2009,(25):59-60
学术界对鲁迅的文学翻译研究得非常少,也很少重视,这不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及其文学,特别是理解鲁迅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翻译家鲁迅入手,从他的翻译理论、翻译成就和翻译对其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等三个方面讨论了鲁迅的文学翻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振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他在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从出生到成年这段时期一直在温州生活学习,因此温州精神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他在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上取得的成就与温州精神对他的影响有紧密的联系。本文将通过对郑振铎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的仔细分析,解读温州精神在其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如果要编撰一部中国现代翻译史的话,朱光潜的名字恐怕是要重重写上一笔的。其他方面姑且不论,单就黑格尔的《美学》及维柯的《新科学》这两部美学巨的翻译,就足以奠定他在我国关学及翻译研究领域不可替代的开拓地位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尽管朱光潜曾取得过斐然的翻译成就,他的努力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依据资料,从生平追溯、译事译绩、翻译理论、治学态度等方面对作为翻译家的朱光潜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与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就其在我国关学及译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给予客观的评价和定位。  相似文献   

6.
戏剧家焦菊隐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备受世人的赞赏。同时,焦菊隐还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从焦菊隐作为一位翻译家的视角出发,文章在对其翻译实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他的翻译思想进行阐释,指出作为一位翻译家,焦菊隐不仅有丰富的翻译实践,也提出过颇有见地的翻译思想,在中国传统翻译史上,他的翻译思想不该被忽略。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态度严谨、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的翻译家。郁达夫的翻译素质可以从他的翻译态度、对译者的要求以及翻译与创作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他作为翻译家所具有的职业素质,不仅在当时的时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就现在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埃兹拉·庞德集诗人、翻译家、批评家三重身份于一身,然而学界关于其身份认同对他翻译观的影响却少有讨论。倘若从庞德的文论以及他翻译的《华夏集》进行考察,可发现不同的社会身份认同,共同塑造了庞德的翻译观。具体而论,作为诗人的庞德关注诗的核心要素,提出了语言能量观;作为翻译家的庞德用语言能量取代意义作为翻译的本体;作为批评家的庞德则在历史意识与创新意识下重新审视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利用翻译来革新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和英文集大成者,林语堂在翻译实践与理论上都大有成就。特别是在"美学"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创新突破,将美学思想运用于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去,提出"翻译是一种艺术"。林语堂崇尚"和而不同"的美学效果,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本文通过对其经典译作细细品读与分析,结合林语堂翻译观,浅析他翻译活动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杰出翻译家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先行者和主要翻译者,对推动我国的戏剧演出、研究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我国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本。拟以朱生豪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翻译思想,探究其翻译策略、原则、风格及其所使用的语言特色,彰显他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翻译界的影响,以便继承他的翻译思想,积累翻译理论研究的资料,丰富我国的译学宝库。  相似文献   

11.
奈达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翻译家和译论家,他的主要翻译实践在于圣经翻译,由此演化出他的翻译理论,功能对等是他翻译理论的核心,对于实践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的翻译理论的诞生对于翻译学建设十分重要.但是他的译论远非完美,本文将对奈达译论做一番梳理和评介.  相似文献   

12.
王鹏 《培训与研究》2010,(9):133-135
林纾作为一个翻译家,在翻译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一页。他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然而对于他的翻译动机,仅仅从他所翻译作品的序、跋中解读是不够全面的。笔者认为:动机来源于心理学领域,所以从其内部心理及外部现实进行分析其动机会更具价值,对林纾的认识才能公允。  相似文献   

13.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和诗人。卞之琳在诗歌的研究、创作和翻译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我国新诗的口语化、格律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所提出的“诗人译诗,以诗译诗;格律译诗,以顿代步”的翻译主张对我们今天的诗歌翻译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他用诗歌体裁翻译的莎剧,也成为了格律体莎剧译文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4.
理雅各传教士身份与翻译家身份的交叉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教士翻译家理雅各在中国经典的翻译实践中找寻中国宗教的神圣性。他在阐释中国经典时采取的不同策略显示了译者作为翻译家兼传教士双重身份的交叉性。译本中频频出现"直译加注"的现象向我们表明了一位学者型翻译家对中国文化的尊重;而本着对传教事业的忠诚,也为了让他的译本读者能较好地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要时诉诸于"心灵沟通"翻译法也是他作为一名基督教传教士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5.
马丁·路德的矛盾思想在翻译上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丁·路德是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又是十六世纪德国翻译家,他所翻译的<圣经>被誉为"第一部民众的<圣经>",是西方翻译史上对民族语言的发展产生巨大而直接影响的第一部翻译作品.本文通过分析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所持有的矛盾思想来说明他在翻译思想和翻译实践中所体现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熊辉 《涪陵师专学报》2013,(5):91-94,140
邹绛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其文学翻译活动始于抗战时期,但学界对他翻译成就和翻译思想的研究极为稀少。邹绛先生一直坚持现代格律诗创作和研究,这使他十分重视诗歌翻译活动中的译诗形式,认为理想的翻译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结合;同时,邹绛先生站在儿童文学翻译的立场上重视文学翻译的教育和鼓舞功用。但时代语境和对外交流的障碍等因素也给邹绛的翻译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局限,不过这不能掩盖其富有建设性意义的翻译思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季羡林不仅是学贯中西的东方学家,同时也是成就卓越的翻译家,但目前他的翻译思想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探究了季羡林的翻译实践活动,总结了季羡林翻译观的五个主要方面。最后指出.季羡林的翻译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译论,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他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8.
1979年之后,翻译与翻译批评进入相对繁荣期。许钧长期致力于翻译批评;他出版国内第一部翻译批评 专著《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共同组织《红与黑》翻译的大讨论,并主持当代翻译家、批评家和文学创作者有关翻译批评的 访谈和对话。翻译批评逐渐摆脱字当句对、语言转换的局限,朝理论化、跨学科和跨文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鸠摩罗什是我国东晋时期后秦著名佛教学者、佛经翻译家。他颇具特色的翻译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探索他的翻译活动,研究他的翻译思想,一方面是借鉴和学习,另一方面是开拓和创新,从而推动和促进我国译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邵洵美研究的升温,他在文学创作史和出版史上的价值逐渐被人发掘出来.然而,他翻译家的身份却不为人们所重视,他的翻译实践、翻译出版、尤其是翻译思想仍少为人知.本文中,我们在整理、罗列他这三方面相关史料的同时,对其进行客观公正地评析,以期人们较为全面地了解邵洵美在翻译领域所作出的贡献,为该方面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