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邱云华 《考试周刊》2011,(43):77-78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性思维的另一种思维形式。它是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主动改变思维方向去考虑问题,从已有思路的相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即顺推不行,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想办法间接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其不可能性;正命题研究过后,研究逆命题。逆向思维摆脱了固有的思维定势,它不拘泥于已有的范例和模式解决问题,是灵活运用知识和智慧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初中数学教材,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逆向思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有意地去做与习惯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如原命题成立时其逆命题是否成立?顺推不行时能否考虑逆推?正面直接解决不行时能否考虑从反面间接认识?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能否转化为探讨不可能性?……。逆向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的思维方法,如果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训练,可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灵活性,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发现解决问题的简捷、新颖、奇特的方法。一、要学会对公式、法则的逆向应用大家知道,公式总是双向的,但是一般同学都会顺着用公式,倒回来用就不习惯或想不到,更何况把公…  相似文献   

3.
许关荣 《职教论坛》2003,(12):35-35
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发散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思路广阔,寻求变异。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是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1.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逆向进行推理,即顺推繁复时考虑逆求;反向推行证明,即直接解决比较困难时考虑间接解决;探求问题的可能性有困难就考虑其不可能性,因此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相反的…  相似文献   

4.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不按习惯思维方向,而是从其反方向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解题时,顺推不行时考虑从其反面来间接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转换为探讨不可能性.总之,当我们反复思考某个问题陷入困难时,逆向思维会使人顿开茅塞,绝境逢生.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说的逆向思维,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有意去做与习惯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考虑间接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探讨不可能性……这样,当反复思考某个问题而陷入困境时,逆向思维却往往出奇制胜,别开生面,使问题得到解决。本文试以指数、对数题目的解答为例,阐明逆向思维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一、定义的逆用例1、已知,log_ax=2,log_bx=3,log_cx=6,求  相似文献   

6.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性思维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顺推不行,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想办法间接解决;正命题研究后研究逆命题;探讨可能性问题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问题的不可能性;对中学初中数学教学来说,采用逆向性思维方式有时可迅速达到解题目的。  相似文献   

7.
实施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从中学数学教学这个层面来思考,创新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数学的学习方法上有所创新,在数学问题的探索中有新的发现,在思维层次上有新的提高。一个人的思维,按照思维过程的指向性来划分,可分为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形式,它们处于矛盾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逆向思维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它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的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出解…  相似文献   

8.
严循跃 《新高考》2009,(2):34-36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用逆向思维指导解题的基本特点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法则;逆向进行推理,即顺推繁复时考虑逆求;反向进行证明,即直接解决较困难时考虑间接解决;从反方向形成新结论,即探讨可能性或合理性存在  相似文献   

9.
有些数学问题,从正面考虑(正向思维)比较因难时,我们不妨改变一下思维的方向采用逆向思维。即从相反的方向去考虑,这样做有时会使问题得到巧解或能加快解题速度,但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正向思维,而忽视逆向思维。如习惯于公式、定义的正面运用,而不善于对它们的逆向运用。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呢?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1、数学逆向思维教学的重要性逆向思维是数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它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的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当问题论理顺推不行时,考虑用逆推方法来解决。尤其每当反复思考某个问题陷人困境时,运用逆向思维来变更思维的方向,常能使人顿开茅塞、出奇制胜,收到神奇的效果。逆向思维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常习惯于顺向思维,逆向思维能力显得很薄弱。当学习一个新概念、新方法,或解决一个新问题时,往往不自觉地抑制和掩盖了其另一方,致使顺向思维惯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性思维而言的一种反思维。在研究解决某一些问题时,顺推不行时可考虑逆推,探讨正面有困难时,可探讨其反面,培养学生进行这种逆向思维,对提高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掌握辩证法都是非常有益的,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自己的一  相似文献   

12.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性思维的另一种思维形式.它是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主动改变思维方向去考虑问题,从已有思路的相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即顺推不行,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想办法间接解决;探讨可能性发  相似文献   

13.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有意地去做与正向思维相反方向的探索。进行逆向思维可以突破思维定势,往往能创造性地发现简捷、新颖、奇异的解决问题方法。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经过逆向思维训练的学生,思考问题比较灵活,解决疑难问题的效率比较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在分析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引导学生从反面来考虑,使学生学会动脑。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把从对立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叫做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是开拓型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思维背着指定的方向进行,从逆向思路探索,是逆向思维的特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能使学生对问题的本质属性掌握得更清楚,养成对问题进行双向思维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开拓研究问题的新领域。所以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教育,便成为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困难的。本文谈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所进行的一些尝试。 1.注意定义的可逆性,逐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1.定义教学中的逆向思维训练作为定义的数学命题 ,其逆命题总是成立的。当学习一个新概念时 ,如果能注意从逆向提问 ,学生不仅会对概念辨析得清楚、理解透彻 ,而且能培养学生双向考虑问题的良好习惯。如在几何教学中 ,特别是入门阶段 ,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定义分清其正逆向的关系 ,为推理论证的教学打好基础。例如 ,“互相垂直的定义”用符号表示为 :∵∠ AOD=90°,∴ AB⊥CD(正向思维 )。∵ AB⊥CD,∴∠ AOD=90°(逆向思维 )。又如 ,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定义解题等训练。因此 ,讲定义时 ,若不强调它具有可逆性 ,将使学生对定义逆用…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数学中,不少问题可依赖于“逆向思维”来解决。逆向思维要求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注意考虑与习惯思维方向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的考虑逆推,直接证明不行的考虑间接证明。本文利用“逆向思维”浅析解题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把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思维叫做逆向思维。它是指运用某些知识间逻辑上的可逆关系,反过来想一想的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可加深学生对各类知识的理解,从而能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概念、定义的逆命题总是成  相似文献   

18.
正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问题的反面去考虑问题的思维形式。由于地理教科书向学生介绍一般的地理常识时,描述性的内容较多,使平时教学极易形成教师读、学生听,或教师讲、学生看的一言堂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如能积极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就很容易地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是一种思维活动,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牢固掌握知识。从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次单元测试卷上出现的一道逆向思维题入手针对小学低段学生在解决逆向思维问题时所反映出的思维偏差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春光 《新职教》2000,(8):41-41
心理学把从对立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叫做逆向思维。逆向思维能力是指从正向思维序列到逆向思维序列的转换能力,这种思维方式和能力是思维的创造性和独创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类可逆知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