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10年生柚木人工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柚木(TectonagrandisL.f.)在广西生长快速,10年生林分平均树高12.03 m,平均胸径12.18 cm,单位面积蓄积量127.91 m3/hm2;潜在的经济效益达35.8万元/hm2;其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好,栽培技术比较成熟,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沈阳市高校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根据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沈阳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2003年的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研究表明:这4所学校的生态足迹分别为17 218 hm2、11 862 hm2、7 612 hm2和24 787 hm2,生态效率分别为0.8人/hm2、1.18人/hm2、2.45人/hm2和0.94人/hm2,即1hm2土地提供的生态资源和服务只能满足培养1个~2个学生的消费需求;能源足迹占总足迹的比重最高,达50%以上,能源中煤炭足迹占80%以上;食物和垃圾足迹分别名列第二和第三;校园建筑面积、学生的经济状况以及学校的专业领域结构和研究强度,对大学校园生态足迹的大小和构成以及生态效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研究定量揭示了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及其影响要素,为降低校园生态足迹、提高校园生态效率指明了主要矛盾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陈力  尹云鹤  潘韬  吴绍洪  王辉 《资源科学》2012,34(11):2139-2145
利用吉林省长白山北坡三个样点(CBS1、CBS2和CBS3)的红松(Pinuskoraiensis)树轮宽度资料,通过材积经验公式获得1958年-2007年生长量序列。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生长量数据和气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气温要素与生长量的关系,及生长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红松生长量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且与季节气温有较好的相关性;生长季平均气温在15~16.5°C时,红松生长量最大;CBS2样点红松生长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最高,气温每升高1°C生长量增加9.18dm3/棵;CBS1样点红松生长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最低,气温每升高1°C生长量增加3.06dm3/棵。  相似文献   

4.
自1989年至1992年对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通过凋落物约为4.3t/hm2.a-4.7t/hm2.a。养分归还量氮、磷、钾、钠、钙和镁各为68kg/hm2.a-85kg/hm2.a,3.1kg/hm2.a-3.8kg/hm2.a,21kg/hm2.a-kg/hm2.a,4.4kg/hm2.a-6.8kg/hm2.a,113kg/hm2.a-160kg/hm2.a和19kg/hm2.a-28kg/hm2.a。氮和磷的归还量小于而钙的归还量大于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平果县果化镇石漠化治理造林调查研究,任豆(Zenia insignis chun)在石漠化地区适应性强,在石山中、上部能快速生长,10年生保存率达87.4%,平均树高16.5m,平均胸径15.2cm,单位面积蓄积量156.0m3/hm2;吊丝竹(Dendroca Lamus minor)适合在石山下部生长,10年生保存率达86.6%,平均树高7.9m,平均胸径5.8cm,单位面积蓄积量53.0m3/hm2,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好;综合评价认为任豆和吊丝竹是石漠化治理优良树种,可在广西石漠化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自1989年至1992年对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通过凋落物归还到枯枝落叶层的养分量进行了测定.凋落物的干重约为6.4t/hm2·a~8.8t/hm2·a,其中叶凋落物约为4.3t/hm2·a~4.7t/hm2·a.养分归还量氮、磷、钾、钠、钙和镁各为68kg/hm2·a~85kg/hm2·a,3.1kg/hm2·a~3.8kg/hm2·a,21kg/hm2·a~67kg/hm2·a,4.4kg/hm2·a~6.8kg/hm2·a,113kg/hm2·a~160kg/hm2·a和19kg/hm2·a~28kg/hm2·a.氮和磷的归还量小于而钙的归还量大于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7.
伊吗图河(王府以上)流域水源涵养林工程,规划沙棘825hm2,刺槐576hm2、紫穗槐624hm2,速生杨358hm2,果树219hm2,牧草66hm2。刺槐、紫穗槐、沙棘、速生杨等1665株/hm2,果树1200株/hm2。牧草籽22.5kg/hm22,规划水平梯田108hm2、谷坊143座、塘坝2座。通过工程治理后,年效益为保水168.38万m3,保土7.16万t。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1018.62万元,与治理投入417.37万元相比,产投比为2.44。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喀尔达依断面应急输水前后不同离河距离胡杨生长量观测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应急输水前(1994年~1999年,下同)不同离河距离胡杨生长曲线均呈现平行、重合与水平状态,即输水前不同离河距离每年生长量大小趋于一致;应急输水后(2000年~2004年,下同)不同离河距离生长量曲线不平行、不重合、不水平,即不同离河距离胡杨生长量不一致。结合喀尔达依断面应急输水前地下水埋深值及6次应急输水资料,对胡杨生长量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应急输水前,不同离河距离地下水埋深的一致性决定了胡杨生长量基本相同,当地下水埋深在9m时,胡杨一级枝年轮仍具有有限的生长量;应急输水后,随输水总量增加及地下水埋深抬升,胡杨生长量同步增加,应急输水明显地促进了河畔带胡杨的生长与恢复;应急输水后胡杨生长量大于应急输水前,对输水产生积极响应,可作为判定胡杨恢复效果的定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2008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湖北省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压力和自然生态体系的承载力,通过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计算出湖北省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5670hm2/人,人均实际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5938hm2/人,人均生态赤字达1.9732hm2/人。分析表明,湖北省2008年的生态足迹已远远超出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郭青云  金萍 《青海科技》2004,11(3):27-30
经过2年2点试验,结果表明:用60.75%异丙隆·苯磺隆WP1500~1800g/hm2,对水30L,于小麦3~5叶期喷施,防除野燕麦效果达80%以上,阔叶杂草效果在95%左右,防除野燕麦效果好于对照药异丙隆、防除阔叶杂草效果好于巨星。对小麦安全,除草后小麦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37  
本文计算了中国1961年~2001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赤字,分析了这些指标的构成及其变迁;对1990年~2000年间第一、二、三产业的生态足迹及其生态占用强度(生态效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从1970年代初开始,生态系统就处于超负荷状态,生态赤字增长迅速,人均赤字年增长率达到9%以上;能源和耕地在生态足迹中占主要份额;第一产业生态足迹在总足迹中的比重最高(63.7%~68.5%)、生态占用强度也最高(达20hm2~23hm2/万元GDP)且生态效率有下降趋势,是影响我国经济之生态效率的主要矛盾所在;第三产业生态足迹在总足迹中的比重很低(4.5%~5.4%),其生态占用强度比其它产业低得多(1hm2/万元GDP),但该产业的生态足迹增长速度较高且生态效率提高较慢;第二产业生态足迹占总足迹的26.1%~31.7%,生态效率在3个产业中增长最快.2000年~2020年,要在实现GDP翻两番的同时实现生态足迹零增长,需要生态效率也翻两番,年增长率达到7.18%,而1990年~2000年间生态效率的实际年增长率为5.45%.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植被保持土壤效应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任志远  刘焱序 《资源科学》2013,35(3):610-617
植被的土壤保持功能评估是生态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有研究中缺乏较大尺度、较高精度的土壤保持估算.基于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与年尺度风蚀预报方程,估算西北地区土壤现实侵蚀量与潜在侵蚀量,得出植被土壤保持物质量与价值量,并进行土壤保持效益分区.结果表明:植被土壤水蚀保持量高值集中在秦巴山区一带,其值超过5000t/(hm2·a);青海东南部三江源地区植被土壤水蚀保持量在(500~2000)t/(hm2·a);而1万t/(hm2.a)以上的植被土壤风蚀保持量样本很少,集中在天山、西祁连山、三江源三大区域;沙漠内部几乎不发生植被土壤保持作用.单位面积价值量大于2亿元/km2的像元几乎全部位于陕南和陇东南的秦巴山区中.黄土高原土壤保持价值量也多在1000万元/kim2以上.最后统计土壤保持价值总量,进行县域单元的土壤保持生态效益分级,并阐述了4种县域生态建设定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高油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高油高产大豆栽培技术。全面贯彻落实该项栽培技术,高油大豆产量高达2400kg/hm2,实现大豆含油率达22%以上。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林地林木产量和光能利用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福建省气象要素观测及林地土壤调查资料,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进行区域林地林木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栅格空间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林地林木高、中、低产量区面积分别为230.97×104hm2、657.17×104hm2和3.90×104hm2,分别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25.89%、73.67%和0.44%,表明全省林地总体质量较高,多数林地的林木产量介于13.64m3/hm2~15.99m3/hm2·年,其中高产林地主要分布于南平、龙岩、三明和漳州4市,合计面积183.57×104hm2,占全省高产林地总面积的79.48%.全省林地高、中、低光能利用率区面积分别为473.76×104hm2、416.33×104hm2和1.95×104hm2,分别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53.11%、46.67%和0.22%,其中高光能利用率林地主要分布于南平、三明、龙岩和福州4市,合计面积为392.14×104hm2,占全省高光能利用率林地总面积的82.77%,其光能利用率介于0.66%~0.91%.  相似文献   

15.
高东课  叶强 《中国科技纵横》2011,(15):119-119,128
樟子松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特点,在固定半固定沙地表现良好。在沙地生长良好。应用50cm以上容器大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明显高于3年生苗,且高生长量较大,在榆林沙区造林中是最适宜的针叶树种,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国1996年~2005年能源生态足迹与效率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探求中国能源可持续消费出发,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重点将中国近10年化石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测度,并将其动态特征融入模型中,进行能源足迹产值、强度以及其带来的生态压力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提出中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分析表明:10年间,煤炭的足迹占据主要地位,1996年占人均总能源足迹的83.4%(0.301 hm2/人),到2005年占77.5%(0.418 hm2/人),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生产耗能足迹占有很大的比例,从1996年的83.30%(0.30hm2/人)到2005年的85.59%(0.450 hm2/人)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生活耗能的足迹所占比例则呈整体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12.75%(0.046 hm2/人)到2005年的10.48%(0.055hm2/人);自1996年起,能源足迹产值呈增加趋势,到2005年为0.33×104美元/hm2,比1996年的0.19×104美元/hm2增加0.14×104美元/hm2,能源足迹强度1996年最高为5.15 hm2/×104美元,最低为2005年3.07 hm2/×104美元;能源足迹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自1996年到1999年呈下降趋势,1996年压力指数为0.84,到1999年为0.63,从2000年开始便逐渐增加,到2004年超过1,2005年达到1.20。  相似文献   

17.
对人工湿地松林内K、P、Ca、Cu、Na、Zn、Mn、B等9种化学元素的研究,通过降雨输入、地表径流输出以及在林分中的积累、刘存、淋溶、归还和吸收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林有较高的生产力(生物生产量20.81t/hm2.a,生长量16.88m3/hm2,原因在于它对化学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较高。林分的化学元素支出大于收入,但由于归还量少,林分循环效率低,林地的矿质元素支出大于收入,林地质量在退化。建议人工控湿地松林,以提高林分生产力,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灌溉水矿化度对玛纳斯流域棉花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利用咸水资源对缓解干旱区绿洲农业用水矛盾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10年和2011年在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研究了矿化度为0.87、2、3、4、6、8g/L的咸水对土壤水盐动态和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灌溉导致土壤剖面持续积盐,棉花叶面积指数减小,干物质积累减少、产量下降;灌溉水矿化度每提高1g/L,产量降低约391kg/hm2;土壤根系层(0~60cm)可溶性盐浓度每升高1g/L,产量降低约861kg/hm2。在灌溉水矿化度2g/L情况下,100cm土层盐分最大累积率2010年为113%,2011年为26%,呈下降趋势,棉花生长、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受影响较小,可作为该区咸水利用调控参考阈值,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颜亮东  周秉荣  李晓东  李甫  张娟 《资源科学》2012,34(11):2057-2066
利用三江源地区18个气象台站1961年以来观测的日、旬、月和年气温、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以及玉树站观测的太阳辐射资料,根据气候学原理,在充分考虑天文辐射、大气透明系数,日照百分率等影响太阳辐射因子的基础上,计算出三江源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然后以年太阳总辐射量作为一级(主导)区划指标,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日最高气温达10~15℃)以上期间的日数(利用佳期)作为二级区域指标进行分区,对三江源地区9个不同类型的太阳能资源区进行分区评述,同时计算了三江源地区粮食光合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农作物生长期光合生产潜力为26846.4kg/hm2;光温生产潜力为11812.4kg/hm2;气候生产潜力为9449.9kg/hm2,与1997年-2006年实际年平均粮食产量3327.0kg/hm2相比;只占气候生产潜力的35%,说明三江源地区粮食生产潜力的提升空间还很大,最后得出:三江源地区由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土地利用条件优越、电网容量与架构理想、电价水平较低、交通设施便利、光伏产业链完整、太阳能利用市场和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等优越条件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钱胜 《科学中国人》2014,(4S):11-11
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v.pubescens)又名楠竹,是安徽优势林种及城市庭园绿化的优良观赏、旅游竹种,具有生长快、繁殖强、成材早、用途广、见效快等特性.枞阳县是毛竹生长适宜区,栽植历史悠久,现有面积达200hm2,且种植规模从传统的“四旁”种植发展到山地大规模开发利用.该文介绍了毛竹造林技术,以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文从经营水平、竹林结构和立地条件3个方面对毛竹栽培技术进行阐述,以便科学地指导毛竹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