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庄子>一书以其绚丽多姿的寓言景观赢得了较多的关注, <韩非子>寓言的研究成果则相对匮乏.文章分别对<庄子>和<韩非子>寓言的语言、体制、构思等艺术特征进行比较,以凸显<韩非子>寓言植根于现实生活并给予民众温情关怀的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2.
苏健 《考试周刊》2007,(30):110-111
本文以先秦寓言的典型代表韩非子寓言为例,通过对其寓言作品的细致分析和理论阐释,概括归纳出其鲜明的寓言风格和艺术特色,使人们对先秦韩非子的寓言创作有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以见出先秦寓言乃至先秦文学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卉 《语文知识》2012,(4):91-93
在《韩非子》中,动植物寓言所占比例很小。但在整个先秦动植物寓言稀少的背景下,就显得弥足珍贵。本文从《韩非子》动植物寓言的概况、形成的原因以及与先秦其他寓言故事的横向比较等角度探讨它的特点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韩非子·说林上》由多则寓言组成,故事取材范围相当广阔,学界对其内容性质、于全书意义一直存在争议。文章认为《说林上》的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其寓言依主题分类列出,形成有层次的寓言群,与《内外储说》的编排方式接近。此外,本篇经常合二事以表一义,这种说理结构与韩非爱用对句的特点正相对应。可见《说林上》内容自有其逻辑思路,并非毫无条理、随意堆砌而成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高晶 《教育教学论坛》2013,(30):277-278
《庄子》和《韩非子》二书中的寓言同具幽默情趣,但《庄子》寓言的讽刺性极强,甚至达到辛辣的地步。而《韩非子》的幽默多表现为滑稽,在滑稽中见讽刺。  相似文献   

6.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论证自己思想体系时,大量引用历史故事、神化传说、民间典故改编成寓言故事,起到了加强文章气势和表现力的作用。本文从他寓言的表现力角度,说明正是寓言的表现力使韩非子的观点跨越时空,积淀为民族智慧。  相似文献   

7.
《韩非子》寓言在先秦寓言中是光辉夺目的一部分。《韩非子》全书五十五篇,除少数篇章是伪作以外,大部分是韩非本人的作品。其中十八篇内载有寓言。《和氏》通篇以寓言“和氏璧”说理,《说林》上、下《内储说》上、下,《外储说》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八篇有如寓言集锦。全书载有寓言二百几十则,其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形象之众多,思想意义之深远,文学手法之多样,文学语言之繁富,在先秦寓言中,只有庄子可与之媲美。  相似文献   

8.
战国是寓言大量蕃衍的时代,反映在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真是各具特色。《庄子》寓言文辞瑰丽,《孟子》寓言诙谐有趣,《韩非子》寓言朴实平易,《战国策》寓言则好比是人的中枢神经,与政治斗争的风云变幻紧密联系。《战国策》寓言大都是从当时激烈的政治斗争旋涡中产生而又服务于当日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9.
纪莉莉 《文教资料》2011,(30):29-31
作者通过对《韩非子》寓言命名结构的整理和研究,发现寓言命名中出现的连动式短语和述宾联合式短语结构类似,然而语法、理据内涵却有很大区别,在此从时间的有序性和事件的目的性等多方面来区分这两类短语。  相似文献   

10.
一、激情导入。营造古文“场”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寓言,还记得吗?寓言,往往借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去逛逛吧。  相似文献   

11.
《列子》中有大量寓言互见于《庄子》《韩非》《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说苑》《新序》等。对比发现,同一寓言,在不同的子书中,或者表达相近的寓意,或者寓意有较大延伸,或者独辟蹊径,从中生发出截然相反的旨意来。究其原委,各家学说不同的思想倾向最终决定了寓言的剪裁,旨意的表达。从这些不同解读中我们可以窥见藏于其后的更本质的东西,这也成了理解先秦两汉诸子思想的便捷法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产生于印度佛经寓言里的"吐壶故事"中的空间及其欲望的结构。在这样的故事里,巫术想象的神秘空间来源于《华严经》,"吐壶故事"流传的过程显示了繁复、混杂的欲望。它预示了人的身体的孕育性和隐匿性,还遥遥印证了精神分析和巴塔耶"普遍的经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翔实的文献资料和《庄子》文本,论证了"三言"中的"重言"、"寓言"是一种文学样式,相当于今天的寓言文学艺术;"卮言"则指庄子寓言文学"无心"、自然的艺术风格,它们之间是文体和艺术特征的关系,从而证明了主张"三言"是三种表现手法观点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或称“文章志”为作家传记,不确。《隋书·经籍志》著录“文章志”一类在“簿录篇”,为目录书;“文章志”一类书的作者在秘书监任职,工作之一就是典校图籍,登记目录;《后汉书·文苑传》所承绪者应为《文士传》一类;“文章志”一类书多关注对作品评价乃至对作者文学事迹的整体关注;“文章志”与总集、别集编撰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中原地区的广大农村,自汉至今两千年来,“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故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些故事大致分为“遇难呈祥”、“天保地佑”、“感恩相报”、“历史遗迹”等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6.
《庄子》寓言中人物寓言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不但由其主观因素所决定,也受到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传承的影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暗合了人物寓言成功的两个决定因素,形象特征类型化,但又不乏生动、鲜明和丰富的个性;故事情节曲折迭起,荒诞、夸张,出人意外。《庄子》人物寓言的成功除准确地把握了这两个基本要点之外,也与其自如旷达的结构设置,清拔恣肆的辞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叙事角度是叙事文及其小说结构全篇的始点,不同角度引出不同艺术旨归.《红楼梦》和《老人与海》共同选择了寓言式叙事角度,前者以世外灵石的寓言为全文张本,后者对老人形象及其处境寓言化,这种选择使两者的结构精深严密,叙事宏大、主题深邃.时间和空间都有着巨大差异的两位作家在创作上的这种共同选择,首先取决于创作方法上的“故意”,其次取决于对主题深度的哲理挖掘,再者,是思想上的先行者在表达其与时代社会不相融的思考时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
《虎叱》是朝鲜思想家、文学家朴趾源的一篇优秀汉文短篇小说,作者在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的中国材料的基础上,采用中国传统的庄子式寓言创作结构,以老虎为讽刺的主体,运用拟人的写作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假儒道者的伪善,以及封建社会吃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19.
有关《国语》怎样成书,比较集中的说法是编撰者杂取周王室及各诸侯国“春秋”史料而成。其实除了“春秋”一类的史料外,尚有诸如“诗”、“礼”、“乐”、“令”、“故志”、“训典”以及瞽矇口述历史等多种文献为其成书提供史料。这些文献不但丰富了《国语》的史学和文学的内涵,而且增加了《国语》的审美价值。那种认为《国语》不过是毫无润色的史料的简单拼凑,显然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韩非子》正文中保存了一些宝贵的训诂材料,从训诂用语和训诂方法两个方面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阐明其体例,有助于探求《韩非子》在训诂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