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斜阳》中的直治与现实中太宰治的经历十分契合,例如吸食吗啡、欠巨额债务、生活能力低下等,这也使得研究者试图通过直治去探寻太宰治的现实生活与思想。试从生活能力的欠缺、对战后社会的批判、对贵族的留恋与背叛的矛盾心理三个方面形象立体地去剖析直治这一人物形象,以期更好地去理解太宰治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斜阳》中的“明”色调——论反抗世俗的女主人公和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无赖派代表作家太宰治一生创造了大量充满"暗"色调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充满着麻药、酗酒、吸毒等消极因素。作品《斜阳》虽如书名一样,描写了没落贵族的消亡,但也不乏积极的色彩,也有着"明"色调。如作品女主人公和子对世俗的反抗就带有明亮的色调。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斜阳》中主人公身上体现出的"绝望"和"希望",并结合日本战后的时代背景,分别分析了太宰治"失望"和"希望"的原因。"太宰治在《斜阳》一文中,把绝望留给自己以及自己所代表的阶层,却把希望留给像和子一样敢于追求爱和理想的日本普通大众。  相似文献   

4.
林进  杨蕾 《考试周刊》2009,(46):21-21
《斜阳》是日本无赖派代表作家太宰治在战后的集大成之作。本文分析了《斜阳》中的主人公和子在身份及文化认同上的转型过程.来考察这部作品的神髓,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关照。太宰治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希望寄托在和子身上.指出只有积极地去革命,彻底地摆脱旧的道德模式,才能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5.
《斜阳》的故事是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中上演,主要是说离婚的和子在伊豆山中的别墅与母亲同住,战争结束后,弟弟直治复原归来,他的生活放荡不羁,又爱上一位画家的妻子。直治厌恶没落贵族的生活却又无法摆脱,精神极度的空虚,因而在留下遗书后自杀。姐姐与已婚的小说家上原相恋而怀有身孕,当母亲亡故、弟弟自杀时,上原却离开了她。于是她在觉悟后决定自己生下孩子,并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道德革命:"我们不管到何时何地都要与古老的八股道德观抗战,准备像太阳般的活下去。"  相似文献   

6.
太宰治在战后日本社会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创作了《斜阳》,其主人公和子被太宰治赋予了自我救赎的重任。在救赎的过程中,和子经历了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格结构的三大阶段,并在最后完成了自我的超越,达到超我的人格,成为了当时人们进行自我救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薛云虹 《考试周刊》2009,(1):196-197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太宰文学.对当时的世人特别是日本战败后那个时期的青年人产生了无可计量的影响。不仅是那个非常时期的青年们狂热地追读他的作品,现在同样盛传于世。每年都有新的太宰文学热爱者出现。在他去世六十年后,其作品仍不断吸引着年轻读者,并以各种形式影响后辈的作家。太宰文学长盛不衰的原因,除了内容上的独具一格,文体上的特色也是不容忽视的。《斜阳》和《人间失格》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中心.分别从鲜明的表现、敏锐的感受性、讲述能力这三个方面分析其文学创作的文体特色。  相似文献   

8.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作家代表,是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一生既参加左翼运动,熟读《圣经》,又酗酒、殉情,在这种积极与消极的矛盾之中,他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本文试通过太宰治早期及晚期两篇作品,分析其参加及脱离左翼运动的原因,剖析其精神世界,为解读太宰治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斜阳》是日本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褒贬不一。这部小说的标题形象、贴切、喻意隽永;书中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个性突出、富有魅力;小说的结构严谨,悬念不断,引人入胜;结局也十分耐人寻味,是一部值得细读和研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太宰治是日本现代文学“无赖派”(新戏作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人间失格》是其自杀前发表的自传体小说,小说的风格阴暗、颓废,甚至被认为是其“遗书”。反讽叙事学理论为我们解读这部作品提供了新视角,作者的原罪思想、批判现实主义以及反世俗精神等跃然纸上,使作品体现出深刻的悲剧内蕴与巨大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1.
邵华  宫莉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5):99-103
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是一首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作品。这首作品集中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新原则,是钢琴改编曲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对《夕阳箫鼓》的改编背景、音乐分析及创作手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其创作手法的科学性、时代性、民族化是钢琴改编曲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陆机和王融是魏晋南朝时期两位有代表性的士族文人,他们的文学地位、家世传统、人格性情和人生经历都有相似之处。但文学思想、创作内容和风格上却迥然不同,这其中受到了潜在的士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状况的影响。通过两人的对比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究魏晋南朝时期的士族演变史对士族文人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夸父拥有地母神的特征,“夸父逐日”乃“控日巫术”仪式的言说。地母神运用自己的神力通过掌控、模拟太阳的运行轨迹,以自身的死而复生促使太阳再生,使其循环往复,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4.
受先进思想影响的普希金,是徘徊在进步和落后之间诸多俄罗斯贵族的代表。作家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和本阶级面临的矛盾处境,并通过他笔下人物命运的抒写,深刻地思考着贵族阶级的处境:自我意识觉醒,渴望挣脱封建专制和宗教传统对人性自由的束缚,同时又不愿放弃沙皇专制制度下贵族阶级的既得利益。文章从崇高美的角度,分析普希金作品中的人物为满足情欲、权欲的畸形行为及人生悲剧,揭示人物欲望悲剧蕴含的追求人性自由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5.
兵法是艺术。《孙子兵法》作为兵法经典,也是兵法艺术美的代表,对中国古典美学具有突出的贡献。从兵法是艺术、孙武的诗人气质、孙武的审美理想、读《孙子兵法》是审美享受等四个方面,第一次对《孙子兵法》的美学价值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在他的《太阳照常升起》中,成功地塑造出了“迷惘的一代”的艺术形象。但由于他的冰山创作原则的原因,人们又难以理解那些人物因何苦闷彷徨、无所事事、心灵空虚,象飘零的灵魂一样到处流浪。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作了探讨: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碎了他们的心灵和身体;二是战后美国社会现实的变化和他们对此的不适应的矛盾;三是海明威本人的经历和体验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门地(家格)问题为中心,回顾了内藤湖南、冈崎文夫的中世贵族制研究,宫崎市定的九品官人法研究,矢野主税的门阀社会研究,越智重明的族门制研究,中村圭尔的六朝贵族制研究,直至最近的野田俊昭、渡边义浩关于六朝贵族制的研究;讨论了诸位日本学者以上学说的继承发展关系与分歧争论情况,提出了在六朝门阀制度研究领域,日中学界有必要进行比较探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夕阳红》栏目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定位于所有和老年人相关的社会群体,节目融娱乐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贴近老年情感、贴近老年生活、贴近老年需求,由于栏目精准的定位策略,因此深受老年观众的好评,是央视收视率较高的节目之一.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日益受到西方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其原因,首先在于其超越时空的巨大理论价值,其次,《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兵学的代表作,对于反思西方军事理论,弥补其中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还因为它所提示的军事原则契合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