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崔士鑫 《青年记者》2009,(24):60-61
西藏日报社推出的《雪域边线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报纸系列报道的一等奖。能够获得中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的一等奖,在西藏日报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获奖作品属于完全独立采写、刊播的角度上讲,这也是西藏新闻界历史上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2.
西藏日报推出的<雪域边线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报纸系列报道的一等奖.能够获得中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的一等奖,在西藏日报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获奖作品属于完全独立采写、刊播的角度上讲,这也是西藏新闻界历史上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3.
郑保卫 《青年记者》2007,(23):61-63
参评作品总体评价这次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会共收到报纸系列报道参评作品41件,最后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获奖作品共17件(含报纸副刊作品)。  相似文献   

4.
检阅1992年我国新闻工作实绩的第三届“中国新闻奖”近日已揭晓,154件佳作获奖。其中18件作品获一等奖,52件获二等奖,84件获三等奖。对此,我们表示热烈祝贺。“中国新闻奖”是我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从本届获奖作品来看,突出了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党召开14大的重大历史意义的主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反映了全国各条战线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在获奖作品中,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题材占一半左右,关于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等方面也有较充分反映。本届获奖作品的分布较前两届广泛,反映了我国新闻工作在党的新闻方针指引下,经过辛勤努力,正取得全面进展。地方新闻单位、民族地区新闻单位、产业报纸、军队报纸等都有作品获奖,而且占相当数量。从本届参评的作品看,报纸消息数量虽较前两届有所增加,但报道重大题材的佳作仍不足。报纸、广播、电视的言论仍需加强和提高。这都需要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和业务建设,以更好地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为了使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详细了解获奖作品情况,本刊特将第三届“中国新闻奖”篇目公布如下:——编者  相似文献   

5.
检阅1992年我国新闻工作实绩的第三届“中国新闻奖”近日已揭晓,154件佳作获奖。其中18件作品获一等奖,52件获二等奖,84件获三等奖。对此,我们表示热烈祝贺。“中国新闻奖”是我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从本届获奖作品来看,突出了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党召开14大的重大历史意义的主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反映了全国各条战线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在获奖作品中,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题材占一半左右,关于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等方面也有较充分反映。本届获奖作品的分布较前两届广泛,反映了我国新闻工作在党的新闻方针指引下,经过辛勤努力,正取得全面进展。地方新闻单位、民族地区新闻单位、产业报纸、军队报纸等都有作品获奖,而且占相当数量。从本届参评的作品看,报纸消息数量虽较前两届有所增加,但报道重大题材的佳作仍不足。报纸、广播、电视的言论仍需加强和提高。这都需要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和业务建设,以更好地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为了使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详细了解获奖作品情况,本刊特将第三届“中国新闻奖”篇目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一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评选是新闻界的大事、盛事。评选,既是对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成果的检验和展示,也是对几十万新闻工作者的激励和奖掖。287件获奖作品,记录了一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是优秀新闻工作者辛勤探索的结晶。本期《前沿关注》栏目聚焦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约请专家评委对获奖的报纸系列报道、电视新闻、国际新闻及网络新闻作品进行评析,以展示其丰富内涵和独特风采。  相似文献   

7.
系列报道应有科学规范彭朝丞在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广播、电视和报纸、通讯社组都增设了“系列报道”(包括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奖项。我作为系列报道组的一名评委,捧读着那一件件参评作品,深深感到“系列报道”奖项的增设,确实反映了我国新闻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徐红 《新闻世界》2011,(11):131-132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获此殊荣的一批新闻工作者更是中国新闻界的杰出代表,本文对第十一届至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报纸评论荻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究中国新闻记者十年中的职业价值的趋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新闻作品的话语方式有了许多重大突破。本文从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入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新闻作品中话语方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李瑾 《新闻世界》2014,(8):17-18
《光明日报》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是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的一个成功案例。报道从2012年6月12日起在光明日报新闻版上推出,至9月2日止,共报道了38期42个人物,稿件总字数约十万字,荣获了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文字系列报道的一等奖。本文从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的角度分析这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11.
第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第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于6月下旬东晓。获奖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时代画卷,显示了我国新闻工作者在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中,努力提高新闻工作水平的可喜成绩。中国新闻奖是我国综合性的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去年是...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6年第二十三届“河南新闻奖”评选的落幕,“河南新闻奖”的各单项奖也名花有主。笔者不想就整个参评作品和获奖作品评头论足,也不想就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作学术上的探讨,仅想就本届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的评选发表一点感想和意见。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化,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为了鼓励和检阅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每年取得的成绩,在“中国新闻奖”的奖项设置上专门设立了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的奖项,每年评出10个获奖作品。河南新闻奖虽未单独设立该奖项,但在评选中还是认可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的…  相似文献   

13.
评出报纸、广播、电视、新闻摄影和新闻美术获奖作品261件,其中一等奖作品40件,10件作品被推荐参加第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 (记者邹玲报道)为新闻界关注的全省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第16届(1998年度)“湖北新闻奖”,5月21日在武昌揭晓。经过评委会认真评选,共评出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三昧》2004,(10):5-5
中国新闻奖:中国记协主办,是中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开展这项评奖活动的目的在于检阅我国新闻工作的年度实绩,推动新闻改革,促进新闻作品质量的提高,保进新闻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全国五千多家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参加这项评奖活动。中国新闻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出150~160个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15.
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揭晓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已揭晓。170件新闻佳作榜上有名,其中特别奖2件,一等奖19件,二等奖56件,三等奖93件。中国新闻奖是我国综合性的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本届获奖作品集中反映了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也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网络新闻评论自2006年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开始进入其评奖范围,至今已评选12届。12年间我国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网络环境风云突变,这期间有哪些网络评论作品最受中国新闻奖青睐?这些作品有何特点?本文将以词频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运用NLPIR大数据平台对一等奖获奖评论展开数据挖掘,勾划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获奖作品脉络,并对未来评选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6,(17):80-80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市场。综合类报纸无论是获奖等级还是获奖数量都创下历年之最。我们在为这些兄弟媒体表示衷心祝贺的同时,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荣获新闻界最高荣誉的新闻作品表现了什么主题?为什么能够获奖?其获奖作品对于我们日常新闻操作的导向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奖作为我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它的评选是对每一年度国内各类媒体发布的诸多体裁和题材的新闻作品最优化的选择过程。在电视新闻的获奖作品中,重大的主题、较强的时效性、准确地把握细节和镜头感无疑是诸多获奖作品所共同具备的优秀特质。文章旨在通过对部分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作品的解读,对获奖作品的共通性做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新闻奖对于获奖作品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新闻作品报道手法也在不断地求新,从首届中国新闻奖到第17届,新闻作品更加贴近社会、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加贴近受众。  相似文献   

20.
国内新闻界     
第六届中国新闻奖揭晓 据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第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今日揭晓。获奖作品生动地展现了1995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时代画卷,显示了我国新闻工作者在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中,努力提高新闻工作水平的可喜成绩。 中国新闻奖是我国综合性的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去年是我国新闻战线的丰收年,涌现一大批题材重大、导向正确、采访深入,编制精当,有影响的优秀新闻作品。本届共评出特别奖1件,一等奖18件,二等奖53件,三等奖85件,合计157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