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慧 《今传媒》2012,(7):23-25
在传统大众传媒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的一般性模式是利用行政力量引导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推广;而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大大释放了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话语权",突破了以往那种口调一致、你说我听的单一传播模式,使得城市形象的传播系统和模型更为复杂,为南京城市形象的传播实践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南京城市形象传播需充分发掘微电影等各种新媒介新载具,并执行各种媒体间的整合互动,真正实践全方位、立体化的优质传播。  相似文献   

2.
袁丽娜 《传媒》2015,(16):62-64
随着移动媒体、社交媒体的兴起,媒介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不断丰富,城市形象传播的渠道日益多样化.本文提出新媒介生态下的城市形象传播要注重社会网络对信息扩散机制的影响,建立多层次的信息传播平台,强化新媒体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杜积西  陈璐 《传媒》2019,(15):82-84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文化和整体精神风貌的展现,传播和构建独特的城市印象,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抖音为代表的移动短视频平台发展迅速,使城市形象传播建构有了新的载体和渠道。本研究从运作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三个层面详细分析重庆、成都和西安三个典型西部城市在抖音平台上的城市形象建构过程,挖掘城市形象在新媒介平台中的传播机理、运作模式和传播成效,以期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城市的印象、看法和总体评价。当前很多地方的城市形象传播面临着诸多困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既挑战着既有的城市形象传播方式,也为城市形象的宣传推广创造了更加丰富、有效的传播途径。通过善借新媒介传播、凝炼城市特色符号、讲述平民故事、构建人人参与格局等策略,以实现城市形象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舒昕 《东南传播》2010,(10):57-59
新媒介环境是指在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本特征的新媒介信息传播过程中,人类所要面临,并置身其中的一种崭新的生活环境和信息传播环境。极简主义设计在新媒介的环境下是一种极其简化的设计,具有其他设计方式不能替代和超越的优势特征,符合了新媒介环境对设计的需求,是新媒介环境中信息有效传输的独特设计方式。文章从信息有效传播的角度分析了新媒介环境下极简主义的特征优势,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张伟伟 《传媒》2016,(5):72-73
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闻业的巨大变革.相比于其他记者,驻外记者受新媒介技术环境的影响可能更为深刻,因为他们面临对内和对外传播的双重压力.不过,新媒介技术在为驻外记者带来多重挑战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论新媒介环境下的戏剧传播与戏剧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介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快捷的交流方式,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新媒介环境下融合性、共享性、互动性、去中心化等传播特征在戏剧传播和戏剧批评领域也产生重要影响,形成许多新型的戏剧传播样式和戏剧批评形态,带来了戏剧传播的重大转向,展示了戏剧批评的新图景。文章主要从"新媒介"及其"新媒介"传播方式下的文化语境、"新媒介"环境下戏剧传播方式的转向、"新媒介"环境下戏剧批评的新图景等方面阐述新媒介环境下的戏剧传播与戏剧批评。  相似文献   

8.
黎藜 《传媒观察》2015,(4):39-41
本文以香港小童便溺事件为切入点,力图分析在新媒介传播环境下,新的传播方式所构筑的传播环境对事件传播的内容、方式和效果的影响,以及由此而来对事件发展的影响和在传播环境俗化、恶化过程中的影响,从而使人"成了‘机器的延伸’"。大众深受其流毒而不自知,媒体工作者和研究者,更应当以自己的专业工作对新媒介技术对媒介环境的影响保持高度警惕,指出其危害,并对大众形成更为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海霞 《新闻前哨》2021,(3):104-105
城市形象代表着社会群体对于城市的认知状况,此种感知和评价不仅源自对于城市物理环境的掌握程度,已源自于各媒介载体的传播和宣传。城市形象概念界定伴随新媒体诞生,其内涵愈发丰富,涵盖原有城市物理环境以及基于新媒体平台所建构的城市形象。本文以短视频在南京城市形象传播中发挥的作用入手,分析短视频在南京城市形象传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短视频在南京城市形象传播中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以洛阳为案例,梳理步入新媒体环境后不同媒介在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在传播方式策略方面的变迁,分析其采用了何种策略去实现更好地建设、传播城市形象。本文分别探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在城市形象传播策略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获得更好的城市形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丹  王珩 《青年记者》2017,(20):25-26
城市形象是每一座城市带给他人的最直观印象,是城市内外部公众对城市诸要素的总体感知、印象和综合评价.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品牌之一,其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是多方面因素对人综合影响的结果.媒介技术的发展,让社交媒体等新媒体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于是公众开始多渠道对城市形象的相关内容进行接触.因此,遵循新媒介生态下的信息传播规律,制定彰显城市特色的形象传播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媒介传播的方式多,传播效率也很高,因而利用媒介传播,可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社会公众对城市形象的较好认知,并于之后持续产生影响,达到传播者的意图,对城市形象建构与维护有理想效果.换言之,媒介传播更容易被公众接受,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所谓的隐性传播是与显性传播相对而言的,在特定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采用的间接的、内隐的信息输出方式,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①在以往的城市形象传播中,人们往往注重外在的、直接的、短期的传播效果,忽略了隐性传播更为持久的传播力。城市民谣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模式,已经成为城市形象传播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13.
在新媒介传播环境下,世界是平的,新闻信息的流动更为自由,同时也需要强化新闻版权保护。具体地说,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内容"不可刊登、播放"的声明力度,强化内容的可售卖性。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已经迅速进入、占领人们的生活,人类开始进入信息传播的数字网络时代。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理应受到关注和重视。"人类创造了工具,而工具又反过来塑造了人类",本文认为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并针对新媒介环境下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申雪凤  季雅丽 《传媒》2018,(13):73-75
城市是一个多元的综合体,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是政府、媒体、团体组织和每个公民都应该关注和参与的.在媒体环境日趋变化,网络数字媒体日益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情况下,城市形象传播开始借助新媒体出现新的转向.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的新变化,寻求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的营销整合传播之策.  相似文献   

16.
董晓玲 《今传媒》2014,(6):61-62
本文对2013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得出2013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媒体转型,包括纸质报刊和期刊类新闻杂志在新媒介环境下如何长效发展;网络舆情,新媒介环境下网络已逐渐成为舆论的主场地;新媒介环境下学术研究点此年主要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在新媒介环境下不仅没有解构反而得到加强;最后是新媒体技术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中国新媒体传播的客观规律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索。本文将对学者的观点做进一步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传播效率大大加快,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短视频的出现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抖音"短视频的信息传播优势,分析了"抖音"短视频与城市形象传播的联系,介绍了城市形象传播的意义,并重点探讨了"抖音"短视频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应用路径,希望可以切实改善城市形象环境,促进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8.
民间故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新媒介环境下民间故事传承与传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对民间故事传承传播现状进行考察,认为新媒介环境下民间故事的传承传播需要紧紧拥抱新技术,通过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沉浸式展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驱动的知识图谱构建、基于文化绘图的民间故事存储实现全方位的传承保护,通过基于网络文艺的多媒介叙事、基于短视频带来的流量红利进行传播利用,使民间故事在新媒介环境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媒介对危机传播有着重要影响。新媒介环境下,公众介入公共事件讨论更为主动。文章以5·31延安城管事件为例,从公共关系角度对危机中公众、组织行为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危机中的受众和组织的不同反应。为提高危机传播效率和提升危机沟通效果,给危机处置和组织形象重塑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现实生活中城市形象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人文功能的持续增长,重大国际性活动中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逐渐成为学界当下关注的焦点之一,具有代表性的是2016年G20峰会报道中的杭州城市形象。从内容方面来看,国内杭州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形象研究、城市形象传播研究和杭州城市形象研究,及G20报道中杭州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研究。今后的国内杭州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应在国际传播能力方面予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