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通过介绍贝多芬奏鸣曲的时代背景、音乐风格的转变等,来对这些要素进行内在剖析,集中阐述的贝多芬奏鸣曲在创作的不同时期的结构、特征等等,并且集中论述了对于贝多芬奏鸣曲来说所特有的创作手法同以往贝多芬音乐风格的转变,同时也介绍了贝多芬本人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颜婷婷 《考试周刊》2009,(1):215-216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均衡地反映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体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本文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对比.从而找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其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3.
李晶 《运城学院学报》2004,22(2):99-100
艺术歌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体裁之一.他以独特的创造力为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创作打开了新的局面。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不仅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而且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虽然它并没有像贝多芬的交响乐创作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哲理性,但它是贝多芬最真挚的爱情表白,最富有人性化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在西方音乐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在古典音乐上有较多的成就,同时也推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并且对后世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所有音乐类型中,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成就最高的音乐,因此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先阐述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接着从强烈的个人风格、稳定的速度和节奏、演奏速度的把控、情感的表达与抒发四个方面,分析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风格,并探讨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即协调演奏力度和强音、注意音色和踏板控制等。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62):12-13
文学经典《贝多芬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传记,傅雷译《贝多芬传》堪称中国的翻译文学经典,本文以此为例,分析了建构翻译文学经典的基本要素。除了原著本身的艺术价值、译入语环境和读者的影响之外,译者的翻译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49,并用温科尔曼的美学思想探讨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让心灵站立     
在贝多芬的音乐越传越远的时候,他在维也纳邂逅了李希诺夫斯基亲王。亲王发现贝多芬是一块稀有金属。在亲王的真诚邀请下,贝多芬住进了王府。对亲王一家无微不至的关爱,贝多芬自然心存感激。但是,当亲王企图通过爵位的尊严迫使贝多芬改变自己的意志时,  相似文献   

8.
贝多芬的一生创作32首钢琴奏鸣曲,而这32首钢琴奏鸣曲不仅成就了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同时对人类的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贝多芬晚期的五首钢琴奏鸣曲即钢琴奏鸣曲101、106、109、110、111,这五首钢琴奏鸣曲代表了贝多芬晚期的创作风格,对贝多芬后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的掌握,并增强演奏效果.本文在阐述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创作背景的基础上通过与贝多芬前期和中期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比较对贝多芬在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特点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解贝多芬个性特点。2.揣摩语句,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物的认识和情感。3.探究写作意图,领会人物品格的精神价值。[教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准确把握人物个性特点。2.探究人物品格的精神价值。一、导入课文贝多芬,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被尊称为乐圣。他用音乐来感受世界,触摸灵魂,传达思想。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在每一个阶段都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特征。从古典艺术性到逐渐走向非正统性以至到最后的完全自由化的曲式结构,贝多芬在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的艺术特征,也是贝多芬的人生在不同阶段的真实写照。贝多芬一生致力于追求音乐解放,追求完全自由化的音乐创作。在超过30年的写作中,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从具有古典痕迹的作品到逐渐改变奏鸣曲形式再到最终的曲式结构都反映了贝多芬在音乐上不断创新的追求。在欧洲的钢琴奏鸣曲中,贝多芬在初期一直遵循古典形式的创作方式,但在其独创性的驱使下,贝多芬开始挣脱传统束缚,寻求更为自由化的创作方式。随着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贝多芬的独创性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其奏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08,(11):49
1807年,贝多芬住在维也纳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里来了一大批客人,他们都是当时拿破仑派驻占领维也纳的法国军官。公爵想请客人们听音乐,就派人去请贝多芬,但未向贝多芬说明情况。贝多芬不明就里,带着自己新写完的《热情奏鸣曲》兴致勃勃地赶来。进客厅一看,贝多芬当即就拒绝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恼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对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经典的音乐华章之一,它带来的不仅仅是音乐的盛典,还带来与黑暗现实抗争的勇气和激情。19世纪初,动乱的年代让民众在黑暗无力中彷徨,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希望和力量。200余年已过,那激昂奋进的乐曲依然响彻云霄,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魅力。该文基于多视觉角度,全面诠释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希望能够尝试着从更加多元的角度探索其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3.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演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亲自冠以标题的作品.此曲是1792年贝多芬献给卡尔.冯.李斯诺夫斯基亲王的.《悲怆》奏鸣曲音调庄严,情绪激昂,感情崇高,形成了贝多芬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4.
海顿和贝多芬是处于古典主义时期两端的两位极具代表性的作曲家,虽处于同一时期,二人的创作有一些共性和继承的因素,但由于经历、生平、生活的时期不同,导致二人在创作风格上具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对海顿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进行对比,探究二人钢琴奏鸣曲的价值性,以及二人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地位、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万维佳 《文教资料》2011,(35):84-86
文章从时代背景、内在逻辑、创作特点等方面解读贝多芬《“热情”钢琴奏鸣曲》,挖掘这首钢琴奏鸣曲的艺术价值,为学习和演奏该作品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项新宇 《学语文》2014,(1):15-16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解贝多芬个性特点。2揣摩语句,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物的认识和情感。3.探究写作意图,领会人物品格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7.
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黎明Op.53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03年,直至1804年的夏天完成,并题献给贝多芬波恩时期的好朋友冯瓦尔德施泰因伯爵。这位波西米亚出身的瓦尔德施泰因伯爵是贝多芬的庇护者、朋友,同样也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在贝多芬年轻的时候,他就意识到贝多芬超乎寻常的音乐才华,他不仅热情地拥护贝多芬,而且在经济上给予援助,更多的是在内在的精神上给予鼓励,是贝多芬最为无私的朋友。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贝多芬享有至高无上的艺术地位。如果去欣赏贝多芬的古典音乐,一定要打领带,穿上最美的礼服。人们对贝多芬的古典音乐有着特别的崇敬感。因为贝多芬音乐作品有着一般流行艺术所缺少的高贵品质,她在陶冶人的灵魂、提升精神格调方面,起着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绵 《高中生》2013,(16):19
光会写飞扬文章的作家写不出《贝多芬传》,光理解古典乐的音乐家也写不出《贝多芬传》,即使集写作和欣赏于一身的还是未必写得出《贝多芬传》。除了以上两种才能,写这本书还需要一样东西:寻找真理的勇气,而且要和贝多芬身上所拥有  相似文献   

20.
在维也纳市内,现存有贝多芬故居十四处之多。原来,贝多芬正当三十二岁盛年患耳聋症以后,心情烦燥。怕见熟人,故而经常搬家。其中西郊一个名叫哈林堡的小村是贝多芬一八0二年的住地,著名的贝多芬遗书就是在这里写下的。这是一幢包括一个小庭院的两层楼房,贝多芬就住在右边楼上三间相通的又矮又小的房间里,从窗外可以看见一片茂密的树林和教堂的钟楼。正当贝多芬写完第二交响曲后不久的一天。象往常一样,贝多芬从清晨开始了工作。忽然他发现往常每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