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抗诉制度的设置,是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误解,与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不相适应,影响了当事人民事诉讼处分权的行使,也不能体现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的原则,因而不科学,没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民事上诉权作为当事人的一项诉权,在制约法院审判权和安抚当事人的不满情绪等方面作用重大。然而,作为一种处分权,新民诉法对行使上诉权的要件规定得较为宽泛,且对滥用上诉权的行为缺乏明确指向性惩罚措施的规定。权利倘若不加以限制就容易造成权利的滥用,为了保证权利拥有者能正当行使上诉权,确保民事上诉权行使的结果产生预期的制度效果,在比较分析国外就该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现状的民事上诉权法律规制机制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朱炼 《嘉应学院学报》2010,28(12):80-83
赋予案外第三人申请再审的权利,才能充分保护案外第三人的权利,这是保护案外第三人诉权、保障程序正义和加强外部法律监督的基本要求;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并没有赋予案外第三人申请再审的权利,司法解释对案外第三人申请再审的事由进行了过度限制并且司法解释本身存在矛盾;应当从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和统一司法适用两个层面完善我国的案外第三人申请再审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结构中制约的缺陷,导致权利之间的失衡而产生了我国诉权的困境,在探讨了审判权与诉权的冲突与协调关系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民事诉权对审判权制约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物权法》关于浮动抵押的规定存在抵押人主体的宽泛性、抵押标的物的有限性、抵押人处分权限制的模糊性以及抵押权人监督措施的缺失性等问题,抵押权人的抵押权益失却了传统抵押之下的有力保障。为了消弭浮动抵押法律关系的不平衡性,必须从制度上确立和完善保障抵押权人利益的各项权利和措施,一方面,从抵押人的角度明确自由处分权的权利构成、滥用行为及其法律后果,另一方面,从抵押权人的角度明确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救济的各项权利。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律适用性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缺乏、立法严重滞后。高校处分权应由高校行政处罚权取而代之 ,要建立学生权利救济的申诉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 ,重构我国高校处分权与学生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我国民事诉讼法进行了重要修改。新法强调了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理顺了审判权与诉讼权的互动关系,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向科学化、民主化迈进的重要标志。表现在再审程度上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使传统的申诉制度这一民主权利上升为诉权。然而,由于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了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名、实难符、使得当事人真正行使这一权利困难重重。本文即从这一问题入手,探讨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应有性质及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以求能对当前民事诉讼改革思路有所启发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从新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可以看出,高等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之间的内在结构和制约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依法治校”的原则得以提出,学生的实体和程序权利得到明确,高等学校的处分权和校规制定权受到规范,“高等学校权力本位”开始向“学生权利本位”转变。这一变化正是与大陆法系国家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发展相契合的。然而,在高等学校的校规制定权和学生救济两个方面仍有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有诉讼职能与监督职能,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力,只享有法律监督这一职能。从监督职能行使的目的、动机来看,民事检察监督有救济性监督和督察性监督两种类型。救济性监督以救济当事人的权利为主,以监督为辅,因而在处理与当事人诉权关系时,应坚持尊重和保障诉权以及救济的补充性和适度性原则;督察性监督以监督审判权为主,以救济当事人的权利为辅,在处理与当事人诉权关系时,应坚持监督的优先性和职权强制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是高等学校自主权的组成部分,作为承担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高校,给予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相应的处分,能够加快教育目标的实现,但是有些高校在行使学生处分权时,没有严格遵守法律制度,严重侵犯了学生的权利,因此,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日趋完善,从法律角度来审视高校学生处分权问题,规范高校的处分行为和完善学生权利的救济途径,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