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导刊》2005,(1):7-7
党报的功能及其定位,决定了党报具有潜在的可读性,但变潜在可读性为市场优势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按照通常的看法,社会新闻往往具有较强的可读性,都市类报纸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相比之下,党报的可读性较差,甚至认为党报根本就没有可读性,这是由于有些党报存在的政策宣传简单化、工作报道程式化、报道语言公文化等通病造成的,影响了受众的阅读兴趣.失去了部分读者。  相似文献   

2.
王洁 《青年记者》2007,(6):47-47
党报党刊具有宣传、传播、舆论监督、适用和化积累五个功能,而在这五种功能中,读最为看重的是其适用功能。读的心理是希望通过党报党刊看到最适合、最需要、最解渴而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和章。因此,党报党刊的适用性来源于党报党刊所应有和显现出来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上。因此,增强党报党刊的适用性就必须从加强其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入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宋江虹 《青年记者》2007,(12):83-83
工作性报道,历来是党报的重头戏。过去囿于传统思维,报道的工作性强、可读性差,“空洞无物”、“老生常谈”等常常是人们对工作性报道的评价。近年来,不少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纷纷对工作性报道的改革进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有的报纸在工作性报道改革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把工作性报道赶出版面。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指导性是党报的主要功能,指导什么?  相似文献   

4.
严化文 《新闻世界》2010,(8):102-103
经济新闻在21世纪呈现急速发展的态势,各种媒介纷纷开辟经济专栏或专题。党报经济新闻报道具有独特的权威性和指导性的优势,但在可读性、贴近性上还有待加强。笔者就如何改进、创新党报经济报道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党报的可读性,有基本的规律可循,不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而是个原则性很强的是非问题,十分必要讨论清楚,辨别明白。立足指导性,发挥党报可读性的优势不少编采人员认为:只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新闻才具有可读性,有的党报可读性差,主要原因是强调指导性过多。这个看法是错误的。指导性恰恰是党报比其它报刊更具可读性的一大优势,有的党报失去一些读者,恰恰是这一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结果。世界上任何一种报纸都不仅仅是办来为读者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的,总是有所提倡,有所反对,期望达到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为的目的,从而为本报所代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闻单位尤其是党报当前和今后长时期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如何使党报的正面报道增强新闻性,指导性和可读性?如何使党报的正面报道出新,出彩,出亮点,出特色?近年来,我们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在新闻采编上致力于“三抓”。  相似文献   

7.
就目前地市党报整体而言,理论宣传仍然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其主要表现,一方面是理论专栏的刊出很不规范,没有固定的版面和固定的时间,出版的随意性较强,有些地市党报甚至根本没有理论专栏;另一方面,在理论专栏刊发的理论章题目太大,篇幅太长,要么大讲空泛的概念化道理,要么简单地诠释中央精神,质量不高,呆板乏味,缺乏贴近性,可读性、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经济报道如何突破计划经济时代的固有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与时俱进,既具有权威性又具有可读性、既要有指导性又要有服务性,以便适应党报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报方式向现代党报的转型?本文结合采访实践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理论宣传是报纸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党报实现指导性的重要使命。怎样使党报理论宣传有声有色,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这是必须解决的课题。 不容忽视的理论宣传现状 可读性差有以下五种表现: 一是内容缺少新意。报纸刊登的理论文章有的是纯学术讨论,有的是工作总结或工作计划,有的则是为了应付职称评定而写的论文,有的是秘书代劳的讲话稿等;它们大多缺乏新鲜感。 二是论述没有深度。有些理论文章,光从标题看,似乎抓住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人们思想上的疑点。可从头到尾一看,讲的尽是路人皆知的小道理,既不解难,也不释疑,只不过是将别人说过的话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地市党报,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要做到指导性和可读性相结合,权威性和群众性相结合,思想性和服务性相结合。必须坚持“三贴近”,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使党报不仅人们要看,而且人们爱看,这样才能彰显地市党报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党报的发行工作愈来愈难,这是无法否认的严峻现实。尽管承认这种现实需要勇气! 党报出路何在?去年2月,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在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报要把新闻舆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必须在增强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三个方面下工夫,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可读性。可见,努力增强党报的可读性,已经成为当前从新闻舆论领导机关到所有办报同仁的共识。 什么是新闻的可读性?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报界资深权威人士就此问题作专门的诠释。按西方新闻学者的解释,可读性是指新闻便于阅读和吸引读者的特性。在我们的传统习惯上,一谈到可读性,人们就容易联想到那情节诱人的故事或某些十分新奇古怪的社会“花边新闻”,这样去理解可读性的含义当然很狭窄。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一个没有文化、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文化报道是一个与读者有着广泛联系的领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加强文化报道,提高党报党刊稿件的可读性,已成为当前媒体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党报党刊如何搞好文化报道?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12,(16):4-5
李长春:坚定党报也要走市场这个方向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深圳特区报社考察时说,深圳特区报创刊30年来的探索和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了四个相统一:一是实现了党报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党报的思想性、指导性不言而喻,如何在确保思想性、指导性基础上,使报道喜闻乐见、更具可读性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所以一些地方的党报发行要靠党委发文件,但深圳特区报这么多年不用发文件,社会各界、人民群众自觉订阅,这本身就非常难能  相似文献   

14.
步入市场经济以来,地市党报承受着日趋严重的竞争压力,强化受众意识,适应读者需要,满足读者需求,不断拓宽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成为其新世纪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要提高地市党报的市场竞争力,我认为当务之急必须要正确处理五种关系。 正确处理指导性与可读性的辩证关系,强化可读性地市党报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对实际工作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这种指导性应该通过提高宣传报道艺术,让舆论吸引读者自觉接受来实现。倘若一张报纸缺乏可读性,人们读起来味同嚼蜡,它的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指导性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有些地市党报之所以缺乏可读性,不外乎两方面原  相似文献   

15.
“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的呼声已经喊了很多年。抱怨声也一直回响在各种场合,各个层面,大家抱怨:尽是些会议报道;办报也头痛:我们有什么办法,哪一个会议不报道也不行。会议报道似乎成了党报的包袱,好像只有各级党政部门搬了“山”,填了“会海”,党报才能讲可读性,才能办好。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要维护党报的权威性在新的形势下,要维护党报的权威性,应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在坚持新闻指导性、服务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可读性,使党报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要增强可读性,不仅要求内容要遵循新闻规律,也要求文风轻松活泼,在版面设计上要新颖,增强可读性.并力求做到图文并重。但并不等于有了可读性,就有指导性。作为新闻自身,既然是新闻,  相似文献   

17.
解放军报改版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时效性强了,报道面宽了,版面活泼了。读者的评价总体上是肯定的,但也有些建议值得我们思考。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解决指导性与新闻性的关系。我们改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是要增强时效性即新闻性,不错,但增强时效性又为了什么呢?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增强指导性,即指导和引导的即时性、有效性。党报负有指导工作的重任,撇开了指导性就失去党报的特性,指导性是构成党报新闻规律的首要因素。这是不容争论的,但党报也是新闻纸,必须给读者提供活蹦乱跳的新闻。这就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即党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过去讲报纸千人一面,主要是说报纸的版面形式缺少变化,内容没有新意。如今各家报纸的版面都有了成倍的增多,内容也日趋丰富多彩,但仍感到缺少独到内容、独家新闻、独特观点,窥一报而知天下党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报的可读性,削弱了党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驻地记者是新闻单位派驻各地的新闻采集者。就省级党报而言,驻地记者担负着及时充分宣传报道好驻地大事的重任,担负着驻地党委和报社的双重重托。驻地记者是报社的本报记者。对地方的报道是省级党报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省级党报是省委机关报,如果没有或者很少有对各市的报道,就会失去覆盖力,失去省级报纸的意义,指导性当然也无从谈起。事实上,许多省级党报的本省事件,来自各市的报道都占据半壁江山。从这个意义上讲,驻地记者和跑线记者一样,都是新闻报道一线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0.
在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的前提下,要使地市党报新闻报道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要增加内容的权威性、指导性、贴近性、服务性,并恰当运用多种多样的新闻报道形式,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增强吸引力,让读者感到可读、可亲、可信。作为地市党报来说,要在报道内容上体现可读性,就应报道读者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满足读者求知天下大事的欲望,从需求心理上贴近读者。要在报道内容上体现可读性,还要报道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