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空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空白”也称“艺术空框”.作者在作品中有意设置某些空白,让读者在接受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去充填.这种不着一字的空白,提供了读者参与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能收到独特的艺术效果.随着接受美学的兴起,人们开始认识到作品的艺术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往往取决于接受者所领会和赋予的意义.正如德国格·格林在《接受美学简介》中所说:“作品里充满图表结构和暗射空白,图表要由读者吃透,空白要由读者填写.”.  相似文献   

2.
“空白”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书法作品中,一幅画如能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诗歌语言的跳跃,电影艺术的空镜头,也都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李白”效应。  相似文献   

3.
“空白”是艺术作品的一种创作手法,指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作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从中获得对作品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体育课堂教学也如此,教师利用这一“空白”艺术,课堂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冯丰青 《师道》2005,(9):23-24
“空白”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可以凭借自身的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书画作品中,一幅画如能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渡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诗歌语言的跳跃.电影艺术的空镜头,也都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出发。巧妙而艺术的留一方空白,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小小说“陷阱式”叙事策略是先给读者造成某种错觉结局,然后陡转笔锋,在结尾推出一个与错觉结局完全相反的结局,让读者象掉进陷阱当中的一种方法。这种叙事策略的审美效应,是出其不意地给读者阅读心理予意外性“打击”,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使作品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形成大面积的艺术空白,收到言尽而意未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空白"即布白,是一种艺术手法,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的"空白",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素质,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书法作品中,一幅画如能适当地留下不着色的空白,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在文学创作中,留有适当的空白,让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文学形象和意境进行再创造。在教学中,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理论,适当留下不完全或  相似文献   

7.
论小小说的"陷阱式"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小说“陷阱式”叙事策略是先给读者造成某种错觉结局,然后陡转笔锋,在结尾推出一个与错觉结局完全相反的结局,让读者象掉进陷阱当中的一种方法。这种叙事策略的审美效应,是出其不意地给读者阅读心理予意外性“打击”,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使作品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形成大面积的艺术空白,收到言尽而意未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之所以永恒,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涡融于艺术画面之中的意境美。动势美,主要是指他能描绘出生活的动势,把读者带进极为深远的艺术意境:空白美,是大胆地运用空白艺术,诱发读者联想,造成美的意境:含蓄美,是指表现在他蕴含于作品整体形象和艺术画面中的深意,即“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似文献   

9.
空白是指作品未明确展示的部分,即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所隐伏的语言文字、故事情节、思想感情、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这种教学艺术的运用,能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空白”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可以凭借自身的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书法作品中,一幅画如能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诗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原理认为:“作品的美学价值是作者在创造过程中和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这创造的基础便是作品的空白”。因此,古今中外的艺术佳作无不讲究空白艺术。维纳斯的塑像之所以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是与其断臂的缺陷空白分不开的。无数的艺术家在欣赏维纳斯塑...  相似文献   

12.
空白是指作品未明确展示的部分,即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所隐伏的语言文字、故事情节、思想感情、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这种教学艺术的运用,能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空白艺术是指作品已书写描绘部分向读者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空白艺术运用得好,可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相似文献   

14.
“空白”指的是作品以书写描绘的部分所揭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再创造的想象空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遵循原则、把握时机、讲究策略,科学而巧妙地设置空白,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空白”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概念,指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作品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作文的“空白”是指在写作中未明确或说明的部分和暗示的内容。作文教学的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将“空白”手法运用于科学教学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发散学生的想象,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亦应讲究空白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艺术在艺术创作阶段、艺术表现阶段以及艺术接受阶段都非常重视“空白”的艺术手法,它渗透在中国艺术的各个方面。而借助现代接受美学思想从作者、作品、读者三个方面对中国艺术空白中所蕴涵的读者接受理论加以梳理,可以认为,中国艺术的空白使接受者在不断填补意义空白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余味无穷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7.
“延宕”是作者为了达到某种创作目的,在情节发展上有意识地停顿不前,使之在意念上发生阻滞,在思维的层面上留下极大的艺术空白,给读者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平添文学作品的艺术情趣。《琵琶行》作为一首长篇叙事诗,成功地运用了“延宕”的写作技巧,并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循着作品中“延宕”的诗句,带领学生认识“延宕”的写作技法并体味诗人潜藏其中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8.
明朝时有个掌握实权的宦官到地方巡察 ,地方官为了讨好他 ,送给他一幅珍贵的画 ,这个宦官看了这幅画的上方还有很大一块空白 ,就说 :“要是画面空的地方再画上‘三英战吕布’就好了。”这宦官真是不懂装懂。作画怎么能把整个画面都画满了呢 ?任何一部作品的价值是读者接受意识和作者创作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在创作中创造一种召唤结构 ,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空间 ,让读者“活”下去。这种再创造的空间 ,就是“空白”。“空白”艺术在各种艺术门类中都有体现 :建筑中的借景 ;书法中的笔断意连 ;摄影中的空镜头 ;音乐中的休止符 ;画家画梅 ,…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在文学欣赏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作品中提供的形象进行再创造。空白手法的使用恰恰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本文结合文学创作中空白手法的具体使用,论述了如何导引读者参与对作品中形象的再创造,以丰富作品的内含,使作品保持长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看到那些着墨很多、画面拥挤的作品时往往并没有太多的美感.而是一种压抑和累赘:相反那些留有适当空白的作品,反而给人“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表现手法,画家称之为“留白”。“空白”作为艺术家创作时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它能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