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作者通过长期的体操训练实践,对少年儿童体操运动员平时的心理训练和比赛前的心理训练作了较深入地分析研究,简述了少年儿童体操运动员在平时、比赛前心理训练中的一些心理训练方法、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校非体育专业运动员有训练周期短、训练水平有限、比赛经验少、赛前心理状态不稳定的特点,在比赛中常常无法发挥应有水平.本文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对高校非体育专业运动员的赛前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调节赛前心理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排球比赛的竞争激烈程度大大增强,不仅对运动员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要求运动员生理上、心理上承受极大的负荷.特别是比赛关键时刻.是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考验。因此心理状态对运动训练、体育比赛的影响极大。在集体项目中.心理状态与技术水平的发挥有密切关系,具有第一流技术、战术水平和体质较强的比赛队.它们之间的比赛性负,将取于他们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还必须进行心理训练,把运动员的心态调整到最佳,使运动员精力旺盛,充满信心地参加训练和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创造优异的成绩。因此,教练员必须全面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要想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具备高度发展的专项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又和运动员的意识、心理控制能力等心理素质密不可分。本文着重阐述了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一、心理训练的方法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运动员在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时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教育过程,并且学会调节各种心理状态的方法。它应遵循自觉、自愿  相似文献   

6.
心理技能训练是现代竞技运动训练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中和赛前不同时期的心理表现,应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心理训练方法。在训练期可采用环境变换法、自我暗示法、精神转移法、想象训练法和模拟训练法等;在赛前应针对比赛环境、比赛对手和运动员本身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7.
禹燕飞 《中国教师》2009,(Z2):66-67
对篮球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其目的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发展和完善篮球运动员在从事专项运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多年带队训练、比赛的实践经验,对篮球运动员赛前、赛中、赛后三个阶段的心理调控进行分析,提出各时期心理训练措施及调控方法,使运动员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8.
在意义重大的体育考试或竞赛活动中经常出现“训练型”和“比赛型”运动员现象.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运动员的差异体现在心理方面主要是心理状态差异;分析两种心理状态的差异并提出缩短差异的方法,将对运动员获得比赛胜利和对体育教师或教练员科学地教学与训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谈心理素质在举重运动选材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发展,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从运动员心理选材、心理训练到比赛中积极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是运动员取得比赛最佳成绩的心理保证.对莆田市参加省12届运动会举重比赛运动员的选材、训练、比赛进行追踪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心理素质在举重运动员选材中的重要性,在同等条件下,心理素质好,精力充沛、自信心强、意志顽强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成功率高,能发挥水平,反之,成功率低,建议:基层教练应重视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加强心理训练和赛前、赛中的心理调控,促进运动员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西江教育论丛》2005,(3):43-44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比赛是心理的竞争。有人讲“七分心理三分技术”,这在某种意义上讲,或对某些运动员来说是毫不为过的。在比赛中确有很多平时训练水平很高的运动员由于情绪的紧张而功亏一篑。由此看来.自我控制能力的强与弱是影响技术发挥的重要心理因素。此外,在比赛过程中,心理训练作为辅助手段对取得优异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排球比赛中心理因素的变化影响着排球比赛的成绩,心理素质在现代球类教学训练中已越来越引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排球运动员的感觉、知觉、注意的培养.通过心理训练使排球运动员心理准备达到高水平以适应比赛的要求,心理训练的方法有:放松训练、自我暗示、表象训练、意志训练.赛前的模拟训练,根据队员自身情况和比赛的需要,采用适当的心理训练方法,使队员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了激烈的比赛,发挥出高水平.现代的排球训练中心理的要求,已经是每个教练员研究的重点,因此,必须抓住心理训练这一环节,并在比赛中日益表现出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心理技能训练是现代竞技运动训练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中和赛前不同时期的心理表现,应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心理训练方法。在训练期可采用环境变换法、自我暗示法、精神转移法、想象训练法和模拟训练法等;在赛前应针对比赛环境、比赛对手和运动员本身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3.
对足球运动员比赛时的种种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心理训练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心理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对中长跑运动员心理施加影响,来发展心理品质和调节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因此,心理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发展心理品质,为运动员获取优异成绩储备心理能量,作好各种心理难备;心理训练是使运动员学会用意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使之能在运动训练和复杂的比赛中,保持心理稳定性,发挥个体的运动潜能的各种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5.
排球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在教学比赛中使运动员获得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及心理诸方面的能力.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要练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及应用,还必须对排球运动员征施加有意识的心理训练以适应比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特征为过于兴奋和兴奋不足,这两种心理状态是由主观,客观两方面的诸多因素造成的,要克服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就必须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训练:1.恢复性的心理训练;2.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3.增强自信心的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17.
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比赛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教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分为长期心理训练和赛前比赛心理形成训练两种类型,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包括放松训练、模拟训练、意志训练等。在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中要更注重目标设置技能训练、紧张应激控制技能训练、情绪和自信心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失落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消极心理情绪,它容易使运动员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严重影响运动员训练,比赛的积极性和运动成绩的提高,笔者在长期执教生涯中,运动员失落心理的现象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及平衡心理等方法,帮助运动员调节失落心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排球比赛中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宜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准备是运动竞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完善运动员心理状态、心理准备的方法问题上,必须认识到,心理状态对运动员的成绩是起主要作用的。队员必须能保持积极的态度去参加训练和争取达到目的。缺乏这种心理训练,运动员会泄气和厌倦,甚至影响比赛成绩,所以一个队为了准备比赛所作的心理准备是不容忽视和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20.
王卿 《华章》2012,(25)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体育竞赛不仅是体能和技术的较量,而且还是心理素质的抗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程度和身体素质越来越接近,但比赛成绩往往相差甚远,心理因素的差异是重要原因之一.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乒乓球运动员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身体训练、战术训练和技术训练一起,构成现代乒乓球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在现代的乒乓球比赛中,特别是在大型的乒乓球比赛中,除了要求运动员拥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战术安排外还要求运动员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乒乓球运动员临场的心理素质会成为决定一场比赛胜负的关键.本文主要是对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进行探讨,通过心理训练来培养乒乓球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