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我们在写文章时,总要由这层意思向另一层意思转换,由这个内容向另外一个内容发展,这中间往往要用一些词、句串联起来,这就是过渡。过渡就像一座桥,衔接层与层、段与段之间的意思。过渡的好,写出的文章就会给人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感觉,过渡的不好,读者就会觉得文套生硬、别扭。那么,怎样才能够搞好文章的过渡呢?  相似文献   

2.
且说过渡     
一篇文章,总是由一层层的意思,一段段的内容编织、缀连起来的。由这层意思向另一层意思转换,由这段内容向另一段内容发展,其间往往需要过渡。过渡得好,文章就脉络贯通,丝严缝合,没有散乱脱节之弊;反之,文章就显得气血不畅,思路跳脱,使人摸不着头脑。那么,文章通常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首先,内容转换时需要过渡。就记叙文而言,时空变化或事件转换时,为了使读者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  相似文献   

3.
<正>过渡,就是指文章内容前后衔接,即由前一层意思自然地引出后一层意思,中间没有断层或跳跃。如果文章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纽带,就给人以支离破碎之感,有结构残缺之嫌。一般来说,文章的这些部位都要有过渡: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  相似文献   

4.
“前后句不连贯,段与段之间衔接不紧。”这是老师给一些同学的习作写的评语。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这些同学在写作文时没有注意过渡。文章的过渡好像桥梁一样,它可以把不同的意思巧妙而紧密地连接起来,让阅读的人能够顺利地从一层意思转入到另一层意思,不至于让人感到突然和跳跃。那么,作文中哪些地方需要过渡?怎样过渡呢?一、文章的内容在时间、地点等方面发生变化,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或上下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变化较大,就可以利用过渡句来进行过渡。如《颐和园》一课,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是: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是…  相似文献   

5.
文章中的过渡好比桥梁,有了它,文章才能前后贯通、思路顺畅、脉络清晰、浑然一体。文章通常在以下几个地方安排衔接与过渡:一是由总到分、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分到总、由具体到概括的开合处;二是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三是表达方式的转换处,如由叙到议或由议到叙的转换;四是表示时间或地点转换的关键处;五是记叙方式的改变处,如采用倒叙、插叙等的起止处。  相似文献   

6.
你会过渡吗?     
文章的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其方法自然多种多样。恰到好处的过渡,不仅能使文章前后连贯,而且意思明了,便于读者理解。我们首先来看看哪些情况下需要过渡。一、意思转换的时候如《藤野先生》一文在开头两段述说了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之后,用“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一段进行过渡,巧妙自然地将记叙的内容由东京转换到了仙台,同时也将两地的情景有机地衔接起来。二、表达转换的时候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开头运用抒情和议论唤起读者共鸣,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下面要说说战士们的光辉事迹了,直接…  相似文献   

7.
<正>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不仅要做到主题鲜明、文从字顺,还要做到结构严谨、衔接连贯。那么,怎样衔接上下文,使之连贯流畅呢?这就需要用过渡语言来连接。过渡,就像桥梁一样连接两个部分,将层与层或段与段的意思有机地衔接起来。一般来说,过渡的形式有词语过渡、句子过渡、段落过渡、小标题过渡四种。每种形式都有不同的写法,但作用是一致的,既使行文自然、语气连贯,又能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有助于表现主题思想。写作时,哪些情况需要过渡呢?1.事件转换时需要过渡。比如,从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二者之  相似文献   

8.
小语九册课本《伟大的友谊》中有一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乌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个过渡段有两层意思:前一层是总结上文,后一层是提示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一位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这个过渡段的作用,先指出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然后让李生说出这个过渡段中哪句话是承上的内容,哪句话是启下的内容。学生在教师有机地指导下很快说了出来,并按承上启下的内容划分出相应的课文中的自然段。教材中的过渡段是文章中各种事物的焦点和接合处,通过…  相似文献   

9.
“过渡”是指文章上下文的衔接,是段与段、层次与层次间的缝缀,是文意转换之间的结榫。过渡处理得好,才能承上启下,文脉畅达,全文结构浑然一体。反之,文章就显得散乱隔断,思路跳宕,难以卒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一、意思转换时的过渡。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开头两段叙述了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之后,用“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进行过渡,巧妙自然地将记叙的内容从东京转换到了仙台,同时也将两地的情景有机地衔接起来。二、表达转换时的过渡。文章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由议论抒情转入记叙之处要过渡。如《谁是最可爱…  相似文献   

10.
阅读课文要弄清它的中心意思,常用的方法有:一、找出直接点明中心意思的语句。二、抓住关键语句。三、注意标题。课文标题有的直接暗示中心,有的形象的暗示中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到……”表明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转换,既揭示了记叙的地点和内容,也暗示了其中变化。四、学会分析概括,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弄清全文主要写了两部分内容,中间为过渡段,再分析第一部分内容写百草园给“我”带来的快乐,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死板枯燥的生活,过渡段表明我对百草园的  相似文献   

11.
一篇文章,是由各个层次各个段落组成的。过渡是文章的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表示连接、承转的方式。过渡在上下文中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它能使相邻的两个内容,两层意思或两个段落彼此衔接、上下贯通,让读者的思路能够顺利地由前者转入后者,而不感到中间有什么阻隔。 一、用关联词语过渡 有时,文章为了说明原因或转入相反的意思时,常常用“因为”、“所以”、“但是”、“然而”等关联词语来过渡。如朱德同志《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一开始,作者交代了写作动机,紧接着回忆了自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中的过渡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渡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一个问题向另一个问题、或由这部分教学内容向那部分教学内容转换的一个环节。教学过渡与新课导入、课后小结等环节一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所谓过渡技巧是指教师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一般说来,过渡技巧主要是设计巧妙的过渡语,将两部分内容或多部分内容连接起来,从而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连贯紧凑、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巧妙的过渡语可以使各知识之间能够很自然地衔接起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教学内容上。这不仅有利于使知识系统化,而且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把握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文章有了过渡.才能成为流畅而灵动的整体:上一堂高效的课.也要教师运用过渡的手法.才能使教学的全过程机理严谨.脉络清晰。课堂教学中的过渡.既指由一个问题向另一个问题.或由这部分教学内容向那部分教学内容转换的一个环节:也指教学进程中从一个教学环节到另一个教学环节的衔接:  相似文献   

14.
概括段意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摘句法。文章段落里有些句子高度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比如说总述句、中心句、过渡句等。概括段意时,可以直接摘抄下来,或稍加修改后作段意。归并法。有些自然段可划分为几层意思,而且层与层之间是并列关系,意义段也是如此,由几个并列的自然段组成。那么我们概括段意时,就可以先概括每层的意思,然后把层意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一整段的意思。取舍法。有些段落结构是因果式或顺承式的,概括段意时,可以先理清层次,然后采用取果舍因或取主舍次的办法。概括法。有的文章内容结构比…  相似文献   

15.
王伦信 《教育史研究》2002,(3):24-27,81
清末民初将高等学堂和大学预科这一段位归入高等教育阶段。这样就掩盖了这一段位与中学相联系的一面。该文从学制和课程方面论述了其作为中学向大学过程过渡的中间性质,及对此后中学教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在习作中常常出现写完一段后不知怎么写出下一段的问题,有的同学干脆直接把下一个意思生硬地写出来,结果两个自然段之间看上去明显“脱节”。这里结合课文给大家介绍几种自然段的过渡方法。设问法。从一个意思换到另一个意思写,有时可以设问一句自问自答,然后再完成内容上的过渡。如《海底世界》第二自然段写大风浪中“海底依然很宁静”,下面接着写宁静中的“动静”,于是第三自然段开始出现了一个设问句:“海底是不是一点声音没有呢?不是的。”一问一答中,就让人明白了下面要写的内容。承上启下法。在两个自然段之间写上一句话,既能承…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流程是从具体(语言)——概括(内容),再从概括(内容)——具体(语言),两个过程不断反复的辩证统一。读段,要一句一句地读,把一句一句的话分得清清楚楚,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要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读到一层意思停下来想一想,一层层意思读下去。读完了,回过头来,想想整个段写什么。这就是从具体到概括的思维流程。这个阶段,既要理解具体词句,读懂每句话,又要重视引导学生概括,概括句意,了解句间联系,概括每一层意思,每一段意思。如人教版第五册<美丽的小  相似文献   

18.
抓好分段的起步训练龙城镇祖庄小学张凤英五年制教材第五册《李时珍》一课后面的作业中,开始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这标志着在前九组教材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段内部句与句、句与段联系的基础上,向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过渡。这是三年级段的训练的第二...  相似文献   

19.
一篇文章从上一段到下一段怎样自然地衔接起来,这就是过渡要解决的问题。过渡,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段落衔接紧凑,前后连贯,在文章的段落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好像桥梁一样,把河两岸连接起来。常用的过渡形式有三种: (1) 用过渡词。课文《海上日出》第三段写日出时的情景,这一段开始用了“果然”一词,便是承接上段:“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然后用这句话过渡到“太阳果然升起来了”这层意思。除此以外,用“因为”“所以”“然而”“但是”“那么”等关联词语来过渡的情况也比较多见。 (2) 用过渡句。课文《太阳》由前三段介绍太阳距离地球很远等情况以后,第四段的开头写到:“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然  相似文献   

20.
三年级以段的训练为重点,这是区别于其他年级的主要标志.第五册进行初步的分段训练,侧重自然段的训练,要求学生由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到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由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到了解每个自然段之间的逻辑联系.第六册则侧重结构段的训练,要求学生不但要了解自然段之间的逻辑联系,还要了解结构段与全篇的联系,向篇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