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感是人们对语文文字敏锐的感觉力。”语感教学就是以加强语感训练为切入口,引导学生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感教学中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发现、揣摩、领悟语言品味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比较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整体把握。可以说,语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向学生强调语感的重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感,如何训练语感呢?语感,实际上就是指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叶圣陶语)。郭沫若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培养学生说话完整和说话连贯的能力我时常以“我爱校园”“生活给予我的启示”“做人与读书”等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学生们在演讲过程中逐渐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使语感能力得到提高。二、指明阅读中的目标和任务这…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是一种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语感 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通过读,让学生与语言文字多次面对面的接触,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5.
丁霞 《山东教育》2006,(6):33-33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向学生强调语感的重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感,如何训练语感呢?语感,实际上就是指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叶圣陶语)。郭沫若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6.
浅谈文言文语感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行文言文教学的弊端,我们应该尝试文言文语感教学。这里的“语感”是指“一种迅速领悟语言的能力”,而文言文语感也就是一种迅速领悟文言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文言文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文言文语感教学与现行的文言文教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何谓语感?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是对文字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语感锐敏的人能迅速地感知、领悟文本的意义和情味,如“赤”不单解作红色,“田园”不单解作种菜的地方。语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标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手段,是文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它是对言语的直觉的、整体的领悟与感受.而“语感”则是人们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它关注人们对语言的感知、领悟、把握,探讨语言的发展和言语的生成与理解,“语感”的形成是先前的感知不断被后天学习中的词同化或顺化,从而养成的一种经验性的、直接的、敏锐的感悟能力.我们应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来培养“语感”,发展“语感”,促进“语感”层次的提升,形成良好的“语感”,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它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把语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可以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在语感内化和外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切实抓好语感训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以苏教版语文第六册《微笑着面对一切》一课为例,谈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瑛 《新课程研究》2009,(8):189-189,19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好的语感,可以使人们在一瞬间辨认出词义的细微差别和词的感情色彩。好的语感还能使人有着较强的预测能力,能在短时内完成联想、比较、揣摩领悟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并完成及时、准确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1.
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使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前提。培养语感,主要可通过比较领悟、启发联想、推敲赏析、诵读品评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准确感、形象感、意蕴感、情味感,为学生的终生阅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理解能力,是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新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课程目标中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3.
陈金华 《湖南教育》2007,(11):33-34
语感是对语言直接感受、领悟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轴心。  相似文献   

14.
语感的本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的本质和语感教学问题是近20年来语文教学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新课程标准和最新制定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均谈到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问题,也就是说,贯彻大纲精神、执行新课程标准,语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对语感形成机制问题的探讨及对语感教学问题的指导。本文仅就语感的本质进行研究,试图回答“语感是什么”和“语感的基本结构是什么”的问题。一、语感和“悟”的关系谈到语感不能不谈到“悟”。“悟”即了解、领会、觉醒的意思,最早来自于佛教,是指对佛性的领悟,而这种领悟是只可…  相似文献   

15.
方丽芬 《广西教育》2013,(37):52-52,55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语感浸润语文课堂呢?笔者以《乡下人家》为例,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语感作为一种语言修养,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科学的训练逐步形成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 1.创设情境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境,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指的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对语言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新课标把语感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基本内容,可见,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那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8.
周菊 《考试周刊》2009,(7):72-7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领悟和运用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的感觉。”《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20.
11月18日,和风煦暖,冬日融融。在风景秀丽的木兰山上,洪山区语感教学课题组向武汉市中语会第八届年会的全体代表出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感训练课。这堂课是由马坊山中学高美珍老师主讲的,她教读的《核舟记》一课,使与会者耳目一新、交口称赞,市中语会理事长洪镇涛先生给了它极高的评价,称之为“一堂颇具特色的语感训练课。”《核舟记》是一篇传统的文言教材,怎样才能从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去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创造出全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呢?高老师的教学为我们做出了示范。这堂课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文言文教学传统的对译模式,变老师的逐字讲解为学生的自读和领悟,最大限度地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