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当今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两种"交叉与融通"现象--诗书画论融通与文史哲融通,并就研究方法的互补及"历史还原"、"现代阐释"与"理论创新"的有机统一问题提出了浅见.  相似文献   

2.
现代诗学体系中,现代格律诗学是最具活力、最具理论自觉意识的诗学形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现代格律诗学的研究开始受到相关学者重视,在这方面获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于现代格律诗学方面的原始史料没有得到全面发掘与有效整理,史料的缺乏直接导致现代格律诗学作为一重要的诗学形态,在史的层面依然不能得到清晰的历史还原与客观呈现.在这种背景下,刘涛《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20世纪现代格律诗学研究》一书的出版,令人顿然有耳目一新之感.清华大学解志熙教授把这部著作称为"精心结算新诗律"之作,认为"此后无论什么人再来研究这个课题,刘涛的这部诗学著作都将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显著界标."①确实,该书在史料的深入挖掘、对现代格律诗学史的客观还原与呈现、对历史中的理论问题的处理方式、理论探讨的深度与创新等方面,皆有可圈可点之处.它的出版,必将大大推动现代诗学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虚拟现实游戏"以其高度的现实体验感和实时互动参与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传统的媒介观察者视野中,"网络游戏"往往与巨大的商业利益及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相关联,而本文要通过梳理和引荐国外媒介教育的"沉浸感"理论以及最新的实证案例研究,阐释"虚拟现实游戏"所蕴含的审美意识建构价值,并尝试从正向引导的视角,为互联网语境下的媒介审美教育开拓潜在的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4.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文件管理理论的核心部分,也是西方现代档案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档案自然形成规律理论,"是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②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9,(11):29-39
自"四力"提出以来,中国社会各界掀起了多轮的学习、讨论、践行与研究的热潮。总的来讲,这些行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于"四力"的理解与推动了对于"四力"的践行。但仔细分析之后则会发现,已有研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目前学界、业界对"四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现当下所处的时代、历史语境进行横向的、剖面式的解读与阐释,而相对缺乏从历史维度沿着思想发展的脉络进行纵向的发掘与探析;第二,目前学界、业界对于"四力"的研究,主要是从本地区、本单位、本人的一些具体的媒体从业经验、采写经历、具体的教育实践或采风活动等出发对如何进行践行"四力"的经验总结式、报告式、心得体会式的研究,而相对缺乏反思性、批判性的研究。故为了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文章将从新闻思想史的视角对"四力"进行一个历史-社会学意义或维度上的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综合考察与探析。研究认为,"四力"思想的产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着其自身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渊源。从历史的维度来讲,则是指承继于来自中国新闻业界实践经验的总结、新闻学术传统与政治新闻学传统中关于新闻或新闻业务的思想阐发;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则是直接来源于中国当下所处的时代、技术与社会语境。具体而言,即中共党报理论通过将新闻记者的基本业务素养与党的基本工作方法—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相勾连的做法,实现了"四力"思想的创新与发展。最后,文章认为,"四力"思想的创新将十分有可能成为中共党报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创新的立足点与突破点。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21,(2):85-94
作为德国文化与媒介研究的新前沿,"文化技艺"理论旨在揭示技术与媒介(物)的在世存有逻辑,其理论要义包括技术操作链的优先性、承认作为行动者的技术的结构能动性、物质性与社会性并重。"以操作链和过程性理解技术""人与技术本体级差的消逝"是其理论价值所在。目前,"文化技艺"面临"研究边界日趋弥散"与"侧重历史分析的方法论取向亟须拓展"的现实问题。"以技术观技术"作为中介是可以从"文化技艺"中汲取的理论启示,这意味着它将"以技术观技术"作为探索路径,去中心化、非目的论地考察技术与"他者"间的动态关系,在递归实践中完成对技术建构世界的还原。由此,一种以新媒介技术实践为着眼点,以"物质-行动""操作过程"为向度的分析框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写在前面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传播面临怎样的情势?云德的《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试图来回答这个问题。文章还梳理了文化传播现实与历史进展中的复杂关系,揭示了文化传播若干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与规则。近来,国学研究成为理论界的焦点、热点话题。本刊就此组织“国学·文化·传媒”专题座谈会,约请专家、学者,对当前国学大讨论作出回应。本期发表张凤铸的《读图时代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蒲震元的《历史还原、现代阐释与理论创新——中国古代文论及美学研究方法浅议》、周华斌的《“铺天盖地”与“一席之地”——对文化遗产现实生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周正兵 《中国出版》2012,(23):63-67
新华书店作为我党宣传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诞生以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发行体系。在我国出版产业重组关键时期的历史节点上,通过反思1951年新华书店总店的建立及其所代表的国有新华发行体系,揭示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发行体系的历史与机制,并结合现代发行理论阐释其科学性、合理性,以期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同时准确地解读历史,并为今天的出版体制改革发挥镜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21,(7):15-24
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阐释其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源头的三个深刻内涵。红船精神的提出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弥补了建党精神的空白。"马新观"中国化历程是与中国革命同频共振的,因此,红船精神的提出使"马新观"中国化源头的研究能超越实践层面,置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进行理论观照与思想升华。用红船精神厚植"马新观":可以厘清"马新观"中国化实践的初心;明晰"马新观"中国化的创新动力;为新时代"马新观"注入"源头活水";从"马新观"当代实践而言,"红船"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具有丰富阐释性的传播新意象。  相似文献   

10.
郭立 《今传媒》2016,(12):98-99
2016年初,豆瓣网(以下简称豆瓣)发布了一部品牌电影——《我们的精神角落》.电影制作方表示,"多年来,豆瓣对受众的理解,亦或自我解读,都将通过这幕主观视觉化的影像纪录得以告白释意,并还原为别具意义的画面与声音,袒露在你的面前.文章运用"电影大组合段"及"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分析豆瓣是怎样运用影像诗理解、阐释受众与自我的.  相似文献   

11.
也谈新史学:关于新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闻史研究中,有学者对目前我国广为应用的实证史学的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认为新闻史研究应当更多地借鉴西方"新史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并且重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的命题。文本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对"新史学"流派的主要观点进行检视,认为西方"新史学"的诞生及其某些思想具有合理性,但是,不能将这种合理性无限放大。因为总体看来,"新史学"家们的哲学思想是从主观出发的,并且是从现时的主观出发的,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片面性。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借鉴西方史学理论的同时,要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同时要考虑到所应用的学科领域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2.
郭媛媛  杨雪杰 《传媒》2014,(7):44-46
正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智库"的智力支撑,推动其理论水平的提升是"软实力"的重要代表,在外交、和经营方式的创新。随着文化体制改国防、战略、经济等各方面发挥着重革的深入,期刊面临的市场压力逐步要的决策研究和智力支持作用;对于增大,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发展更期刊而言,"智库"是其多元化发展让传统媒体陷入困境。成立属于期刊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到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有一段话更多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就是"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不妨循着"三个代表"的思路,把它归结为"三个一切".有的同志讲,"这‘三个一切'具有强大的震撼力、穿透力和推动力".我认同这些评价,觉得这都是发自肺腑的一种文化自觉和思想感悟.进而认为,"三个一切"其实就是"三个代表"在改革问题和发展问题上的具体指向,甚至是又一轮思想解放、理论创新乃至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政治宣言.我们有必要用"三个一切"的要求,检验并审思我们的文化理念、出版理念.因为,在改革实践基础上的观念反思和理论创新往往是新一轮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8,(7):11-17
敌意媒体效应,指描述具有强烈预设立场的受众,倾向于从中立客观的新闻报道中感知敌意和偏见的现象。本研究通过回溯敌意媒体效应的理论基础,对其定义进行了还原;从调节变量、解释机制、影响等方面梳理了敌意媒体效应研究发展脉络。指出在"后真相"舆论生态中,受众对主流媒体的敌意不可忽视,有必要将敌意媒体效应放到国内的语境中进行本土化的阐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对"对话"做出阐释的"大家"之人多不胜数。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对话",其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天上演。而在中国社会进入第二个阶段的转型期、信息与媒介"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对话"在传播的世界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被赋予一种时代的特色。此文以当下网络新闻为研究对象,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基础,分析新媒介中"对话"的建构,用对话思想的视角丰富我们对传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自觉领唱,在多维"释梦"中凝聚同心"筑梦"的共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代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然而,"中国梦"是怎样的梦,"中国梦"因何而起,"中国梦"有何特质,如何不同于"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何以成为美好现实……这些关乎"中国梦"理念内核的问题,需要权威媒体及时作出科学厘清与充分阐释.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理论上的自信,理论自信才能带来实践自信与前景自信.所以,党报在传播"中国梦"时必须始终站在思想的制高点,有针对性地阐释理论、解疑释惑,切实引导干部群众认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也就是说,在"释梦"上下更大力气、更大工夫.尤其是,面对社会利益多元、阶层分化以及舆论场分化的现实境况下,党报自觉领唱时代主旋律、汇筑梦共识、聚圆梦合力,关键之举是通过多维度阐释使受众充分理解、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中国梦"的丰富涵意.  相似文献   

17.
编辑寄语     
近日图书馆界召开的影响最大的会议当数中国图书馆年会。11月22日至23日,"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广东省东莞市隆重召开。学术会议作为整个年会的重要组成和依托,倡导"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理念,以"繁荣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和推动事业发展"为宗旨,充分阐释了"文化强国———图书  相似文献   

18.
廖丹璐 《中国出版》2018,(22):57-60
外国作家及作品对"一带一路"文化进行现代阐释作为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加强我国文化建设、创新对外话语体系、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国家及其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出版业应从各个层面理解并促进外国作家及作品对"一带一路"文化的现代阐释。  相似文献   

19.
读"图",党报创新新理念2009年下半年,《浙江日报》新一轮改扩版把触角伸向读者需求和关注度.在创新办报思路、创新新闻内容、创新文风的基础上,请德国美达公司设计党报版式,将报形改为瘦报,并注入时尚元素,以契合现代报业发展的流行色,着力探究党报面孔出新出彩.在此轮改扩版中,特别强调"图"的作用,还原"图"的本真,让"图"在创新中走上前台.  相似文献   

20.
新年伊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部的同志希望能为刊物写一篇"新年寄语"。借此机会,就我国广播电视学术期刊的性质、任务和办刊方向提几点意见和希望。广播电视学术期刊要引领学术研究的方向,促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广播电视理论体系建设。顾名思义,"学刊"是学术性的期刊,"广播电视学刊"是研究广播电视理论与实践的学术刊物。中国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其立足点是反映中国广播电视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学术交流、学术争鸣,推动理论创新,构建中国自己的广播电视理论话语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