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6):F0002-F0002
王德文,军事医学科学院新武器生物效应及防护研究中心主任,全军军事病理学和新武器生物效应重点实验室原主任,全军“十五”医学科技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长期从事防原医学、核武器伤、放射与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的学科。而生物灾害学研究的对象是受人类干预的生态系统,主要内容是灾害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研究的目的是保护并改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更合理地利用自然与自然资源,保障人类安康之目的。 灾害的生物效应有多重体现如中生代恐龙的突然灭绝;现代工业污染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造成某些水域鱼类灭绝;滥伐森林,使动物种类和数量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农林灾害猛增;由于大量致畸、致癌物质的扩散,已造成癌症患者增多。灾害生物效应引发后果在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又进一步分为急性环境生物效应(如某种细菌传播引起的流行病)和慢性环境生物效应(如日本熊本县1953—1979年受害人数近千人的水俣病)等。再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也是一类典型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管理》2016,(5):49-57
尽管各国政府已经采取多项措施限制和减少铅的使用,铅污染引发的健康问题依旧非常突出,仍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之一。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几乎所有疾病发生的诱因,而且铅类污染物对生命体的危害与氧化应激效应密切相关。铅暴露使机体产生过量的活性氧物质导致体内氧化还原平衡态被打破,造成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从而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和组织器官代谢紊乱,引发机体病变甚至癌症的发生。因此,有必要从生物大分子、细胞和实验动物三个层面系统综述铅暴露诱发机体氧化损伤的作用机理,阐述重金属铅诱发机体氧化应激效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目前国际上开始重视生物体的物理调节这一研究方向,从量子医学角度探讨了元极医学效应之机制,由人体生物电磁场的存在,研究了自然和人工电磁场对机体的影响;从弱电磁场的生物效应,生物电子整体动态平衡的运动规律和运化三元能量产生生物电位等角度讨论了治病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胡敬  刘牛 《科学中国人》2009,(5):100-103
病毒,以地球上最微小的非细胞生物来侵犯人类健康,而“免疫”则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学效应。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可以说病毒与免疫是相辅相成,所以免疫学也包含着“免于疫患”之意。  相似文献   

6.
古树逢春 柳暗花明——当中医理论遇到量子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金祥 《科学中国人》2010,(11):123-127
基于中医理论与量子理论哲学观的可通约性,在分析比较中医学"气"概念与机体电磁辐射基本特征及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人机体电磁辐射可表征中医之气的观点。基于此观点,结合生物电磁(光子)辐射相干性理论和中医理论研究成果,诠释了中医理论学说内涵。提出①经络是机体电磁辐射场在机体内干涉形成的整体性立体网络条纹(聚束);②机体内电磁辐射的量子是机体内各组织、器官、细胞、生物大分子等信息通讯的另一种信使,是中医学脏腑网络调节的"气信息";③提出"时空电磁场"概念,并认为"时空电磁场"是中医所谓的天地之气,中医学"天人相应"是人体电磁场与时空电磁场的相互共振作用现象。④中医证候是机体电磁辐射场相干叠加态,辨证施治是通过调整人体电磁辐射场的相干叠加态达到恢复人体健康的治则。综合上述观点,本文提出量子中医学概念,并认为当中医理论遇到量子理论时,恰似古树逢春、柳暗花明;用量子理论转化中医理论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深圳特区科技》2004,(10):288-289
963号紫玉米 辐射生物诱变育种技术,低能离子生物效应在植物诱变育种上的应用,采用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培育新品荷花,营养型栽培基质——NSR,特种油料作物好好芭的研发种植  相似文献   

8.
辐射属于生态因子,作为一种自然因素,其与重力、氧气、水以及阳光等因素一样,均可以对生物产生一定的作用。放射现象可以追溯到地球生命诞生的前期,甚至早于地球存在于浩瀚宇宙中。地球生物不仅在客观环境上时刻接受地壳放射性物质以及宇宙射线的辐射,在主观环境上,其内部组织也含有大量的具有放射性特点的天然核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创新,人类社会诞生了人工辐射源,它虽然对人类社会具有很大的服务能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放射性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类血清中含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动态变化常常能够反映机体病理情况,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寻找血清中与肿瘤相关的蛋白质,探寻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并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成为新的肿瘤研究领域热点。本文综述了血清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及其在人类主要恶性肿瘤中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4,(10)
利用断裂点模型,从空间角度分析成都市金牛区的可持续发展辐射效应。结果表明,金牛区在综合经济、产业、开放、教育以及基础设施等5个方面的辐射效应超过了自身的行政管辖范围,特别是在开放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的辐射效应远远超过其他区县;金牛区在企业辐射效应的均衡点并不完全位于自身行政管辖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1986年,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肥)余增亮等人发现了离子注入生物效应,这是辐射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1989年,这个研究小组又提出了通过注入离子质、能、电与遗传物质相互作用的生物诱变原理。从此,一门新兴的学科——低能离子生物学诞生了。  相似文献   

12.
在核辐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同样污染着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危害人类的健康。从认识辐射的来源,到辐射在各个领域上的应用以及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怎样预防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如何将辐射的危害程度减小到最低,在人类可接受的辐射强度范围内,满足人类健康的放辐射标准。为有效的认识和了解辐射的来源,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辐射的来源,并且简述了相应的辐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内陆湿地在全球水文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几十年全球范围的内陆湿地发生了明显退化。探究历史和未来湿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政策制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湿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关键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未来应重点关注湿地时空变化特征与驱动机制、湿地水文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湿地与气候变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等研究方向,相关建议可为未来湿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京津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与经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辐射的强度与方向假说,并通过构建VAR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VAR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京津科技辐射效应较弱,区域间存在科技辐射封闭与逆向辐射的特征。京津科技辐射特征并没有支持科技辐射的强度和方向假说。在此基础上,从提高科技辐射水平、畅通科技辐射渠道两个角度,提出了提升企业吸收能力、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创新网络和提升政府政策效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农田景观对昆虫的生态学效应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一直是作物病虫害预防与治理的重要前沿科技领域。目前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研究已由单一的农田拓展到区域性农田景观的空间范围。研究区域性农田景观中格局特征和人类活动对病虫害和天敌种群动态影响,不仅在病虫害生物防治的实践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揭示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阐明区域性农田景观中生物多样性整合、维持机理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作物病虫害的导向性防控——生物间信息流与行为操纵,最终需要体现和落实在特定的地理区域空间范围内,参与到粮食作物生产与病虫害生态管理活动过程中。文章主要阐述区域性农田景观中格局特征与人类种植活动对昆虫的生态学效应,并提出构建基于区域性农田景观多元化的有害生物生态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6.
喻琼 《知识窗》2008,(12):44-44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外星生物的寻找,作为地球近邻的火星则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按推理,极端微生物应是火星生命的先遣部队。所谓极端微生物,指的就是那些生活在高温、高盐、高酸、高辐射等极端环境中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热舒适:气候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舒适(Thermal comfort)是一种多因素构成的联合效应,其中有生理因素,也有衣著、身体活动和气候因素。由所谓的《生物与气候间相互系图》(bioclimaticchart)描述的气候因素,包括温度和湿度。只要改变荫遮、辐射,空气运动和湿度就可以到达“舒适区”。  相似文献   

18.
贝时璋小传     
<正>贝时璋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早年从事无脊椎动物实验胚胎学和细胞学的研究,是中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曾组织开展"核试验放射性本底自然监测""核爆试验对动物本身及其远后期辐射效应监测""生物探空火箭"等工作,为中国生命科学和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1903年10月10日,贝时璋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憩桥镇。1921年,贝时璋毕业于同济医工专门学校的医预科。  相似文献   

19.
随着1895年X射线的发现,1896年辐射能的发现及1898年镭的发现,产生了一大批有关怎样定义X射线和镭单位的提议。这些提议都基于各种辐射影响,包括使胶片的感光程度、化学效应,荧光效应和对皮肤的红斑效应。还有一些是基于离子的电离效应,并在1937年由此确定为最终的结果,成为以后辐射剂量学单位的基础,它在X射线和Y射线中没有不同。在国际放射协会(ICR)成立国际辐射单位及测量委员会(ICRU)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期间,还有一些针对此类问题的组织也相继成立。这些组织都对辐射防护关于量和单位的基本原理的认识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报告。本文简要概括了这个问题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历史进展。  相似文献   

20.
臭氧层是指高度在10~50公里之间的臭氧集中的大气层,其高度大致与平流层相当。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中对生命有害的部分,对地表生物起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另外,臭氧层的存在,对保持平流层大气温度的恒定也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活动对高空光化学的影响,致使臭氧含量逐渐降低,在生物界和气候两方面已产生严重后果。前者表现为紫外线辐射的增强和皮肤癌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