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教世界》2015,(9):12
骡子发起性子来,四只脚便像上了钉子一样,一动不动,无论主人怎样鞭打,它就是一步也不肯向前走,这就是所谓的“骡子发脾气,四蹄不挪地”。如果主人是一个没有经验的新手,死拉硬拽与骡子斗脾气,这于事无补不说,骡子还可能会狠狠地“奖励”主人一个响蹄。有经验的主人既不会拿鞭子打它,也不会拼命拽它,而只会很快地抓起一把泥沙,塞进骡子的嘴巴里。有人会好奇地问:“骡子吃了泥沙,就会乖乖地继续往前走了吗?”骡子是不会吃泥沙的,它会  相似文献   

2.
骡子是马和驴交配的结果,它继承了马和驴的优点,不但体型较大,脚力也极佳。以前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时候,人们都喜欢用骡子来驮运笨重的货物,它总是不辞辛劳地上山下坡,为人们省了不少气力。骡子的体力虽然好得不得了,就是有一个毛病让人很闹心。这骡子若是发起性子,它的四只脚便会像上了钉子一样,固定在地面,一动也不动。这个时候,无论主人怎样使劲鞭打,骡子还是坚持它固执的脾  相似文献   

3.
潘晨希 《作文》2023,(9):14-15
<正>2023年2月15日星期三晴咦,地上怎么有这么多脚印?我猜肯定是牛的印迹。可我往远处一看,却看到三只像驴又不像驴,像马又不是马的“怪物”。走近后,骑在背上的人告诉我,它们是骡子,是马和驴的结合体。原来,那些脚印就是骡子的啊!看,最后一只骡子屁股上有什么东西在“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原来是骡粪。  相似文献   

4.
过去农村中骡子推磨时,人们常常把它的双眼蒙起来。对此,我许久不解。后来,听一位农民说,这是因为骡子如果睁双眼不管你如何赶它,它绝不肯绕着磨子团团转。究其原因,似乎骡也通人心,它不甘心尽在原地转,大有“志在千里”的“理想”。不过骡子毕竟是骡子,当你把其双眼一蒙,它便产生一个错觉:似乎感到自己在不停地往前走,于是也便甘心情愿地走个不停。把骡子的双眼蒙上,乃是使其为人类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有人如法炮制,把别人的眼睛也蒙起来,让其稀里糊涂地尽在原地转,这就是不可理解的,也是再糊涂不过的事情了。最近,听了一些课,发现一节课是否能获得良好  相似文献   

5.
井底之骡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农夫,他有一头老骡子。有一天,老骡子掉进了农夫的井里。农夫听到了老骡子在祈祷,做着一切骡子掉进井后会做的事情。农夫仔细斟酌过情势之后,虽然同情这头老骡子,但还是认为不值得费力去解救这头老骡子,也不值得去保留这口井。相反,他把邻居们叫来,告诉他们所发生的事情,并让他们帮忙搬运泥土把这头老骡子埋在井里,以解除它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我读过一篇文章《骡子的故事》,它选自《打动孩子心灵的201个励志故事》。文章讲一个农夫家的一头骡子,有一天掉进了一口干桔的水井,怎么也爬不出来。无可奈何的农夫决定将骡子埋葬在枯井里,他和邻居一起铲土,将土投进井里。骡子感到绝望时,本能地将身上的土抖掉。没想到,随着掉下来的土越来越多,骡子踩在土上,竞离井口越来越近了。就这样骡子终于逃出了枯井。  相似文献   

7.
骡和驴驮了几百斤重物,驴子抱怨自己驮得太重了,它对骡子说:“只要把你身上的拿过来100斤,我驮的就是你的两倍啦”。骡子回答说:“是啊!可是如果把你的给我100斤的话,我驮的就要变成你的三倍啦”。那么,它们  相似文献   

8.
这节课,我们正在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课文讲的是在红军过草地时,由于部队断粮,彭德怀总司令忍痛下令枪杀一头大黑骡子的故事。当进行到大黑骡子被枪杀这一部分时,王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课文中交代长征开始的时候大黑骡子就跟着彭总,一路上  相似文献   

9.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苏教版五下)教学片段:师:根据你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试着用“彭德怀和大黑骡子怎么样”说一句完整的话。生:彭德怀的坐骑是大黑骡子。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三则     
牧师与骡子 一天.一个牧师走向他的办公室.他发现教会的院子里有一只死骡子。他叫来了警察.想把这只死骡子转交警方处理.但是警察对他说需要找卫生部门来处理.就让牧师去找卫生部门。卫生部门的经理说:“未经市长批示不能动这只骡子.”  相似文献   

1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彭德怀为了解决红军的断粮问题,忍痛下令枪杀自己钟爱的坐骑大黑骡子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高贵品质,热情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精神。作者通过彭德怀下令枪杀大黑骡子前后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显示了他当时内心爱自己的大黑骡子,但为了让战士们走出草地,却又不得不忍心杀死自己的大黑骡子这种矛盾复杂的心理和丰富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韩非 《广西教育》2014,(13):82-82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在长征过草地时,彭德怀忍痛下达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教学这篇课文时,很多教师是从"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却将它杀掉"这一问题入手,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学习感悟"彭德怀将军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将烦恼转移     
佚名 《成才之路》2011,(23):100-I0017
曾读过一则特别有趣的故事。说的是父子俩赶着一头骡子上路。可骡子的脾气不好,使了性子,怎么也不肯往前走了。儿子一看急了,举起鞭子就要打它。父亲连忙制止他,说:"慢一点!当骡子闹脾气的时候,有经验的主人是不会拿鞭子打它的,那样只会让情况更严重。"说完,父亲从地上抓起了一把土,塞进了骡子的嘴里。这时父亲再驱赶骡子,它就继续向前走了。儿子诧异地问:"为  相似文献   

14.
莫言《四十一炮》中兰大和尚就是兰大官、兰老大、老兰三叔,精神病女人就是野骡子,小说故事有四种时间维度交错,这四个维度也可以理解为四个男人的正传,最具有特色的是第三维度的故事,一共有17个场面情节。由此呈现的人物价值与主题意义是:复杂人生经历的人物先后都遭遇了人生境遇的失败,但是他们在失败命运面前都作出了努力挣扎。罗通、罗小通、兰老大、母亲、野骡子等人的失败,警示了我们在食色本能的欲望面前,应该保持怎样的理性与克制。  相似文献   

15.
风铃叮咚响     
编辑部有两个大家最喜欢的人。为什么?因为他们又年轻又机灵,什么金点子、银点子、巧点子、鬼点子,经常一串一串地往外拎。一个叫李惠茹,不知道?就是小惠呀!我们编辑部的副主任。哪篇文章属名小惠,那就是她的产品;还有《大拇指》、《雏鹰展翅》、《非常相册》……都是她的地盘!另一个是谁?别急呀,他叫罗旭滨,长得像个小铁塔似的,我们大家都管他叫“骡子”。怎么啦?干吗把眼睛瞪得那么大?怎么编辑部里还有“骡子”?原来你们大人也给别人起外号呀?这可不文明!其实你们可别冤枉我们,骡子优点多着哪:健壮、能干、能吃苦、还…  相似文献   

16.
[案例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片断 师: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那么深,谁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相似文献   

17.
两头骡子     
两头骡子驮着沉重的背包,吃力地往前走。一头驮的是满袋金钱,另一头驮的是满袋粮食。驮着财宝的骡子因为感到自己驮的东西价值不菲,所以昂首阔步,把系在脖子上的铃铛摆得悦耳动听,它的同伴则不声不响地跟在它后边。突然一伙强盗从隐蔽处蹿出来,扑向骡队。强盗跟赶骡子的人扭打时,用刀刺伤了驮财宝的骡子,贪婪地把财宝抢劫一空,对粮食则不加理会,驮粮食的骡子也就安然无恙。受了伤的骡子全无刚才的神气,大叹倒霉,对同伴说:“还是你运气好啊,虽然不神气,但总不至于挨刀子。”智慧箴言有些人刚被安排一点重要事情,就急着向别人炫耀,觉得自己有…  相似文献   

18.
这是《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第二课时。课上,围绕“杀与不杀大黑骡子”,老师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 师:大黑骡子杀还是不杀?请大家细细地品读课文,再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19.
[案例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片断>   师: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那么深,谁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相似文献   

20.
这节课,我们正在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课文讲的是在红军过草地时,由于部队断粮,彭德怀总司令忍痛下令枪杀一头大黑骡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