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母亲的一个朋友去世了。一如以往经常发生的那样,我再次感受到了父亲的缺席是个多么大的缺憾。在丧失语言和记忆能力之前,他在关系到生死的问题上是个睿智的哲人。如果父亲能够的话,我相信他会这样说———她的朋友告别了这个世界,但并没有离开我们。我告诉母亲:  相似文献   

2.
她的刘海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我也是父亲的第二个孩子,我是父亲和母亲的孩子,而那个女孩,她不是,我管她叫姐姐。后来我和母亲搬出了那个家,那个时候我还只和母亲的梳妆台一样高。离开父亲的时候我抱着自己的玩具被母亲抱出了家门,头靠在母亲的肩窝里,没有哭。从此,我们走出了那座房子。父亲说:“我送你。”母亲微笑着点头:“我该走了。”父亲为母亲打着伞,雨水滴湿了母亲的左肩,我看见了。自我满月就一直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母亲不在,她为了那个姐姐把我放在这儿,她说太忙。打小我的印象中只有两位老人的存在,而忽略了母亲,那个太忙的母亲。…  相似文献   

3.
那天的菜很丰盛,又不逢年过节的,我觉得有点奇怪。父亲和母亲坐着,脸上有笑意,可是有点牵强,特别是母亲看我的眼神,依依不舍,这样子,只是在她出差时才有,我问她是不是要出差,她伸出手抚摸我的脑袋,让我吃饭,他们都小口小口地吃饭,不像我吃得很香,那时我还想着我参加作文比赛《我的父亲母亲》怎么写,谁知这是最后的晚餐。吃完饭,父亲说有一件事要对我说,他看了一眼母亲,母亲点点头。他说,他和母亲已经离婚了,早上办的手续,母亲把我揽在怀里,她搂着12岁的我的肩头,眼泪飞快地流了下来。父亲说,离婚是我们的事,你是我们的女儿,这个不会变。后来…  相似文献   

4.
董文娟的家乡在吉林省九台市郊的一个小村庄,童年的她曾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哪知,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夏天,不幸开始降临到她的头上——残酷的病魔在那个炎热的季节夺去了她父亲的生命。董文娟和母亲含泪送走了父亲。从此,她永久地失去了滚烫的父爱。艰辛的生活和一大堆债务,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得母亲喘不过气来。转年,董文娟的母亲因生活所迫改嫁了。母亲走时,董文娟抱着弟弟不敢往外看,她心里流着泪对弟弟说“:你别哭,以后日子再苦你也别哭,咱们要刚强,要对得起父亲……”艰苦的环境,常常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母亲走后,董文娟和弟弟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我永远忘不了那年那个温暖的夏日。那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她才36岁。下午,一位警官找到我父亲,请他允许医院用我母亲的大动脉血管和眼角膜。我当时就震惊了,哭着跑进了房间。当时我只有14岁,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把我所爱的人拆开。但是,我的父亲却对他们说:我同意。”“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她?”我向他尖叫着,“妈妈完整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她也应该完整地离开。”“琳达,”父亲平静地说,同时伸出胳膊抱住我,“你能给出的最好礼物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你妈妈和我在很久以前就决定,如果在我们死后,我们能对别人的生活有所帮助,那么我们…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画像     
蘅芜 《高中生》2013,(8):60-61
有人说:我们从未能真正了解一个人,我们有的只是自己的看法,而这个人本身会保持神秘,甚至连他本人也无法完全了解自己。尤其是当一个人去世之后,这就更加真实不过了,他所留在这个世上的就只剩下人们对他的看法。当父亲去世后,我彻底地领悟到了这个道理。我的父亲去世后不久,他公司的同事就打电话给我的母亲,说为了纪念父亲,他们决定以其名字命名公司的一个会议室。  相似文献   

7.
无奈的选择     
“妹妹,我想有一天你会理解我这个做哥哥的选择。”那时,我十二岁,妹妹只有八岁。我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是一名军官。我也不知道这两个生活上有那么大差异的人,是怎样好上的。那一年,父亲有了外遇,跟母亲提出离婚。母亲没有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地哭。当时我和妹妹痛斥父亲,我们真的很恨他,很恨很恨。父亲说:“孩子愿意跟谁就跟谁吧!”我犹豫地看了一下妹妹,她狠狠地掷给父亲一个白眼,说:“鬼才跟你呢!”然后径直跑到母亲身边,帮母亲擦去泪水。我也往母亲那边走了几步,脚却僵住了。我不能,理智告诉我,母亲身体这么弱,如果孤身一人抚…  相似文献   

8.
哑娘·唢呐     
我出生时,正是父亲和母亲闹离婚闹得最凶的时候。我的出生,曾给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带来了一丝欢乐。但这欢乐很短暂,父亲还是要离开我和母亲,建造一个新家。母亲也决定改嫁。我就成了一个累赘,像皮球一样被他们踢来踢去。最后,他们达成一个决议:把我送人领养,等稍大一点再说。就这样,我被送到了乡下,让一个长得像男人一样五大三粗的哑巴女人当我的奶妈,她就是我的哑娘。刚开始,母亲还说我吃一个又笨又蠢的女人的奶会变得又笨又蠢,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只好先把我放下再说。这一放,就是十三年。起初,他们还常常来看看我,渐渐地,他们不来了,只是…  相似文献   

9.
最美的声音     
要说一个人的鼾声跟打雷似的,那你肯定会把这个人想像成一个满脸横肉、半脸络腮胡子的壮汉。实际上,打鼾的人确实大都是些胖子、男子、大嗓门子。可我母亲是个例外。她瘦瘦小小的,说起话来细声细气,但她的鼾声,用我父亲的话来说就是“运转不够正常的马达搞出来的”。父亲还说,他和我母亲结婚那天晚上,被她的鼾声吓得一夜没敢睡,因为鼾声不断的母亲呼吸一直不通畅。父亲惟恐母亲上不来气,搞出人命关天的大事来。  相似文献   

10.
勤俭的母亲     
黄友知 《老年教育》2008,(12):35-35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50年了,但她那慈祥的面容仍常常在我脑中浮现。她那勤俭持家的品德影响了我的一生。当年,我家上有六十多岁的爷爷,下有三四个不谙人事的孩子,父亲自幼多病不能干重活,全家都靠母亲一个人养活。  相似文献   

11.
孙苗苗 《高中生》2008,(21):49-49
我的母亲相貌不漂亮,这是真的。就是这个原因,她嫁给了我父亲,也只能嫁给我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外地人。1991年的夏天,他们有了我。我依稀记得母亲曾对我说,我和父亲是她的希望,我那时还太小,不明白何为希望。  相似文献   

12.
骄傲的光彩     
那年那个温暖的夏日,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她才36岁。下午,一位警官找到我父亲,请他允许医院用我母亲的大动脉管和眼角膜。我当时就震惊了,哭着跑进了房间。当时我只有14岁,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把我所爱的人拆开。但是,我的父亲却对他们说:“我同意。”“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她?”我向他尖叫着,“妈妈完整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她也应该完整地离开。”  相似文献   

13.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于是,去年春夏,母亲在老家住了三个多月,我接她回来后,发现她身体明显好于在郑州时,我就问母亲原因,母亲说:"人是离不开太阳的。在城里,你整日寻着晒太阳,到乡里,太阳一直跟着你。"  相似文献   

14.
正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有一年的春节,我们几兄妹看到邻居家的孩子早早就准备好了过年的新衣新鞋,回家便缠着母亲也给我们买。母亲说,别眼红人家,到时候我给你们一人发一个大大的红包。怀着这个美好的憧憬,春节在我们的盼望中一天天近了。年三十晚上吃过团年饭后,大家都不肯离开桌子,眼巴巴她望着母亲,等着她快点兑现自己的许诺。母亲显然明白我们的心思,在围裙上擦擦手躲到里屋,忙碌半天后果然拿出了几个红纸做的小纸包,然后一个一个分发给我们。  相似文献   

16.
A孩提时代,父亲便告诉我:我的母亲是个坏女人,说她是我们父女俩的叛徒。于是,从懂事起,我便恨母亲.恨这个在我的记忆中一片空白的坏女人。也许是在父亲的培养下。我的性格也变得孤僻,在学校里没有一个朋友.我也从不去跳舞,  相似文献   

17.
栀子     
我在上海,接母亲去北京和我同住.她带着放暑假的19岁弟弟一起来.这是在父亲离开之后,我的生命中所剩下的最重要的两个人.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2008,(7)
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的零花钱从来没有我的同学们那样多。  相似文献   

19.
2001年5月,张家树村。我们一行人即将离开,正在同村里的阿訇道别,阿訇刚刚在自己的家里热情接待了我们。村里的孩子们簇拥着我们,在中国这个非常偏僻的村庄,难得见到外国人,面对如此热闹的场面,孩子们异常兴奋。一位官员曾经对我说过:“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之后,你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外国记者。”司机已经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因为回银川的路还很长,很难走。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位头上戴着穆斯林白帽子的农村妇女,同我们中间的一个人搭话,并把我们这个朋友带到自己的家中。她的家就在几十米开外。萨拉·奈日是我们从北京带来的一个朋友,也是这…  相似文献   

20.
《中文自修》2008,(5):12-15
孩提时代,父亲便告诉我:我的母亲是个坏女人,说她是我们父女俩的叛徒。 于是,从懂事起,我便恨母亲,恨这个在我的记忆中一片空白的坏女人。也许是在父亲的培养下,我的性格也变得孤僻,在学校里没有一个朋友,我也从不去跳舞,更不听音乐,没有人对我感兴趣,我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丑小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